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两栖舰作战系统特点分析*

2016-03-15

舰船电子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特点

黄 勇

(海军装备研究院 北京 100161)



国外两栖舰作战系统特点分析*

黄勇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161)

摘要在对国外主要两栖舰作战系统装备配置情况梳理基础上,从两栖舰作战系统装备配置、综合能力提升和两栖作战指挥控制装备发展等方面,对国外两栖舰作战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战系统; 舰载自防御系统; 指挥控制装备; 特点; 两栖舰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road Amphibious Ship Combat System

HUANG Yong

(Naval Academy of Armament, Beijing100161)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the abroad amphibious ship combat system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a discussion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is provided, which is focused on their composition, increasing of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amphibious ship command & control equipment.

Key Wordscombat system, ship self-defense system, command & control equipment, characteristic, amphibious ship

Class NumberU674.775

1引言

两栖舰种类较多,包括两栖攻击舰、两栖指挥舰、两栖船坞运输舰、船坞登陆舰等。欧、美、日、韩等国家海军一直致力于两栖舰发展,其各种类型两栖舰的作战系统及其装备虽然各异,但其发展有较多共同之处。下面对国外主要两栖舰作战系统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两栖舰作战系统及其装备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国外主要两栖舰作战系统装备配置情况

两栖舰是保障两栖作战实施的主要装备。欧、美、日、韩等国家海军一直致力于两栖舰的建设发展。美国海军目前保持着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性能最先进的两栖舰部队,现役两栖舰主要有“美国”级、“黄蜂”级和“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以及“蓝岭”级指挥舰、“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欧洲国家海军现役典型两栖舰主要是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英国的“海洋”号直升机母舰和“阿尔比恩”级船坞运输舰、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两栖攻击舰等。此外,还有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隅”级船坞运输舰和韩国海军的“独岛”级两栖攻击舰等。这些两栖舰及其配装的主要电子武器装备情况列于表1[1~2]。

3两栖舰作战系统的主要特点

3.1系统装备配置取决于舰的定位

两栖舰主要用于登陆作战过程中将登陆兵、武备、车辆、军用物资等输送到登陆地段,同时可对登陆兵力进行火力支援,以保障登陆作战的实施。因此,两栖舰作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立体投送、空中火力支援等兵力(包括直升机、气垫艇)的指挥引导和本舰的自防御,其电子武器装备则围绕具备担负这些任务的能力要求进行配置,主要是指挥控制装备、本舰自防御作战装备和通信、导航、水文气象等相关保障装备。

表1 国外主要两栖舰及其配装的电子武器装备情况

不同种类的两栖舰因担负的指挥任务不同,其在指挥控制方面的能力要求也不同,相应指挥控制装备除配置用于辅助舰指挥员进行自防御作战指挥的指挥控制装备外,还根据其担负的两栖作战指挥任务指挥层级和指挥控制能力要求配置相应的两栖作战指挥控制装备。例如,美国海军两栖舰中,“蓝岭”级舰是一型指挥舰,要求其能够担负两栖作战的海上指挥舰或者舰队的海上指挥舰,指挥层级高,为此装备的主要是支持对海上各战斗群进行指挥的编队级指挥系统,包括舰队级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海军情报处理系统和旗舰数据显示系统;“黄蜂”级舰是一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除要求其能执行两栖突击作战任务和制海作战任务外,还要能担任两栖战斗群的指挥舰指挥战斗群实施两栖突击作战,通常接受“蓝岭”级指挥舰或舰队指挥所的指挥,为此除装备了支持对海上战斗群进行指挥的海上编队级指挥系统—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外,还装备了支持对两栖战斗群的飞机、气垫艇、陆战队等兵力进行指挥引导的兵力控制级系统: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两栖作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两栖突击引导系统和登陆部队两栖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等;“圣·安东尼奥”级舰通常以海上兵力输送为主,接受两栖战斗群指挥舰(通常为两栖攻击舰)的指挥,要求其能够对气垫登陆艇等平面登陆输送工具进行指挥引导,为此仅配装了支持与上级进行信息交互的单舰级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支持对气垫登陆艇等平面登陆输送工具进行指挥引导的两栖突击引导系统。

本舰自防御装备主要配装对空防御装备,而对水下防御装备通常不配,或者仅配装单一的拖曳声诱饵软对抗手段,这可能是基于对两栖舰遂行作战任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水下威胁情况考虑,两栖舰通常参加两栖编队遂行作战任务,在编队中有护航舰艇在其周围为其提供保护,敌鱼雷对编队舰艇实施攻击时,周围的护航舰艇可对其实施拦截和提供防御,即使敌鱼雷突破了护航舰艇的拦截,但由于鱼雷的航程有限,攻击距离较近,也会因航程耗尽而难以威胁到位于编队内层的两栖舰。

