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病治疗的应用

2016-03-14李平英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神病治疗应用

李平英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86.6%,对照组为36.7%,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析学者却认为精神病患者精神问题的所在之处不在于妄想和幻觉,而是在出现精神问题时努力想要回到正常世界中的过程。因此,采用精神分析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主要着手患者的幻觉与妄想。

【关键词】精神分析疗法;精神病;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60-02

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上最为显著的症状便是幻觉和妄想,其中幻觉包括幻听和幻视,而最为常见的妄想主要包括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因此,大多数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看法便是疯狂,但对于精神病医生来说,精神患者出现的幻觉和妄想属于感知障碍,也就是说患者在精神上出了问题。心理治疗学主要应该在于着手患者的幻觉与妄想,而现代精神病学却是通过药物来对患者的幻觉和妄想进行控制,进而来改变精神病患者的行为,但其诊断的标准并不为患者认可。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2.32±11.20)岁;病程6.0-24.0个月,平均病程(12.32±4.65)月。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3.65±12.32)岁;病程7.0-26.0个月,平均病程(13.62±5.33)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精神障碍。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氮平以及舒必利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过程包括共情、自由联想、诠释、面质、移情与反移情、释梦以及修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86.6%,对照组为36.7%,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精神病治疗方法

精神病学在精神分析学创立以及精神药物发明后,便被分为两个角度来诠释,两个角度分别包括神经学和基因学的角度以及精神分析的角度。其中从神经学和基因学的角度来看,此种观点认为导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躯体出现病变以及遗传基因的表达方式,因此,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不论病因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症状相同的病例放在一起,然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为其命名后确立诊断标准,然后对患者用药。但这种观点在不断出现各种新症状的今天,使得精神病在临床上的诊断与统计数据越来越丰富,但却没有增加对精神病症状的理解。除此之外,这个观点下的分类系统缺乏给心理学进行思考的空间,因此也就难以对精神病的成因进行解释。而另一个观点是从精神分析角度对精神病进行分析,但病情较重的患者却难以在传统精神分析的观点下进行治疗,因此在精神病学中精神分析对其的影响越来越弱。

目前临床上对神经病患者的治疗的主要方式是进行药物治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与脑科学、基因遗传学以及神经科学等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科学理论能打很大程度上推动精神病的研究,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精神药物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在临床治疗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爱、恨、生命以及伦理抉择。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86.6%,对照组为36.7%,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精神分析疗法能显著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2 精神分析疗法

英国莱恩和库佩质疑精神病学基本立场和观念,他们认为精神病学错误地将精神病患者考虑成精神世界,并且不应该要求患者回到理性的世界,这是由于精神病患者其实存在基本伦理学立场,也就是说即便是病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也不应该被社会所排斥。他们的临床技术主要是基于足够好的环境这一理念,他们认为精神病患者患病的原因在于母亲没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其足够好的环境,因此,对于治疗者来说,他们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病人退行到其感到足够好的环境。并且在反精神病学派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持续2-3h甚至更长的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在患者感觉冷时为其盖毛毯,在患者感觉渴时可以喝茶,这种治疗方法就是将精神病患者放置于一个足够好的环境进行治疗。

总结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上最为显著的症状便是幻觉和妄想,其中幻觉包括幻听和幻视,而最为常见的妄想主要包括关系及被害妄想。精神分析学者却认为精神病患者精神问题的所在之处不在于妄想和幻觉,而是在出现精神问题时努力想要回到正常世界中的过程。因此,采用精神分析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主要着手患者的幻觉与妄想。

参考文献:

[1]孙聪,霍大同.论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病治疗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3(36):443-444.

[2]张晓.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治疗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8):471-471.

[3]关宝瑞.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16(09):125-126.

猜你喜欢

精神病治疗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