APP下载

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2016-03-15郑春奎

关键词:章太炎民族主义种族

郑春奎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郑春奎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提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巨人,就不得不提到章太炎,他是我国近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在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透露出其鲜明的个人观点。本文首先对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进行阐述,旨在加深对章太炎文化民族思想的理解。

章太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主义;形成原因

一、引言

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促使其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有近代史的通常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有特殊的原因,从历史文化角度来将,近代以来,有很多西方社会的思想观念开始涌入我国,夷夏之辩是我国近代思想人物共同的感受,这对于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章太炎的身上有一种特立独行的风度,可以概括为魏晋风骨,与魏晋时期的很多文学家、思想家的个性相似,这对于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他对我国的礼俗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挖掘,并且对其效用进行了研究。在章太炎的理论中,礼俗上的表达只是对民族文化的“发现”,他在种姓立国论的叙述中,则表现出更大的创造力,他在对种姓的历史渊源进行研究的时候,构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立国之论。在他的学术研究中,得出一条结论,即民族与国家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他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占据主体部分的民族来掌握国家的政权才是合法的。本文在对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进行分析的时候,试图从多角度分析,以彰显章太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独特性。

二、章太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关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倾向于将这种理论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型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一种是现代型民族主义思想,在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民族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文化与民族之间本身就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文化与民族都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在我国的传统文民族主义思想中,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夷夏之辨”,而且这个观念对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潮开始涌入我国,而且对我国百姓的思想产生了有效的影响,无论是地理观、民族观,还是国家观和民族观上,都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各种历史的不断推进,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现代型的,而不是传统型的思想,一方面,他对传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很多诉求都进行了继承,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观念。

(一)“夷夏之辨”的影响

章太炎的民族观念深受传统民族观念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反满民族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宣传的是“夷夏之辨”观念,“夷夏之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要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区分开。第二,从古至今“乱天下者无如夷狄”,一些蛮夷之辈由于不懂政治,进行统治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野蛮统治的方式,汉族人民奋起来反抗蛮夷的统治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行为。第三,蛮夷人的生活方式与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的民族在生活的过程中应该要各安其所,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能相互侵犯。第四,对于政权制度而言,蛮夷民族与华夏民族之间也应该要加以区分,蛮夷与华夏之间应该要坚持内外之辨,认为汉族应该居于正统地位,可以继承。对于“夷夏之辨”的民族主义思想,章太炎基本接受,他认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汉族所取得的进步明显要多于少数民族,汉族的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优秀,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则比较落后,因此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以汉族为主,对其他的民族进行同化。在章太炎的观念中,认为汉族才是正统民族,在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对这些传统的思想加以继承,丰富了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二)哲学上的突破的影响

在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其在哲学上的研究也对于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初,日本“政教社”的国粹之风传到中国,主要是为了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欧化主义”思潮,这个思想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响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人们对西方有一种十分崇敬的意识和态度,对西方的思想持有一种崇敬的态度,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是先进的,认为中国还处于一种低级落后的状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如何为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主张找到哲学上的依据,是很多学者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章太炎对哲学的研究,也使得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很大的推动,就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有一定的批判,这种批判体现出章太炎的超前意识,因此,他在哲学上的研究,也成就了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三)其个人因素的影响

章太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除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还与他个人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他的个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发扬上,对文化的创造性改造上,在章太炎的身上透露出一种魏晋风骨的感觉。对于他生活的时代而言,当时的社会还是进士科举制度,章太炎出身名望之家,虽然有心怀天下的胸襟,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家乡一直都是难以割舍的,他出身在江南,因此江南的文化传统为他的学问提供了很多源泉和灵感,另一方面,他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也将传承江南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责任。在近代革命中,各地都在积极推行变法,比如以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等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中心的革命,对章太炎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江南一带并没有什么革命的迹象,而是表现出一种沉稳的态度,这显然不是章太炎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投身革命,而且还与宋恕、陈虬等人创建“兴浙会”,以期对当地的百姓进行鼓励和号召,使得更多人可以参加到革命队伍中,从章太炎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希望对故乡的文化传统进行复兴的愿望,这对于他个人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从章太炎的个性来讲,也为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纵观章太炎在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上的表达,与他身上的魏晋特质相符合。在上世纪初,人们对民族建国各有所词,主要是改革派与立宪派的争斗,但无论是哪一方,都离不开西方民族理论的范畴和模式。章太炎在对民族文化进行考虑的时候,却脱离了西方民族的理论范式,从“种姓”出发,形成了他独有的“种姓立国”的国家观念,总之,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继承了他魏晋风度的独立自得的特质。

