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物流系统调查与分析
2016-03-14尤美虹陶君成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尤美虹,陶君成(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湖北农村物流系统调查与分析
尤美虹,陶君成
(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农村物流是联系城市和农村、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北农村物流系统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对落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全省农村物流企业实力不强、服务内容单一、物流环境不优、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了明晰农村物流“十三五”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主体、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训、优化农村物流发展环境等建议。
湖北;农村物流;系统建设
一、湖北农村物流系统建设现状
多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物流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物流在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我省农产品物流总额3251亿元,3年来年均增长11.20%,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52亿元,3年来年均增长11.04%。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形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再生资源物流四大物流系统。[1](p14)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乡镇“民生广场”的建设,催生了新的物流业态,出现了多业融合的良好局面。
(一)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1.农资物流总体上多元化发展。伴随着国合商业的改革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由计划走向市场,其物流呈现多方合作的发展格局。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品种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通渠道,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物资需求。从化肥的经营情况来看,2013年我省化肥产量1186.7万吨,同比增长16.8%,居全国首位。基于“湖北农资”品牌的物流配送系统将“放心肥”送给千家万户,既实现了品质保证,又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情况来看,农药主要是其生产企业按照农药品种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进行储备,根据分销的渠道来组织物流配送活动。农膜在其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物流配送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农机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近两年增长势头良好,市场经营总体上沿袭了原有的流通渠道。
2.农资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在农资物流配送上,我省主要利用交通、邮政、商贸、供销等渠道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城乡物流园区建设,在农村建立农资配送网点和服务站。一是交通运输与邮政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全省交通运输与邮政服务优势,推进运输网络资源共用,取长补短,形成有效率的农村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二是客货综合运输服务站模式。我省很多市、县以交通部门的五级客运站为基础,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站的升级和改扩建工作,培育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农村客货联运物流。三是专业特色服务模式。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供销社发挥其组织优势,积极推行特色农资专业服务模式,即由县、乡镇“三农”物流服务站购置相关生产资料,形成一条特色的服务链。四是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模式。湖北农资集团公司采取“合作建网”、“整体加盟”、“单店加盟”三种模式相结合,到2013年底,已经形成了251个农资配送中心、5463个农资销售网店。网络销售的农资达45亿元,占全省农资商品销售额的65%以上,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提供了快捷途径。
(二)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省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对农村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统计数据,到2013年底,全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果蔬产量分别达到2501.3、28.7、333.2、428.9、410.4、3578.3亿吨,年增长分别为2.4%、58.8%、4.2%、3.9%、5.5%、2.1%。根据这些农产品生化和物流特性,其物流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宗农产品物流如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等;二是肉类和水产品物流;三是水果和蔬菜物流。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粮食是“米袋子”工程,物流有其专属性;棉花生产和经营也有其特殊性,有专门的产销渠道。湖北棉花物流颇有特色,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一是以省供销系统棉花物流为主体,在立足本省棉花物流网络改造建设基础上,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连接新疆、深圳、广州、上海、江苏、浙江等各大中心城市、辐射澳洲等国外的棉花营销网络。二是开展棉花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开拓了棉花、棉纺及其纺织品的进出口业务,形成了线上线下、国内外相结合的流通网络。其余的农产品包括肉类、水产品、果蔬等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超对接等物流通道完成流通与消费。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自营物流起步,逐步向专业的现代物流发展,成为农产品物流领域新的增长点。
1.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市场,到2013年底,各种类型的农批市场无论在数量和交易额上均有发展,且实现了其产区和销区的全覆盖。2009年我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农批和农贸市场,加强了卫生、质量检验检测、物流等设施建设。2012年省商务厅又着力建设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供直销为补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强了与市场的对接。同时,湖北省大部分大中型农批市场建立了农产品价格、成交量和供求信息等收集和发布平台,对引导农业企业、农民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产销衔接、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发展成为物流领域新的增长点。近5年来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速在20%以上,其产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至第6位。到2013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目前,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稻花香集团等十多个。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敏感性客观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园区迅速崛起。到2013年,湖北省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0个,农产品加工达到百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8个,其中加工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5个。
(三)日用消费品物流网络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1.农村商品销售网点快速增长。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并通过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合力为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自2006年以来,省商务厅推进以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大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双百工程”及省供销社推进的“新网工程”,建立了大量的农村连锁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形成了日用消费品超市,基本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还能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多种服务,成为农村村务中心、商务中心和服务中心。
