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警察形象对警察公信力的影响

2016-03-15特日格乐

关键词:公安队伍人民警察公信力

特日格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论警察形象对警察公信力的影响

特日格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警察公信力源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认可程度,是警察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而警察公信力的高低会影响到公安执法的权威和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程度。影响警察公信力的原因很多,应通过研究警察形象的现状、影响因素和价值等角度去分析对警察公信力的影响。

警察;警察形象;警察公信力

近几年,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不信任,对人民警察执法不满意等状况引人关注,老百姓不配合,公然污蔑,对抗警察执法,甚至武力对抗情况时有发生。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在实践中为了提高警察执法效率,公安部出台“五条禁令”、“六个严禁”、“三项纪律”等等相关规定和规范性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安执法效率和警察形象,但是整体上看来,警察形象还是有提升的必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警察形象

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26页。,而辞海对它的定义为“形状、相貌”*参见:辞海编集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917页。。由此可以理解为形象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总体看法、印象和感觉。国内关于警察形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警察形象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孙娟认为“形象是一种公众评价,而警察形象就是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整体评价”[1]。也有些人觉得,警察形象指的是警察在执行任务当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精神特征、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工作成绩等被社会公众所了解,从而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公安队伍的仪表形态、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警容风纪、工作能力和执行效率的综合反映[2]。虽然有很多对警察形象下的定义,并且各个概念都有所不同,但总结起来,一般警察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整体性评价,是社会群众对民警执行业务或者执法过程当中对公安部门和民警具体的看法、印象与感受。主要包括,警容风貌、工作能力、个人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二)警察公信力

公信力本身具有信用和信任两方面的内涵并且有着公共权力属性。公信力通常被解释成“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因为从字面意思上看,公信力是由“公”、“信”和“力”三个字组合而成。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执行者与捍卫者,而研究警察公信力不仅要理解公信力的概念,还要了解政府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等其他延伸概念。张旭霞认为:政府公信力实际上是体现政府部门信用能力,反映了群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跟政府在公众中拥有的信用程度有直接关系[3]。而司法公信力指的是司法权根据本身信用和权威获取信任的程度,既能够获得普遍服从,又能引起普遍尊重的公共性力量*参见: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组:《人民法院审判理念读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从执行权力方面看,警察公信力是公安部门通过其职权把执法活动在整个社会中建立一种公共信用,使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警察的能力;从公众信服方面看,警察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执法活动的一种信服态度,是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一种主观评价和心理认同,体现了社会公众的信服度与尊重度。”[4]由此可以总结为:警察公信力是公安机关的信用能力,是人民警察凭借自身的信誉获得公众信任,是社会公众对人民警察在执行其权力时候的信任和依赖,以及对民警和公安机关认可和支持程度。

二、警察公信力的重要性分析

警察公信力是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主体的,警察公信力的提高与否也是由人民群众的意愿来衡量的,而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保护个人合法财产。所以警察公信力的高低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成效。警察公信力变低会给社会和警察带来不良影响:

(一)损害良好的警民关系

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服务社会大众是人民警察存在的目的。评判警察公信力的唯一标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警察公信力低下就是说明警察对自己的职责做得不够好,如果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脱离了人民群众,和谐警民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二)造成民警执法困难

公安机关不光有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职责,还有着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等职责。人民警察在执行国家公务和执法的时候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警察公信力不高而无法得到社会公众的帮助,会造成民警执法困难,如民警在执法行为过程中老百姓不配合,甚至会有谩骂、殴打、投诉、陷害等情况发生。

(三)影响警察形象,损害公安机关的权威

公安部门的权威首先来自法律给予的合法权力,其次是社会公民对人民警察的信赖,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警察公信力低下会直接影响警察形象,造成群众对人民警察不信任、抗拒、不配合、讨厌或者抵触等具体的、形象化的感受或者情绪,从而挑战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权威性。这样会直接导致增加犯罪分子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危害社会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三、目前警察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警容风貌问题

警容仪态是反映一个民警气质和形象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方法,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民众感受,也是人们群众对警察的第一印象。虽然公安机关内部明确规定了作为一名警察应有的着装、仪容和举止方面的相关内容,但实际上还是会发现一些警容风纪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些警察仪容不整、头发、指甲过长,或者染发文身等,有些警便混搭,穿着不规范。有的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举止不文明、谈吐不文雅、行为不礼貌,也有些没有做到礼貌待人,有时满脸冷漠,大声吼叫,等等,这些明显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警察形象,从而损害公安机关整体形象。

2.工作能力问题

人民警察的主要职责就是打击和预防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跟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民警的工作能力高低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安全度和满意度。执勤、巡逻、安保、打击、预防、调解等公安业务范围内不管是哪个内容,只要因为个别民警的工作能力不能胜任而产生的后果,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发展,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犯错误的。比如正在侦破一起刑事案件,就因为某些民警能力问题而无法破案或让犯人逃跑,流窜社会危害社会,这样的后果是无法预估的,会给警察整体形象带来危机。

3.个人素质问题

警察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的素质要求,一名优秀的警察应该各项素质都要合格,而不是有些素质达到要求,而有些达不到规定标准,这样的民警在高素质、高标准的公安队伍建设中很难生存,适应不了现代化的发展。虽然警察也是人不是神,是人会有缺点,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各项素质必须要符合公安民警的要求。

