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分析与护理防范措施

2016-03-14穆丽英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科护理感染护理

穆丽英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分析与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后感染管理,对比两组的术后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产褥感染1例、宫腔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宫腔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产妇分娩期与产褥期开展术后感染预防,能够有效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感染;产科护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10-02

术后感染是产科护理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术后感染控制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术后感染管理对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1]。本文将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分析与护理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28.6±2.5)岁;孕周36~41周,平均(40.2±0.5)周;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27.9±2.4)岁,孕周37~41周,平均(40.3±0.7)周。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术后感染管理: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我科室主任护士长牵头,与术后感染管理委员会监控护士、病区护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采取分级管理,认真规范落实《术后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2]相关制度,并贯彻执行各项预防措施。

1.2.2提高术后感染风险意识

通过组织全员护士开展术后感染防护培训、举办术后感染知识讲座,以使产科护士明确术后感染的概念,并深刻认识到术后感染的危害,从而提高术后感染风险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进而在产妇分娩期、产褥期能充分明确自己在术后感染控制中的责任,自觉遵守各项无菌护理操作规程,将预防控制术后感染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全程。

1.2.2 分娩期感染控制

(1)严格执行待产室和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进入分娩间人员,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疾病的产妇,应予以隔离分娩,并做好交叉感染预防。(2)手术接生人员必须严格手消毒,戴无菌手套,并在换台手术时更换衣帽。(3)每日用含氯浓度为1000~2000/L消毒液擦洗地面,并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周用蘸取95%酒精的纱布擦拭灯管一次,每月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物品及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学培养监测,控制感染发生[3]。(4)合理处理产房医疗废弃物。接生的废弃物等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待分类密封后,从产妇污染区经外走道运送,并作无害化处理,避免逆行于产妇内限制区,以免污染产妇环境;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同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及卫生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物品,妥善收集后集中毁形处理;对医疗废弃物 处理情况进行登记,护士长定时抽查。

1.2.3产褥期感染控制

(1)医护人员在接触产妇及新生儿前需严格洗手,重视手消毒及灭菌。(2)加强新生儿沐浴用物的管理,在新生儿沐浴之前,需保证沐浴用物消毒合格,做到一人一巾一垫,并杜绝交叉使用。(3)加强母婴同室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并加强对地面、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出院后对母婴同室进行终末消毒。(4)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时,应暂停哺乳,并加强隔离。(5)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及陪伴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产褥感染1例、宫腔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宫腔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分娩期及产褥期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产科母婴的生命安全,因而在产科开展术后感染管理尤为重要。通过优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并采取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同时组织感染防护培训,以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并规范无菌操作技能,同时,明确自身自责,提高护理的主动性;在分娩期感染控制中,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及手消毒制度,以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检测,并合理处理产房医疗废弃物,最大限度保障产房消毒质量;在产褥期时,加强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术后感染管理,以进一步保障母婴平安[4]。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在产妇分娩期与产褥期开展术后感染预防,能够有效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梅.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术后感染[J].四川医学,2014,35(3):403-404.

[2]李桂香.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35):195-196.

[3]叶小姣,徐晓红,陈海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术后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36-3937.

[4]张书敏,胡娅莉,凌静娴,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2):89-92.

猜你喜欢

产科护理感染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