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6-03-14王东升樊冬丽
沙 娜,王东升,樊冬丽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
沙娜,王东升,樊冬丽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工业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摸索和尝试,从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丰富课程内容,实验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等方面入手,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
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
工业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材料科学、机械科学、粉体工程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药学专业中与药品生产、研究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1-2]。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迅猛发展,2012-2015年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平均增速均在13%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对制药新技术以及制药人才的极大需求,如何培养符合药企需求的新型人才是我们制药工程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3-4]。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不久,想要在全国的高校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需求,发展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和实践内容,从而提高工业药剂学的教学质量,为医药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现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 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工业药剂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对学生要求高,如何将众多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自如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剂型制备和设备单元是与实际生产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但是由于过于抽象,在教学中也往往采用教材中的示意图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将实际生产的操作视频、flash动画与设备照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理解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流程,效果喜人,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针对工业药剂学知识点琐碎并且难以记忆的特点,我们还进行了工业药剂学微课程建设,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共录制了42个短视频,结合PPT、动画等手段,用简洁、明快的方式将每个知识点讲解清楚并串联起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上传到学校的网站,方便同学们课后自学和复习,使学生们对工业药剂学有了更加整体化的理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生产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这一重要的专业课讲授手段来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讨论环节,就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各种复杂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不够,所起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起到加强教学互动的效果。比如在液体制剂章节中所涉及到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制剂章节中所涉及的粉体学都属于物理化学的教学范畴,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再加以详细介绍,会使学生们的兴趣度大大降低,同时占用教学课时,所以课前我们会把这部分相关内容当作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课堂上采用半提问半回顾的方法,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讲解片剂的处方分析时,我们会选取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药物当作分析对象,根据药品说明书,课堂上讨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等内容,学生们对于药品毫无陌生感,和日常生活气息相关,所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2 抓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使理论课的学习更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
工业药剂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无菌与灭菌制剂、半固体制剂、缓控释制剂等不同的内容。其中除了缓控释制剂以外,均为传统剂型。在介绍普通剂型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前沿剂型的讲解,如:固体分散体、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介绍当前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近十年来以新剂型为代表的整个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保持教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扩展知识面,让学生对前沿剂型有更加客观的印象。在这部分我们还注重以具体新剂型为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现实科技发展动态的理解和感受。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还要进行实际的科研,使教学更生动、更符合实际的需求。正是因为有学科前沿的介绍,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屡创佳绩。
3 实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工业药剂学有许多抽象的工艺流程内容,应用性很强,但是仅凭借课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理论课程开始前,我们会安排学生们到药厂进行生产实习环节,重点讲解诸如多效蒸馏水器、多冲旋转压片机等设备和操作流程,使学生有了感官认识,初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这样在理论课讲解过程就不再抽象枯燥,便于理解。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交叉学科,工业药剂学的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理论课学完,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生产实践,对剂型的改造和优化只有平面的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培养动手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完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如,药物制剂的集中大型实验课程和其后的药厂毕业实习环节等。药物制剂专业实验在三周时间内,集中完成9种剂型的制备,涉及片剂、软膏剂、颗粒剂、乳剂、混悬剂等常规剂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长时间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对剂型的制备、处方的优化、质量检查有了系统地认识,并且迅速提高了动手能力,对制剂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更为熟悉,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本专业的自信心也大为增加。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我们紧接着组织安排学生参观上海凯宝药业、上药集团旗下的禾丰制药、新亚制药等大型制药企业,让药厂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安全生产、产品开发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们介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生们更加真实、客观地接触到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在现场参观、操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难以忘记。
同时,我们也将药厂的工程师和其他高校的专家请到学校来做报告,给学生们介绍药剂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前沿、动态以及社会关注的药学方面热点问题,让学生们从另外的角度,更宏观地了解、认识药剂学的研究领域,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奠定了一定的科研素养。
本专业还依托“085工程”建设项目,建立了功能成分加工系统的中试车间,开发建立了一套从银杏叶提取、浓缩到颗粒剂制备、包装的生产线,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整个过程,从而对中药颗粒剂的工艺流程了然于心。
4 结 语
在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要始终以学生的培养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将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工厂实习相结合,让学生们对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和流程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同时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虽然我们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毕业生受到了药企的广泛好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对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使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1]董华平,王巧映,胡六江,等.工业药剂学教改初探[J].教育教学论,2012(23):182-183.
[2]王东升,刘传祥,姚跃良,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2, 40(19):125-126.
[3]刘薇,刘中秋.论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09(7):158-160.
[4]蒋革,吴艳华.浅谈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28-129.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Industrial Pharmacy
SHANa,WANGDong-sheng,FANDong-l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Industrial Pharmacy was a major required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teaching reform was carried out from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enrichment of course contents,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teaching. The main purpose w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dustrial Pharmacy;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沙娜(1980-),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教学与研究。
樊冬丽(197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
G642
A
1001-9677(2016)015-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