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
——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03-14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小学宋秀娟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小学 宋秀娟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主体发展的需要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探究。苏霍姆林基斯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发展。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有探究才能有所创造。因此,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3.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学习活动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缺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往往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我们的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探究学习的机会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现代教育论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据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让学生自己探究规律
在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做,结论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
3.让学生自己概括结论
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试着概况结论。总结时不但内容上要全面,而且参与人数要多,不要让几个尖子生垄断课堂,不让优生占位现象盛行,要多听一些学困生的想法,学生的发现及汇报虽然有的是散乱的,浅层次的,但老师不应因此而包办代替。
(二)以情感为动力,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1.创设亲切的数学生活情境
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人与事,从他们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设计教学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学习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出示一张统计表:某居民楼一单元4户人家,七月份用水情况统计如下表:如果共需付水费150元,他们该如何分摊水费?由于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自然想到了根据各户人家用水吨数的多少来决定水费的方法,从而引入了“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2.创设主动的数学探究情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默默地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全过程,但适当地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猜一猜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提出假设,通过小组合作,让孩子通过各种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再根据这一结论去验证学生自己找到的任意三角形,从而确认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学生在“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确认结论”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探究,解决认知上的不平衡时,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
(三)以合作为形式,创设主动探究的氛围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出示一组练习题,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前面、后面、左右、右面看到的图形,每个小组成员至少画一个方格,这样孩子们既要学会观察,想象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又要理解组内其他同学画的是哪一部分,自己需要补充的是哪个位置。这样同学们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的状态,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以成功为价值,体验主动探究的喜悦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成功的需要。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反复的探究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心态。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合理、科学的评价能调控探究的进程,让学生始终保持极大的思维和探究热情。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探究的、体验的系列教学过程中,焕发出了一种学习热情,一种向上的态度,获得了一种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