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家训中的女训文化

2016-03-15李春燕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家训思想

李春燕

日本家训中的女训文化

李春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其中女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女训深受中国女训的影响,但也不是全盘借鉴,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的加以模仿,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女训文化。研究日本女训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同时能给当代女性以启迪,发掘出其当代意义。

日本家训;女训文化;儒家思想;男尊女卑

日本在公元5世纪才真正的实现列岛统一,是进入阶级社会比较晚的国家之一。随后,不断受到其他各国先进思想的影响,加上本国固有的底蕴文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调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体系。

一、日本的家与家训

在日本文化体系中家的概念与家训的内容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在整个日本文化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一)日本的家文化

近代学者在研究中日家训的时候,相对于西方的独立“个人”,多把中日两国人称为“间人”。这个“间人”主要是指中日两国人民是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群。在“间人”当中又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伦人”和“缘人”。“伦人”是用来指中国人对于家的观念的;“缘人”是用来指日本人对于家概念的理解。“伦人”指的是中国人重视人伦关系,主要分为五伦:父母、夫妻、兄长、君臣、朋友,其中父母、夫妻、兄长这三项被称作“人伦”,是中国家观念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也是中国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视的关系;而日本人的“缘人”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因为很多机缘跟自己产生联系的有缘人,比如日本封建社会中,家里的长工、管家、佣人等等都算在家的范围内,去世后会赐予家族姓氏,葬于雇主的家族墓地,而中国人的家最讲究的就是血缘和婚缘。

(二)日本的家训文化

中国有句俗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家训传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家族中的尊长把自己长期以来积攒的经验传授给家族中人,以保家族兴盛。长期借鉴中国文化的日本把家训作为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国得到弘扬。日本的家训有其自身的特点,日本的家训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武士、商人、贵族、普通百姓之家都有家训,体制自由、长短不定、内容繁杂,武家家训、商家家训、农家家训、儒家女训等等都在日本的家训范畴内。

二、日本家训中的女训

中日女训均深深刻上了儒家思想的记号,但是从其思想来源的角度看,中日女训还是有所差异的,重点表现在儒家思想在中日女训中所占的比列。中国女训除了儒家思想之外也受到道教、佛教等的影响,但是总体是体现出独尊儒术的态势。

日本女训在接受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还很大程度的受到了神学、佛学等的影响。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专制的全面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武士阶级的迅速崛起,男性的地位被抬到了一个至高的层面,他们不再允许像女权社会一样,让女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最大程度上迎合了日本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需要,“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中国式儒家女训思想找到了在日本生存的土壤,在当时被大力推广。

但是,佛教先于儒学在日本的女训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儒学在日本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佛学的阻力,从二者思想斗争的程度不难看出,佛教思想在日本女训中的重要地位,日本的女训思想也受到了神学等思想的影响,但是从思想来源比例中看,仍然是佛儒并存的局面。

三、日本女训的主要内容

日本女训起初涉及到的内容并不是以训诫为主,多是涉及到日常生活、修养教化、服装化妆等方面,随着男权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女性的要求逐步提高,形成了日本女训中的男尊女卑、服从丈夫等诸多思想,其中生育观、才德观等也最大程度的反应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潮流取向。

(一)男尊女卑观

男尊女卑的观念持续千年而不衰,直至今日,在亚洲的很多国家依然盛行。在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给传统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找到了理论依据;“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俭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正如杜芳琴在《女性的衍变》一书中写到:“在儒家看来乾阳代表具有支配权威的天、君、父、夫,坤阴代表受支配的地、臣、子、妻,因而身为女子受男子支配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就是儒家的天地阴阳之说,它为男尊女卑、男性支配压迫女性的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中的女性观奠定了女训中男尊女卑的基础。随着日本社会从女权过度到男权,在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日本开启了漫长的男尊女卑时代。

(二)生育观

在日本女性观的家训中,男子对妻子拥有“七去”权。中国和日本对于家的延续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由于中日两国对于家的概念是不同的,所以在延续家族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中国对于女性的生育观要求的更高,因为中国家的延续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妻子需要生出有纯正血统的男孩来继承家业,中国的家业几乎与家产等同,所以因无子遭弃的女子是不在少数的;而日本对于家的延续是以缘人为基础的,在社会生活中,与自己结缘的人,无论是长工还是管家都算是家人的范畴,养子继承家业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三)才德观

中国有句俗语,在明清时期极度流行,那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很显然是在强调女性德在才之上,女性不需要有才。日本社会在女训中,对于女子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言论,甚至是会鼓励女性要具备才华,有年老色而衰,以色示人终难长久,容颜衰老之时,只有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因而在古代日本,女子能写出传世之作,而中国需是殷实的官宦之家、名门望族的小姐才能识文断字,多数也只是略知一二便可。从这个层面来看日本的女训,在漫长的封建专制中对于女性的天性发挥也是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的。

四、日本女训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日本女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束缚着当时社会的女性,是男权社会下对女性进行压迫的典型特征,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对于其当代价值我们应该是用两点论、两分法去审视的。

对于日本女训中的“七去”等压迫女性的思想是必须要摒弃的,但是女训中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提倡妇容妇德、修养教化、重德才等积极内容依然是值得弘扬的。另外,日本女训在对女子的教化、家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当今社会应该使其发挥应有的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家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训伴我成长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