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视角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2016-03-14马志军
马志军
摘 要: 本文从高中历史课教学现状出发,针对高效课堂构建的现实要求,从创新形式,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内在活力;突出合作,深化探究,强化学习活动体验;知行结合,以史明智,推进理论结合实践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此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中实现自身历史素养提升,使课堂走向高效。
关键词: 生本 高中历史课 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发生嬗变,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不仅是学习相关专业的文化基础,而且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高中历史教育的现实发展,创新历史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形成个体化、多元化情感与思维认知,促进高效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明确目标,创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凭主观愿望无目的地一味灌输,而要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目标化处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历史基础安排目标内容,对目标的难易程度、逻辑关系、时空顺序与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整体布局,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路线,从而把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转化为重在引导、启发、反思、体验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创新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分封制与井田制等土地制度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比较学习的视角深化对各种土地制度性质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制度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从知识目标层次上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要在能力上启发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原理出发,分析不同朝代土地制度的特点与构成背景,从而深化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二、创新形式,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内在活力。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构建,应在注重发挥学生首创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推进特定目标指引与特定任务驱动下的课程形式设置与优化。历史学科有自己特定的规律,学生特点各不相同,高效课堂构建要因人而异,切不能千篇一律。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要和学生的历史水平和知识结构相适应,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进程进行有效调整,使之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一致。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构建中能够激趣质疑、主题探究与情感认知,将活动转为为学习,将学习转为教学,将教学转变为思辨,将兴趣带入整个学习活动中,使不同特点的学生扬长避短,同步提高。
例如在分析小农经济的特点时,可以以黄梅戏《天仙配》为背景,借助“你耕田来我织布”等戏文作为分析内容,向学生提问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小农经济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此支撑,引导学生从辩证视角出发,在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必然性与积极面的同时,反思其滞后性与消极面。
三、突出合作,深化探究,强化学习活动体验。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布置差异化的情境对话,形成难度不等的对话组合,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历史基础的不同设计出“优-弱”、“优-优”、“弱-弱”等几个级别。“弱-弱”组合是最简单常用的历史交流历史知识;“优-弱”组合设有一定的情境,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话。以历史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主,带动弱的一方;“优-优”组合实际上是强强联合,教师可以加大难度,设计较典型的场景,比如主题化的历史知识整合、多维度的史料分析、单元化的内容总结等,让学生互为对手,展示各自的历史天赋,使历史学习更贴近现实。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脱离课堂教学的限制,跃入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维从书本上挣脱出来,不仅使学生学到更多历史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上做足功课,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历史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四、知行结合,以史明智,推进理论结合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历史起于现实。学习历史不仅在于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学习历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产生有机联想,把当时的时间、地点、环境、行为和历史内容联系起来,做到学之有物、学之有据、学之有理、学之有人,只有从学生个人体验出发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的需要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才能跳出课文的束缚,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索、尝试和实践,对于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有益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例如在分析有关人口、科技、农业发展关系时,在古代因为社会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满足自给自足的需求,当时的人们采取垦荒方式,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恶化。以古思今,今天进行经济发展,一要控制人口增长,二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陈旧的、落后的要予以抛弃,重点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和重建。以此基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把灌输式的历史课堂改变为师生共同学习、探索、交流、实践的阵地,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刚.历史教育的责任与使命[M].长沙:岳麓书社,2013.
[2]李刚.历史教学研究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程风.历史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李乐华.责任论:高中历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思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