三、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的种族与文明

文明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关于社会文明的研究也有很多,在章太炎的民族思想主义中,关于种族和文明之间的关系的论证十分丰富。比如他在其理论中对礼俗进行了分析,礼俗与文明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礼”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学思想中,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与社会有紧密联系的一个内容。礼学的研究一直就是中国传统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太炎自幼接受的教育都是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因此他对礼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他对礼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讲的,尤其是他在面对礼学转型的时候,如何在传统的礼学研究中发掘出更多社会所急需的内容,就是一个重点问题。章太炎对礼学研究的批判,正展示了他对种族发展的一个观念,尤其是在近代中国出现整体性危机的时候,章太炎对于传统的礼俗的批判,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日甲午战后,我国的很多思想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想要通过俄国来对付日本,但是章太炎却不是这门认为的,在章太炎看来,天下已经不再是混为一谈的了,已经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章太炎将文明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个板块组成的,就好像是地理上的五大洲的地理分界一样,地理上的分隔与种族上的分隔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他认为的文明是一种世界的文明,而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国家内部的文明,他还认为,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种族之间是对应的,各个种族之间本身就是特殊的,因此在种族内部所形成的文明也是特殊的,而且不同的文明之间的沟通可能会促进种族的发展,也可能导致种族的衰败。从章太炎关于种族和文明的观念来看,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度,是一个懂得礼仪教化的国度,但是在这种懂得礼仪和文明的国家之外,还有一些野蛮人存在,中国风土更佳、种族更高贵,而且他认为,不同的种族之间是不可能完全实现融合的。从这个观念中可以看出,同一种文明,同一个种族的国家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章太炎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论述,他对于天下和民族的认同还是很模糊的,从某种程度来讲,他关于种族文明的观念受到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影响,对于种族之间的都争斗的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对于地理、种族以及文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三者共同组成一个文化共同体。章太炎自己也明白,白人与我们国家的人因为有不同的种族,因此是中国的大敌,所以他并不赞成结交俄国,去对付日本,因为日本与中国的种族关系更为紧密一些。在当时的社会中,“排满”的争论已经在维新人士中广泛流传,但是章太炎却认为在中国的社会现状中,只要以孔子为素王,满洲为客帝,便能让政权保持合法性。由此可见,他认为在取得政权或者保持政权的时候,并不一定要通过种族大义的视角来实现。

四、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排满与种界

由于章太炎对国家的政权所持有的观念是现实的,当清政府在无法抵抗八国联军的进攻,最终失败时候,他就将清政府称作是“伪政府”,而且公开表示自己要与清政府之间永远地断绝关系。章太炎的个人思想中,排满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他之所以要排满,是因为他觉得满人无法担当保卫国家、保卫汉族的责任,加上当时以满人为主的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所以更加加重了他的排满意识。在陈述“排满”理由的同时,对于政权方面的原因,章太炎认为,满族人之所以要交出政权,就是因为他认为满族人自身已经无法保全自己的民族,更无法保全汉族以及汉族的文化,而且章太炎认为,满族人对于汉族人而言,也是异族,就好像西方列强一样,都是异族,所以满族人是不能长久地占据政权的,必须要将政权交出来。而且他认为只要是认同了满洲的,就相当于是背叛国家和民族,更谈不上爱国。由此可以看出,章太炎的思想转变,从尊清到反满,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与章太炎自身的种族文化观念是分不开的。

