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3-14张帮亮

广州化工 2016年15期
关键词:储运油气应用型

张帮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帮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讲授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石油储运基础课程中强调实用性和基础性。教学改革措施包括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增加课内外互动,利用自制仪器设备进行实践教学等。这些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石油储运;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华南沿海地区石油化工特色的优势专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主要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石油储运基础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从2002年起面向化工专业本科生开课,该课程的开设为化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石油储运等方面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经统计,近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油气储运行业工作的比例占到1/6左右。石油储运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并不高深,但它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我校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吴世逵主编的《石油储运基础知识》,该书突出实用性和基础性,较为系统而精炼地介绍通用而基础的石油储运知识,书中内容包括石油组成与性质、石油储罐、石油计量、石油储运与装卸、石油储运管理等五大模块[1]。

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内容与生产部门联系密切的特点,对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背景具有较高的要求,本人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教师,并在油田生产一线工作过多年,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结合自己的工程背景,在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 适当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为:保持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现代化,着力探索解决基础性与前沿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措施[2]。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石油储运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石油储运基础为考查课,要引导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就要在绪论部分着重说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普遍意义,目前学生对有关就业和深造的问题关注度高,在绪论一节就可以说明从事储运方面工作的化工专业学生比例及职业发展情况。

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教授石油储运基础课程时,教材中第二章石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在石油炼制工程课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本课程中不再详细讲授,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于补充新内容。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国内石油储运业现状及安全建议》[3]、《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4],《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5]等,将其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生产企业石油储运现状及发展趋势,力图多角度、全方位的向学生展现石油储运行业。

多年的石油企业工作经历及相关科研工作使笔者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态度认真,备课充分,经常利用带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下厂实习的机会搜集港口、燃气公司、加油加气站等油气储运单位的案例,这对于从事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非常有利。通过了解生产一线的现状,也丰富了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用于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对每一届进行授课都会重新修订课件,补充大量新内容,对知识进行更新,力求逻辑更顺畅,内容更生动、丰富、更贴近生产实际,并增加国家针对油气储运行业的新闻、相关政策等内容。

2 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考核上,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采用了如下的做法。

(1)改进平时成绩考核工作,平时成绩除了包含出勤、作业、测验、报告、提问等内容外,还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写小论文,关注学科前沿等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念,提升课程考核对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支撑度,实现教、学、考、评的有效衔接。按照本课程对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修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命题,并注重提高命题、阅卷及试卷分析工作质量;

(3)进行有效的课程考试量化分析工作。课程考试的量化分析工作对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前一届学生在学习和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授课中进行强化;

(4)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将教学与考核同步进行。

3 保持良好的课内外互动

由于在教学中认真负责,教学内容知识量大,范围广,注重追踪学科前沿,与学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好,表现为学生课堂反馈好,学生评教成绩优秀。另外,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向学生传授行业现状,职业发展规划等,学生积极响应,把学生当作朋友,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就业等问题。

毕业生的反馈对于课程乃至专业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热心学生的发展,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学生中建立了良好的威信,并与毕业生建立长期的联系,从而持续的获得了来自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通过与企业招聘人员建立良好的联系,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在企业的良好表现又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在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后续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4 增加实践性教学,培养探索精神

实践教学对于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除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外,还建立了“400米沿程磁控模拟输油管道”,这套小试装置的建造就发动了学生参与设计、采购、加工、装配、试运行。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的教学,讲授这套小试装置的原理、特点、应用,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动手操作等,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研制实验设备的过程中,也发掘和培养了一批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这些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训练,能力得到系统培养,科研能力、写作、答辩等能力都得到提高,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借助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挑战杯”大赛,将优秀学生吸纳到多个研究项目中进行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学生在从事课外科技活动中还得到了竞赛奖项或项目立项,这些奖励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深造或就业都有很大的好处。

5 结 语

为了达到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石油储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综合改革,适当删减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增加学科前沿、生产实际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和考核方式上提高导向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吴世逵.石油储运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1-214.

[2]Stinner A, Mcmillan B A, Metz D, et al. The renewal of cas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J]. Science & Education, 2003, 12(7): 617-643.

[3]曾如,李荔霞.国内石油储运业现状及安全建议[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1):8-10.

[4]方徐应.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13):181-182.

[5]关中原.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J].油气储运,2012,31(1):1-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i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oundation Course*

ZHANGBang-liang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Guangdong Maoming 525000,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quality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practicability and elementar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oi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oundation course facing to the stud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were emphasize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cluded selecting proper teaching content, adopting teaching approach of using cases, using flexible exam pattern, increa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and promoting practice teaching. These measures improved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hanced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ourse, and achieved intended teaching aim.

oi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ourse reforming; application-type talent

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序号:458);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序号:1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0年度实验课题研究项目。

张帮亮(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教学与研究。

G642

A

1001-9677(2016)015-0189-02

猜你喜欢

储运油气应用型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同贺《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