4.执法和服务态度问题

目前公安机关不仅打击和预防犯罪,还有一项重要的基本职能就是公共服务。不管是民警正常执法还是公共服务,在少数警察个体,存在群众意识薄弱,特权思想观念比较突出,有些民警淡化服务意识,强化管理思想,从而导致态度上蛮横或者恶劣,比较常见的就是冷漠,找借口推辞或者互相推诿等现象。这些问题的蔓延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改变,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和谐警民关系,影响警察形象。

(二)形成的原因

1.公安机关内部因素

(1)思想观念的错位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几乎包含了整个社会每个角落和领域,涉及公民、公共人身自由、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由于覆盖面广,权力比重也相对较多,从而导致有些民警在思想上产生错误的想法和价值观,在权力和现实当中迷失自我,轻则产生上位思想或特权观念,重则因无法抵挡金钱、权力和其他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和警察队伍带来严重的后果。

(2)警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警察的整体素质有很多内容,包括政治、身体、心理、文化以及业务等各方面的素质。一方面,由于源头上没有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一些素质不高、形象不佳的民警或协警、辅警进入到公安队伍当中,导致影响警察整体素质和形象。另一方面,一些民警由于自身原因没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极个别警察的纪律和个人能力的问题而导致让群众对整个公安队伍的质疑,破坏了警察整体形象。

(3)管理和组织结构不适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警察队伍,职责不清、机构重叠、结构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民警的积极性并阻碍公安工作的效率。警力配置不合理,遇到一些大型事件或突发事件时产生警力不足,平时工作繁忙也会加班加点影响在职民警休息,熬夜加班等情况更是家常便饭。这样不可避免地损害民警的身体健康和带来工作中的抵抗情绪,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警察形象。

2.来自公安机关外部原因

(1)公众期望值过高

“服务型警察”和“有困难找警察”等口号出现以来,警察的职责范围无限扩大,使警察变得无所不能,大事小事,不管是不是警察的职责范围统统都找警察。一旦无法实现民众的要求和期望,对警察的消极态度就会产生,会对民警的工作产生不满的看法,如果这些看法累积下来会转为负面情绪或效应,期望值越大,失望值越高,影响警察的形象也越严重。

(2)警用制服和设备的滥用

目前,我国多个行政执法部门跟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制服、设施和设备相似,比如城管、司法,等等,虽然有着一些区别但是对于大部分群众来说还是分不清这些细分的差别。还有些保安的服装也跟警服极为相似,尤其是一些机关单位的保安穿的就是换了警衔的警服,这类行为,借着群众分辨不清警服和其他服装的便利,以求达到类似公安机关的威慑力,从而变成“山寨警察”,去执行不属于公安业务的工作。而由于没有纪律约束和监督,本身又没有警察所有的素质,从而在工作当中很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误会,会认为是正式民警的行为,对公安机关造成严重的影响。

(3)新闻媒体和网络负面新闻

作为一个维护法律尊严、伸张公平正义的人民警察是一个高度敏感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职业,而新闻媒体为了自身利益,达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追求轰动效果和引起热议的话题,有时候会把片面的报道,对警察不利的负面新闻,加以吸引人的标题放到新闻或者网上进行炒作。在社会上掀起热议、讨论风暴,对警察形象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警察形象是提升警察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在影响警察公信力的诸多因素当中,警察形象这一因素是能动性最强的,是最容易,最能大幅度提升,也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一面。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整体和警察个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在警察公信力提升这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加公众满意度,提升警察公信力

警察是党跟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形象的一部分,也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提升警察公信力基本条件,是完成公安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提高警察形象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佳的服务和得到社会大众的信赖和支持,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建立鱼水般的警民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警察形象会让人民警察有着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仪态,这是走进老百姓心里的三张通行证,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和评价。增加警察形象会让人民群众认可,让老百姓喜欢,让社会公众信任,最终提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公信力。

(二)有利于促进警察整体素质,提高警察公信力

提高警察公信力的根本目标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加执法权威从而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而人们警察作为执法者担负着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重任,因此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公安队伍历来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而警察形象的提升需要通过每个民警的自觉和各个公安机关的强制来进行,在这过程中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会持续加强,民警的个人素质也会不断提高。可以说良好的警察形象会使警察队伍整体形象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和认可,直接反应出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警察公信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增加警察公信力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部门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得到社会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程度获得成功的一种管理和工作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得到群众信任来提高警察的公信力。塑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和警察形象信誉就必须加强跟群众的联系,做到互相信任,避免警察自身行为不当而破坏警察良好的形象,导致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作为影响警察形象的主要表现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冲击性,会给公安机关和警察执法公信力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合理处置警察公共关系危机,是维护警察形象建设提升警察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四)有利于培养警察职业荣誉感,加强警察公信力

荣誉感是一个国家、组织和个人往前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重要前提,作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牢记自己的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塑造警察形象首先要有凝聚力,警察形象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通过长期的灌输、宣传、管理把形象养成渗透到每个民警的内心,产生警察形象的共同认知,让民警产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从而使警察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良好的警察形象可以促使警察去维护自己的警察形象,产生集体荣誉意识,并激发公安机关和民警为维护自身形象而努力奋斗加强民警的公信力。

[1]孙娟.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形象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21.

[2]彭耀春.公安传播[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44.

[3]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7).

[4]王超.试论执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

[责任编辑:陈 晨]

2015-11-15

特日格乐(1988-),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2013级公安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D916

A

1008-7966(2016)01-0140-03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人民警察公信力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
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