首先,章太炎认为,满洲与汉族之间本身就不是同一个种族,他把满洲归为通古斯人种,与华夏民族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更重要的一点是,就算有古书记载,认为上古满洲可能与华夏来自同一源头,但是由于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也不能说明这两个民族就是同一个种族,因为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当国家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之后,民族的血缘以及文化才可能得到记录和保存,才可能得到延续,而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处于规章制度的空窗期的。其次,章太炎认为,历史上的民族类别很多,民族混杂现象比较明显,从各方面来看,汉族与满族之间都有本质的区别。章太炎更多的强调的是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如果政权是掌握在汉族人的手中,那么可以使得其他的民族逐渐归化,汉族也可能同化其他的民族,从而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加丰厚。我国一个国家的政权没有掌握在本族人的手中,相反是被异族人掌握的,则本族人是有可能被同化的,也就是说汉族人有可能会被满族人同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最终有可能是会产生一种新的民族,不一定就是某一个民族获胜。章太炎认为民族的发展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不会出现新的民族,就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所以他觉得满族与汉族之间的争斗,也只能有一个是会成功的。

五、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与国家

章太炎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中,关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论述也比较多,展示了他独特的观点。他曾经发表了《国家论》,专门探讨了对国家的看法,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个人才是真实的,国家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国家是由不同的个人共同组成而成的,因此没有个人就没有国家。第二,国家的各种事务物都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情,完成这些事务必须要通过众人的力量来完成。第三,爱国之心应该是一个人的本性,虽然不是要求每个人一定要有爱国之心的,但每个人的思想中自然而然地应该有一种爱国的情怀。第四,个人想要安全平稳的生活,则必须要在国家安全平稳的基础上。第五,国家之事虽非神圣,但也是自然的“自卫卫人”。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章太炎并没有对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国家和民族之间有差别,第一,民族之义植根于“大古原人之世”,但是国家则是后天产生的一种组织。也就是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本性,但是国家却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是在后天不断产生的。第二,国家有可能会灭亡,但是民族却不会,而且民族是建立国家的基础,只要有民族的存在,就会有人的聚集,因此就可以建立一个国家。第三,国家灭亡可能会导致异族来统治本民族,最终也可能使得民族出现灭亡,类似的,民族的灭亡也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国家与民族之间还是有紧密联系的。

章太炎关于文化的特殊理论,使得他自己对各个民族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他认为只有民族与政体之间实现良好的融合,才能使得民族得到发展,否则,将会出现乱政,从而使得政权变得不稳定,对国家和民族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章太炎也认为,不同的民族之间应该要有不同的法律,法律法规是对民族以及百姓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重要工具,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严复认为民族主义是与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保持一致的,他认为宗法肯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的一个产物,会促使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先进的阶段,而且要求在法律面前要做到人人平等。当时社会中极少有人对宗法进行了如此深刻的阐述。相比于严复的理论而言,章太炎是完全否认的,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以中国的历史条件来看,民族主义不是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一个民族之所以可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一个国家,除了民族历史本身具有的连续性以外,民族本身也会对自己的种族以及国家进行保护,而国家的发展也会促进民族的进步。由此可见,民族与国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对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又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分析发发现,章太炎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思想家,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其独特的理念观点,虽然在某些方面与社会的历史背景并不相符,但是他的思想理念的形成也是受大环境和他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层次所影响的。章太炎的民族思想中,对汉族与满族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定论,认为不同的民族之间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历史,也应该要构建不同的政权,同时,他认为汉族比其他的民族要高等先进,所以他对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应地论证,他认为共同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可以成为构建一个政权的基础,但是这要基于种族相同。

[1]张志强.“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J].中国哲学史,2012,(3).

[2]马骍.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天下、世界与民族国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艾伯特·皮耶特,佘振华.现象民族志:迈向有人类的人类学[J].文化遗产研究,2015,(2).

[4]李银兵.批判与反思:实践民族志建构的必然性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3,(4).

猜你喜欢

章太炎民族主义种族
章太炎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找出调皮鬼
跟踪导练(一)3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