3.2自防御装备配置趋向典型化

各国海军的战略、潜在作战对象和面临的威胁及环境等虽然各异,其两栖舰在执行投送和火力支援等作战任务过程中面临的威胁也会因具体作战对象与环境不同而不同,但对两栖舰的自防御作战不乏共同点,主要是面临来自反舰导弹的威胁,要求能够对各种来袭反舰导弹进行拦截,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和相互借鉴,为承担完成本舰自防御作战任务的装备配置思路也逐渐趋向典型。由表1可见,两栖舰重视对空特别是对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在武器配置方面通常采用舰空导弹、近防舰炮武器和电子对抗设备配置模式,形成对来袭目标的综合拦截和干扰能力,2万吨以上的两栖舰一般配置2~4座中近程舰空导弹、2~3座近防舰炮武器、4或6座无源干扰发射装置和1套有源电子对抗设备;在对空对海探测装备方面,通常采取1~2部对空搜索雷达和1部对海搜索雷达配置模式,对空搜索雷达多数配置1部低频段远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和1部高频段中近程三坐标对空多功能雷达,搭配完成对空警戒探测和目标指示任务;在对水下防御方面,通常不配对水下目标的探测装备和防御武器,或者仅配装拖曳声诱饵。

3.3系统注重综合和新技术应用

单一电子武器装备的能力有限,通过对作战系统配置资源的综合,实现系统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与综合运用,形成系统整体资源优势和能力,成为两栖舰作战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综合已成为包括两栖舰作战系统在内的装备能力的增长剂,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则成为装备发展产生突破与能力跃升的动力。国外两栖舰作战系统不同程度反映了装备的这些发展特点,美国海军的两栖舰作战系统则更具代表性。

以前两栖舰的对空自防御探测设备和武器基本上是作为独立系统安装的,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到交战序列,必须完成探测、跟踪、威胁判定和交战决策等一系列过程,此过程往往需要相当多的人工干预。为了能够抗衡日益增加的反舰导弹威胁,必须加快这些过程,具备对反舰导弹的快速反应和多目标交战能力。正是基于此需求,美海军通过综合舰上配装的与对空作战有关的所有资源,发展形成了国际上典型的舰载自防御系统(Ship Self-Defense System,SSDS),其综合防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主要是:实现了探测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对目标的探测跟踪能力;实现了硬杀伤武器和电子战设备的综合使用,使其能同时、协调地与多个威胁目标交战;实现了从探测到交战几乎不干预的作战,使其能对目标做出快速反应[3]。

SSDS系统主要用于装备包括航母和两栖舰船在内的未配装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非“宙斯盾”舰船,美国海军现役两栖舰中的“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配装SSDS Mk1系统,“黄蜂”级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配装MK1系统的改进升级系统SSDS Mk2系统。它们虽不能提高单个探测设备和武器的性能,但它通过综合协调使用配装的舰载资源实现防御能力提升,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下述方面[3~5]。

1) 采用基于商用流行的显示和光纤局域网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机结构,将系统配置的各种探测、指挥控制及武器等装备进行综合与集成。综合为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与综合运用,形成整体资源优势和提升能力提供了条件与基础。

2) SSDS Mk2系统用开放架构计算环境(Open Architecture Computing Environment,OACE)来支持系统中所有电子武备的综合与集成,选择了为“朱姆沃尔特”(DDG 1000)级驱逐舰设计的全舰计算环境的组件,满足了开放架构计算环境的要求。开放架构为系统增添了更多的灵活性,使系统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容错性更佳,可方便地将新的传感器、武器加入到系统中,同时开放架构增加了一些商用标准,为舰船作战系统提升开放水平以及模块化和互用程度提供了保障。

3) SSDS系统既可通过键入和使用战术规则完成从探测到交战的过程,也具有自动交战和建议提示等应用模式。自动交战和建议提示等应用模式分别通过采用贝叶斯(Bayesian)置信网络技术和嵌入战术规则等,支持确定系统中各防御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对各种探测信息的分析判断、目标威胁排序、防御资源分配与使用等的战术决策,为系统中各武器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开火实时寻找最优规划方法等,以实时解决配置的箔条、诱饵、高射速炮、导弹等因受储备量限制不能任意发射,以及作战过程中因目标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的各防御资源使用冲突等导致的某个防御资源不能以最优方式或者按照理想计划来使用等问题,提高系统分析的贴近实际程度以及系统使用决策的快速性和正确性,实现系统资源综合协调使用的自动决策和快速调度,提升了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快速交战能力,能够为装载平台提供分层次的综合防御能力。

4) SSDS Mk2系统引入了协同作战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SSDS Mk2系统通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本舰和其他平台的多个雷达点迹/敌我识别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了编队中各种平台探测设备的所有探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使武器发射平台甚至可在自身探测设备未探测到目标的情况下实施攻击,从而具备与编队内其他平台对目标的协同探测、复合跟踪、综合识别及协同火力打击,特别是对来袭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的协同火力打击能力。

正是由于系统进行了综合和采用了这些新技术与创新,使美国海军SSDS系统具有其它类似系统不可比拟的能力,能够自动对威胁快速做出反应,抗衡日益增加的反舰导弹威胁,为其装载平台提供健壮的自防御能力。

