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报道分析

2016-03-14林勇钢李艳青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左室体外循环血浆

林勇钢 李艳青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共20例为观察组,另收集体外循环术后未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患者共31例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术前使用ACEI类药物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功能分级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降低、术前使用了ACEI类药物均是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能够以此对该并发症的出现进行预测。

【关键字】血管麻痹综合征;体外循环术;并发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40-02

血管麻痹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顽固性的低血压,其特点为心排出量较高。而外周血管的阻力较低。而血管麻痹是指血管的紧张度降低,在血管极度扩张后无法回缩,即使使用了大量的缩血管药物也没有反应,从而导致患者器官的灌注不足,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研究发现,血管麻痹综合征主要出现在创伤、感染性休克等大型手术后,尤其在心脏手术后更常见,属于心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大约为25.1%[2]。在本次研究中,将分析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希望为临床救治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行体外循环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共2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19岁-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0.5)岁;另收集体外循环术后未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患者共3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在18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9±10.8)岁。27例冠心病患者,1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静脉吸入行复合麻醉,在手术前30分钟行东莨菪碱和吗啡肌肉注射,剂量分别为0.006mg/kg和0.15mg/kg-0.2mg/kg。麻醉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芬太尼和哌库溴铵,诱导5分钟后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患者均在术前放置右心漂浮导管,以便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心脏指数。

1.3 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术前使用ACEI类药物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和对比。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定义:患者出现持续低血压,平均动脉压低于70mmHg;心排量升高或正常,心脏指数高于每分钟2.5L/bm2;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指数低于1400dyn·bs·bcm-5/m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术前使用ACEI类药物患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进行了心脏手术的患者在体外循环术后通常会出现体循环阻力升高,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顽固性低血压、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等症状,且心排出量也呈现升高状态,被称为血管麻痹综合征[3]。目前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还尚未明确,而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和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内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分泌骤减和全身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4]。如果患者在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使高排低阻的异常生理状态得到改善,就可能导致患者各个重要器官组织的细胞出现缺氧或缺血,引发多器官衰竭,威胁患者生命[5]。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并发了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心脏手术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术前使用ACEI类药物患者例数与未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患者相比有着显著差异。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和心功能分级较高会导致患者的心房钠尿肽和血浆脑钠肽的水平处于升高状态,其中心房钠尿肽能够对血管加压素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血浆脑钠肽能够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另一方面,血管加压素能够对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而血浆水平的降低则会导致血压下降和体循环阻力下降,致使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出现。而术前长时间使用ACEI类药物会导致药物在血管深部组织中残留,从而对血管收缩造成直接的抑制作用,并对缓激肽的降解产生阻碍,降低血管对具有缩血管作用的激素的反应性。

综上所述,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心功能分级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体外循环术后2小时血管血浆加压素水平降低、术前使用了ACEI类药物均是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能够以此对该并发症的出现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陈诗雨,周新民.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39(04):213-216.

[2]郭晓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易发因素和术后转归[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

[3]杨彦伟,程卫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管麻痹的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01):60-63.

[4]杨彦伟,李书闻,程卫平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其对转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06):653-656.

[5]宋贵军,尹琳,王君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02):104-106.

猜你喜欢

左室体外循环血浆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分析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对无明显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减退的评估
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进行心脏搭桥术的疗效
氯胺酮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