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建设理念的《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2016-03-14方利国
方利国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基于双一流建设理念的《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方利国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课程,而一流的课程必须有一流的考核方式。建构一流的课程考核方式必须遵循课程信息本质论,本文提出了全程差异化、透明化、数字化、工程化、实战化、协作化的一流课程考核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微机化工应用》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证明该考核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双一流建设;课程;考核;差异化;透明化
国务院2015年10月24日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1],向全国高校吹响了“双一流建设”的号角。通知提出 2016 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 2020 年,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双一流建设”的规划是在总结以往“985”和 “211”建设评选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战略发展思路和方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在高等教育一线的授课教师,自觉投身到“双一流建设”的行列之中,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建设世界一流的课程,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建设世界一流课程中,课程的考核模式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一流课程建设中,课程考核方法和模式展开理论分析及教学实践,希冀构建一流课程的考核模式和方法,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1 双一流建设与一流课程关系
自从国务院发布“双一流建设”通知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双一流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3]。这些观点有对“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解读,也有对 “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的反思以及对“双一流建设”的希冀。如果返璞归真,我们可以从一流的定义、大学的定义、学科的定义以及国务院“双一流建设”通知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来分析研究,就可以更加清晰“双一流建设”可依赖的路径及具体的评价指标,通过这些依赖途径及评价指标,为一线课程教学的老师投身“双一流建设”指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目标。首先来确定一下“一流”的定义,“一流”是非常好的意思,但并不是第一。“一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全部个体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意思,这个相对领先,可以是前10%,也可以是前5%,没有必要非要定一个固定数。全部个体范围也有大小,如全世界而言的全体个体,处于一流就是世界一流。国务院通知中的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我们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学科。世界一流的大学有具体的分项指标,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大学的定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分项指标,以便在目前众多的观点中保持自己清晰的头脑。大学是什么,中国古人早就说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其基本含义是说大学是教人的道理,让人彰显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这里“去除污染而自新”现在看来也可以理解为接受新的知识,做一个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人。按照现在的一般理解,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再来看一下国务院“双一流建设”中的目标: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两者均把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了科学研究的前面,就是为了纠正目前一些大学一味地追求科学研究而忽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将大学当成了科学研究机构。由此可见,“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是首要任务,一流的大学当然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流的课程,而一流的课程,必须有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模式,通过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确实保证知识的掌握和公正的评价。
2 一流课程理念下《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核方法建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个学科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已显得十分必要。《微机化工应用》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综合与边缘性的应用课程,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课程的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5]。一流的课程必然要有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学设施,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一流的考核模式和具体方法。如果没有一流的考核模式和方法,即使有一流的教师和教学设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真正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无法培养一流的学生,一流课程的称号也就名存实亡。
一流课程建设是我们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实现弯道超车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之一,尤其是计算机类软应用课程,无需昂贵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正如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建设《微机化工应用》一流课程,理所当然是要建设世界一流课程,而不是国内一流课程。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该课程在我校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设,并于2003年出版了有作者编写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的《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教材,这比美国学者在2005年出版的有关涉及计算机化工计算的教材《化工计算导论》整整早了2年,因此可以说我们不缺乏一流的教材。至于一流的教学设施,对该课程而言主要是计算中心和各种软件,这些条件我校均具备,和目前世界一流的大学不相上下。就一流的教师而言,本人能熟练应用Aspen plus、AutoCAD、Origin、Excel、Word、Excel中的宏编程、VB、MATLAB、VBA、Visual LISP 等各种软件和编程语言,开发了大量的化工应用软件,目前已获国家授权软件20多件,出版有关化工计算机应用专著3部,其中一部以出至第3版,重印12次,即使是就世界范围内而言,本人也可称为该课程的一流教师。鉴于以上分析,要想使该课程成为世界一流课程,培养出就该课程知识而言一流的人才,就剩下一流的课程考核模式和方法。