3.4两栖作战指挥控制装备发展各具特点

由表1可见,美国和法国海军的两栖作战指挥控制装备在发展方式、装备形态和配置方法等方面,既各具特点,又有共同点,值得研究甚至参考借鉴。

1) 指挥控制的层次和定位明晰

无论美国海军“黄蜂”级舰装备的编队层面的指挥系统—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还是法国海军“西北风”级舰装备的编队层面的指挥系统—SIC 21编队作战指挥系统,功能主要定位于战场信息收集与处理、态势生成与分发,辅助情况判断与决策、编队行动计划制定、编队兵力行动指挥协调和监视等[6~7],由这类指挥系统支持的海上编队层面的指挥主要聚焦于辅助指挥员掌握战场情况、形成所辖各兵力的作战运用决心并制定作战计划、指挥协调所辖各兵力的作战行动等,但对所辖各兵力,特别是两栖作战兵力行动过程实施具体指挥引导和控制功能,通常不放在这一指挥层面和相应的编队指挥系统[8],法国海军将其放在本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美国海军则针对这些功能发展了相应兵力的专用指挥控制系统[9]。这些做法使发展形成的各指挥控制系统对应的指挥控制层次和关系、定位和特点明晰,特别是美国海军通过其做法,实现了不同种类的舰通过直接选配相应系统便可满足对其指挥控制能力的不同要求,避免了因系统功能过多配装某些舰后出现对其中一些功能无需求、用不上,或者需要进行针对性改进等问题,同时也便于这些系统针对各自新要求和技术发展快速实现升级。

2) 发展方式和装备形态各不相同

美国海军针对两栖作战兵力,分别发展相应兵力的专用指挥控制系统,两栖舰根据赋予其承担的指挥任务和具体指挥控制能力要求配置相应的指挥控制系统。美国海军先后发展了用于辅助航空兵指挥员掌握空中态势、制定航空兵作战计划的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辅助航空兵指挥员指挥引导作战区域内旋翼飞机作战行动的两栖作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辅助指挥员指挥引导气垫登陆艇等平面登陆输送工具作战行动的两栖突击引导系统,辅助登陆部队指挥员指挥登陆部队突击上陆后陆上作战行动的登陆部队两栖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等;“黄蜂”级舰配装了前述所有两栖作战兵力的专用指挥控制系统,“圣·安东尼奥”级舰则仅配装了其中的两栖突击引导系统[10]。

法国海军则针对两栖作战兵力,发展具有对各种登陆作战兵力实施指挥控制的综合系统,主要是基于法国海军各种水面舰艇装备的SENIT系列作战数据管理系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优化与改进,装备“西北风”级舰的SENIT 9系统便是根据需要在“戴高乐”航母的SENIT 8系统基础上优化改进而成的,不仅具备指挥引导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的能力,还综合了本舰防御作战指挥能力,能够支持指挥员指挥引导舰载运输直升机、登陆艇进行兵力输送,指挥引导舰载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支援,指挥控制本舰装备进行对空防御作战。

3) 可根据指挥任务灵活部署

“西北风”级舰配装的SIC21编队指挥系统是法国海军面向21世纪作战指挥的一个通用技术平台,它采用模块化结构,能根据要求担负的指挥任务需要和不同,灵活部署、接入不同规模的指挥终端设备,支持“西北风”级舰作为法国两栖编队和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舰,也能担负北约盟军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任务。

4结语

本文梳理了国外主要两栖舰作战系统的主要装备配置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两栖舰作战系统在装备配置思路和方法、系统能力形成与提升的方式和技术途径,以及作战指挥控制装备的发展方式和装备形态等方面的特点。由于掌握的资料和认识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Stephen Saunders. IHS Jane’s Fighting Ships 2013-2014[M]. Englewood: IHS Global Limited: ISBN 978-0-7106-3048-3,2013:263,945-948.

[2] Marine Corps Combat Development Command. Amphibious Ships and Landing Craft Data Book[R]. U.S. Marine Corps: MCRP 3-31B,2001:1-2,6-8,12-14.

[3] 纵深防御:部队防御策略[EB/OL]. http://www.cqzg.cn/viewthread-156200.html.

[4] 雷声公司交付舰艇自防御系统[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1/18/c_122602541.htm.

[5] 雷神公司获得美国海军舰艇自防御系统合同[EB/OL].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11-07/4308694.shtml.

[6] 樊晨,冯芒,郝飞,等.2030年前美国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研究[J].世界军事电子装备与技术发展研究,2010(3):14-16.

[7] 尤晓航.国外海军典型C4I及武器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5-32,72-73,89-96.

[8] 黄炳越,周智超,冯伟强,等.海军两栖作战编队信息系统的设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35(5):75-77,83.

[9] 杨光.对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的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4,34(7):22-25.

[10] 黄勇.国外典型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36(4):32-37.

中图分类号U674.775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6.02.005

作者简介:黄勇,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舰船作战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装备论证与总体预先。

*收稿日期:2015年8月9日,修回日期:2015年9月22日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