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及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2016-03-14李凡李英王娟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李凡,李英,王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新常态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及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李凡,李英,王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要坚持“四个并重”,加强思想政治引导,构建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

新常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

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阵地,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产生和成长的摇篮,其中不少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是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者和应用者,更是培养和输送党外干部的重要“源头”。因此,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这块前沿阵地。

一、新常态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

(一)群体规模快速增长,工作领域更加广阔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形成跨越式发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不断增加,新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群体规模扩大,大批海外学成归国的中青年教师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注入了新活力。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例,现有党外知识分子2800余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31%,其中党外副高职以上人数占全校高级职称人员的35%;副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占全校处级干部总数的11%。六个民主党派组织,有民主党派成员800余人;归国留学人员684人,出国留学人员700余人,省欧美同学会会员512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5人,其中党外人士占总数的58%;民主党派中央委员1人,省委副主委、常委、委员共19人;担任省特约检察员2人、省政府参事2人。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已经占相当比例,他们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是民主管理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力量。

(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思想状况更加复杂

国际学术交流交融成为校际之间合作新常态,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高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相当一部分人还有留学经历,他们接触了西方思潮和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让一部分人产生思想上的偏颇,崇尚西方民主、坚持个人利益至上等思想一旦通过教学科研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必然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三)思维方式趋向自由,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新常态,新媒体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微博、微信、qq等客户端成为新媒体平台,其影响力和传播速度不亚于传统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往往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他们具有思想活跃、动员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高校师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引导其政治观点并取得政治认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

(四)政治参与诉求广泛,社会影响显著提高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较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他们普遍关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关注高等教育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经费投入、划拨比例及国家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程度,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激发出了追求民主和参政议政的热情[2],在高校乃至社会中的发言权和决策作用日益凸显。

二、坚持“四个并重”,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一)尊重与理解并重

了解、理解、尊重党外知识分子,历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知识分子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就是对劳动和创造的重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应重视他们的社会作用和影响,从心底尊重他们,把党外知识分子看作是知己。

(二)信任与包容并重

信任是党外知识分子努力拼搏的动力。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民生,常常以批判的眼光和方式发表独立的见解。在推进社会进步发展和完善政策的进程中,应该求同存异、体凉包容。知识分子只有得到信任,才会真正与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

(三)举荐与使用并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规模不小,但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换届中甚至出现“拿着帽子找人”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作用的发挥。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知人所能、知人所长、唯才是举,把合适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位置上。

(四)成就事业与施展才华并重

充分展示所长、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渴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是要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发挥才能、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使党外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要尊重党外知识分子忠于事业的献身精神,充分理解他们施展抱负的迫切愿望,努力为他们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积极创造条件。

三、构建“强化三种途径,发挥三个功能”的思想教育模式

(一)强化教育培训途径,发挥思想认识的引导功能

加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外人士素质能力的必要手段和策略。一是要发挥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作用。把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工作列入每年年初的工作计划,根据业务专长及工作需要,分批、分层次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推荐德才兼备、有参政能力的党外优秀人才,选送到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培养深造,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二是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功能,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要在党委统战部的组织和引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体系。三是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理论知识,不断增强理论素养和政党意识,提高政治觉悟、政治把握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积极性,鼓励他们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科学决策服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途径,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

制度是规范工作、科学要求的准则和依据,要把按制度办事作为推进和落实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力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学校领导与党外人士、归国留学人员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制度,传达上级党政组织规定贯彻执行的文件和决定,通报学校党政工作年度计划总结、发展规划等,征询党外人士对学校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工作问题的建议和意见,用会议精神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建立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同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谈心制度,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外代表人士一对一结成对子,定期沟通思想,为党外代表人士业务上施展才华和政治上不断进步搭建平台和提供有效帮助,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也要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谈心、交朋友,建立密切的联系,凝聚情感共识。三是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制度,选送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中央、省社会主义学院、各党派中央和省委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发挥统战理论研究会的作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建立长期与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制度,凡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或涉及面广的重要举措,出台前都要充分听取党外代表人士意见。五是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走访慰问制度,坚持重大节日走访看望党外代表人士,并协助有关部门按规定妥善解决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六是落实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活动经费使用制度等,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三)强化典型宣传途径,发挥优秀典型的引路功能

舆论宣传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导向、灌输、鼓动和监督的作用,是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导的有效方式。一是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功能,利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沟通和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媒体上集中展示,做好典型人物树立和推介工作,使贡献突出者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老百姓中有口碑、经济上有实惠。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培养一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让他们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疏导负能量,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三是做好统一战线网站建设,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利用好学报、校报、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途径,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对突出的思想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四是提供制度化的参政议政渠道,成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工作规则”,加强政治引领,做好谋划和落实,为高校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搭建有效载体,为党外知识分子更多地了解政策、倾听心声、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搭建平台。

总之,掌握党外人才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培养,切实履行政治安排,主动与人大、政协、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2]。要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他们发挥好自身的智慧和才能,真正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

[1]侯微.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2).

[2]会绍云.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2).

责任编辑:王佳玲

D613

A

1671-1262(2016)01-0009-03

2015-11-12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项目(HSY201522)

李凡,女,哈尔滨医科大学宣传统战部正科级干部,副研究员;李英,女,哈尔滨医科大学宣传统战部副部长,研究员;王娟,女,哈尔滨医科大学宣传统战部正科级干事,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