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析*

2016-03-14闫凤美张军丽潘庆才赵艳玲

广州化工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制药课程内容导向

闫凤美,张军丽,潘庆才,赵艳玲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析*

闫凤美,张军丽,潘庆才,赵艳玲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基于行动导的课程教学设计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专业教育与终生学习”三对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结合《化学制药技术》的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序化、学习领域选择、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探析了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课程建设;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因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提升为核心、职业能力为依据、岗位需求为目标、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线索,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专业教育与终生学习”三对接而倍受关注[1]。本文探幽发微, 试结合作者在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做法和体会,对行动导向视阈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此类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1 课程目标确定

课程的基本职能是传承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社会需求。实践证明,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能够较好地保证课程基本职能的落实。由于学科知识的传承发展、学生的个体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设计者应首先开展学科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2],确定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个性养成和社会化过程的课程目标。

我们在确定《化学制药技术》 的课程目标时,首先组织课程组教师对该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归纳,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和往届毕业生、召开行业企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广泛地开展了社会调研,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然后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课程目标的确定。

2 课程内容序化

传统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更多地倾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存储,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相对而言,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以行动体系为依据,更多地指向工作过程的诸多要素,因此该类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经验性的策略为主[3]。同时,由于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职业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偏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要多选用与时俱进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性强的典型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性为主,全程构建素质和能力培养框架。当然,该类课程内容并非不要理论知识,而是在保证课程目标实现的情况下,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再追求学科架构的系统化。为此,课程设计者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对相关企业行业实施职业分析、岗位研究、任务分解等,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重新序化课程内容,按照行动过程逻辑编排课程内容。

在进行《化学制药技术》课程内容的序化时,我们课程组更多地是借助于我们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发展联盟等平台,其中尤以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对化学制药企业实施了职业分析、岗位研究和任务研究,选择了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并依托他们的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序化,这种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做法,既保证了学科知识的传承性,又很好地做到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地真实在体会到学以致用、学即能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习领域选择

学习领域是经过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而行动领域由同一系列的职业行为组成,对接于工作过程,集成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但教学过程毕竟不等同于工作过程,且不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也并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学习领域的环节构建既可以等同于一般的工作过程,也可以与之有所不同。但在进行学习领域选择时,课程设计者应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行动领域的典型性、行动目标的指向性、行动过程的连续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我们课程组按照“基于行动导向、务实选择载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了《化学制药技术》课程的学习领域选择,在充分考虑知识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选择了不同制药企业的生产项目、工作单元作为学习领域,这种做法有机地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

4 学习情境设计

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因此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除需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外,还要考虑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具体转化[4]。在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化过程中,既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也要把能力目标、能力结构与职业行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把学习效果、考核方法与拓展创新结合起来。为此,课程设计者要按照“可迁移性、可转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学习载体,按照“基于行动导向、务实选择载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

在进行《化学制药技术》的学习情境设计时,我们课程组遵循“依照职业分析方法确定单元教学标准、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了行动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力求体现行动过程的情境性和开放性的情况下,把上述选择的学习领域根据项目性质和工作过程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具有可迁移性、可转换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单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 教学过程实施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置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情境中。但目前大部分的专职教师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有,但职业工作经验缺乏,也没有学过如何教技能,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学科知识系统的影响。

为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在进行《化学制药技术》的课程设计时,将基于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给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由他们共同完成[5],为了更好地发挥专、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各自专长,保证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真正实现,要求专、兼职教师加强沟通,尽量做到“零缝隙” 合作。同时,要求教师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及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对话的示范者和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地以直接体验的形式完成理论与实践学习,全面地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6 评价机制建立

教学评价机制是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课程考核多采用期末时一纸试题定成绩的单一评价机制,且试卷中很少涉及到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内容。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可考虑从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方面建立应建立知行并重、知能合一的课程评价机制[1],强调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按项目完成的每个工作过程呈现出的结果考察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

我们在进行《化学制药技术》的课程评价时,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在平时考核中,我们建立了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教师综评的立体化评价模式,针对各个学习情境的“文件材料”、 “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等进行了全过程性评价,然后再将根据上述各评价所得成绩赋予其相应的加权值进行处理,这种做法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重记忆轻探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在评价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7 结 语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经过我们的实践,上述设计策略的实施能够更加有利于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始终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为学生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先导基础。当然,没有哪种教学设计能够适用于所有课程,我们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探析是以制药工程专业的《化学制药技术》课程为依据而进行,这种教学设计思路应该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工科专业的专业课及与工程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其他课程,但并非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希望我们的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张文雯,陈绘如,王旭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21-122.

[2]李道勤.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3):1-6.

[3]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66-70.

[4]郑恬,章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设计应注意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21-122.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科技信息,2014(6):79-80.

Analysis of Cours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Perspective*

YANFeng-mei,ZHANGJun-li,PANQing-cai,ZHAOYan-l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nghuai University, Henan Zhumadian 463000, China)

Cours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perspective can dock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better, and trai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ction a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The necessity of cours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perspective was illustrated,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perspective was analyzed from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quence, fields of study, learning situation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spects.

course construction; action oriented; course teaching design

河南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高[2012]859);黄淮学院校级教改研究项目(2014XJGLX0408、2014XJGLX0308)。

闫凤美(1971-),女,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制药技术教学与研究。

G642.1

A

1001-9677(2016)015-0236-02

猜你喜欢

制药课程内容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