一流的课程考核模式必须遵循课程的本质特性。课程的本质是信息[6-7],课程教学是传递信息,是让学生掌握一流的课程信息。如何让学生愿意掌握一流的课程信息并正确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一流课程信息是一流课程考核模式和方法建构的指南。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构建了全程差异化、透明化、数字化、工程化、实战化、协作化六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和方法。所谓全程差异化就是考核的各个环节,包括平时作业、小组作业、考试试题通过引入每一个同学的唯一序号,使所有的计算结果均不相同。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在课程平时作业和考试中每一个同学均有不同的题目的考核方法,这在全世界来说也可以说是首创。如此考核模式基本杜绝了作业抄袭现象(请枪手除外)及考试中想通过作弊的侥幸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热情。透明化就是课程第一节课就将课程考核的模式和方法告诉学生,并收集学生的指纹信息,利用指纹考勤系统统计学生出勤情况,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缺勤超过一定比例取消考试资格。数字化就是每次学生的作业,教师都作出认真的批改,满分为10分,精确到0.1分,避免以前的优、良等5级计分制的模糊问题。因为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50%,必须公正、精确、认真地评价每一次平时作业,并允许学生对平时作业的成绩有申诉的机会。工程化就是所有的平时作业和考试内容和化学化工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如参数拟合问题就用饱和蒸汽压和温度关系拟合;实验数据图形绘制就用Origin绘制多图层的离心泵曲线图。实战化和协作化相结合,所有想取得该课程考试资格的学生,必须以8人左右为1个小组,互相协作,开发一个能解决化学化工实际问题的软件,并按国家软件申请要求,写出所有申请文档,只有获得国家软件受理流水号的小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本课程的考试。当然,在具体实施中,对于实战化和协作化的要求考虑到软件申请会受到一些实际困难,有时可改为写出所有申请文档,由任课老师检查并验证程序可以顺利运行后可获得考试资格。
3 改革实践及效果分析
本次基于双一流建设理念的《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作者以往的各种教学改革最大的不同的是本次改革是在学校考试改革基金支持下,严格按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有计划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试题的难度均比以往有提高。由于得到基金的支持,教学过程采用指纹考勤,全程录像。采用指纹考勤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的出勤率大大提升,基本上没有出现无故不上课现象。当然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执行教学纪律是关键,其中有一个同学因缺席次数超过教务处规定而被取消考试资格。本次考试改革实践的《微机化工应用》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共设置了7次个人作业及1次小组软件开发任务。7次个人作业分别为化学化工通用计算器开发、化工流程图绘制软件开发、化工参数拟合、化工各种方程计算、Excel宏应用开发、Origin 实验数据图绘制、AutoCAD 化工零件绘制,其中前2个作业必须用VB程序开发。所有作业不是主观题就是带有参数的客观题,无法进行抄袭。作业的内容体现考核的工程化、差异化和实战化。最后除取消考试资格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全部在考试前完成的7次个人作业,作者也在考试前完成作业批改,按每次10分值精确给分,让学生知道其平时成绩,体现了考核透明化和数字化。本次考试改革是第一次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完成一个化学化工应用软件开发,并拿到软件受理流水号才可以参加考试。结果全部同学均在考试前完成软件开发任务,其中有4个组目前已拿到软件登记书。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课程考核方式设置先进合理,在一流教师指导下,计算机类应用课程是最有机会创建世界一流课程,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本次考试改革,有资格考试的107人,全部合格,总评平均分88.67分。
4 结 语
《微机化工应用》考试改革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如唐同学说: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老师采用编号考试,我们每次作业,考试答案都是不一样的,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自主学习……这门课是我今年学习觉得最有用的一门课了。李同学说:我这学期很幸运的选了微机化工应用这门课,而且我发现从最开始的电脑渣渣通过慢慢的学习,学会了VB,Origin,CAD的应用……我觉得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让我自信满满,增加了工科基础。从学生的反馈意见、课程总评成绩及完成软件开发情况来看,本次全新的课程考试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其考核模式和方法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展望未来,这种全新的课程考核模式和方法不仅需要学校持续的经费支持,也需要学校大力增加进行教学改革课程的绩效考核工作量。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3015]64号)[Z].
[2]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2):40-43.
[3]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7-11.
[4]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5:20-24.
[5]方利国.《微机化工应用》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5):252-255.
[6]吴光东.论课程的信息本质[D]. 重庆:西南大学,2012:1-2.
[7]张志勇.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课程民主[J].中国教育学刊,2015(5):1.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amination for the Course ofComputerApplicationsin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FANGLi-guo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0, China)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need to have first-class courses, and first-class courses must have first-class assessment methods. Construction first-class course examination must follow the course information essence theory. The full differentiation, transparency, digitization, engineering, actual combating, collaboration first-class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a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operation were proposed. This assessment model is feasible and high effective through the concrete teaching practice ofComputerApplicationsin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course.
double class construction; course; examination; differentiation; transparency
华南理工大学考试改革基金赞助项目(Y1151360)。
方利国(1964-),男,博士,副教授,主讲微机化工应用、化工分析与合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从事节能、新能源开发及化工计算机应用研究。
O642
A
1001-9677(2016)015-01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