2.农村商品快递物流网络基本形成。随着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及互联网络的快速覆盖,农村居民对网上商品需求大幅度增加,使农村商品快递物流实现城乡对接,并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湖北省农村商品快递物流发展迅速,总量增长已超过50%。已经形成了中邮快递、圆通快递为主体的网络购物快递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快递物流的发展。而近两年来,湖北省交通部门与各县(市)合作建立的农村交通物流快运成为农村商品快运的新形式。这些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根据农民的需求为其提供商品快送,有效地降低农民的采购和运输成本,方便了农民。
(四)再生资源物流系统平台效益明显。
1.再生资源信息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建立了湖北再生资源网,许多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创新回收和交易方式,再生资源的源信息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其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以省供销社生资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汉川、谷城、蕲春“三园”和全省回收网络一体化格局。同时,再生资源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如湖北农资集团等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启了网上管理模式。
2.再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回收值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湖北省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促进了以再生资源回收及利用的大发展。襄阳、武汉两市已于2010年、2011年分别获批财政部、商务部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并分别获得中央专项支持资金3400万元和4900万元。[2](p47)仅蕲春、谷城就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000多家,年平均回收额达到96.3亿元。在建、筹建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共有30多家,全部建成运行后年回收及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有望达到1260.22万吨,循环利用产值预计达到323.11亿元。[2](p47)到2013年,全省共回收废金属960万吨,非废旧金属385万吨,废家电372万台,循环经济效益明显。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再生资源回收不仅在城市大量吸纳下岗人员就业,而随着其网点回收延伸到农村,也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电子商务与“民生广场”发展势头良好。
1.初步形成新农村现代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宜昌片区的电子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向全省逐步推开,初步形成了以省市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县(市)配送中心为支撑、以乡(镇)连锁超市为基础、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家店为终端的新农村现代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为加快推进湖北农村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如武当山珍公司利用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52名员工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达1.5亿元。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符合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个体数据与学生毕业工作情况数据库进行关联,根据相关度数据获取影响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挖掘其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的价值。
2.乡镇中央商务区“民生广场”示范作用显现。“民生广场”是湖北供销创新置业公司建设的集商贸、文化、信息、金融、物流等服务与一体的乡镇中央商务区。以胡集镇项目为例,其为农民和老百姓提供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销售服务、日用品消费。这种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乡镇CBD,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二、全省农村物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村物流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按照习总书记对“三农”工作要“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农民、农民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重要指示精神,建设农村现代物流系统,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之外,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实力不强,缺乏龙头带动。目前,农村物流的主体既有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商业物流等拥有较为完善经营服务网络的国有、集体、合作制及外资型企业,又有自给自足、小而全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运输队伍、个体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物流服务主体。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心村化现状使得农村日常消费能力不高,物流配送数量有限、成本高,导致很多物流企业不愿涉足农村;另一方面农村自有的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仓储、配送和运输实力有限,导致目前大多农村物流服务主体的经营规模小、覆盖率低、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缺乏第三方物流等专业力量聚集,物流要素的集约化发展无法开展,农村物流“一网多用”的优势很难发挥。
2.服务内容单一,市场发育有限。目前,农村物流服务的工业品流通(如生产资料、日用品等)、农产品流通、可再生资源流通运营中,大多数能提供物流的装卸搬运、储存、包装等相关服务。而农产品流通中的蔬菜、水产品、肉类、水果等专业服务比较少,冷链物流车辆、冷库及冷链物流配送发展滞后,使得统一有保障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无法完全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农村物流服务在空间上受到制约,配送只能达到农村的乡镇,致使农村生活物流的消费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农村物流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缺乏大型流通企业参与,中间商、代理商参与不够广泛,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严重缺乏,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县由于经济基础差,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相对滞后。
3.队伍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农村物流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农村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偏低,加上空心村的现象,使得留在农村中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目前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中,了解和熟悉物流的人员较少,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据统计,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仅为全部物流需求量的1/60,而所培育的物流专业人才还因工作环境差,收入待遇偏低等原因不在行业就业,使得农村物流工作相关人员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4.物流环境不优,政策难以落实。湖北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物流也不例外。一是农产品进超市成本高。主要是超市收费名目繁多,由于零售商在销售终端占据了优势地位,使得农产品进超市几乎丧失了话语权。二是运输、配送环节费用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虽然有“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但认证发证数量十分有限。农产品进城,由于货车限行而改用面包车,大大增加了物流配送环节的成本。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湖北省也发布了《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政策虽好,但落实起来困难很多。
三、加快我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发展。一是加大农村物流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中的交通、仓储、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建设农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场所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设施等。二是建设农村区域配送网络。重点建设2小时内高效配送的区域物流圈。在该区域周边建设农村物流中心点(如分捡运输中心、农用品供应服务中心及城市的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等),使其成为区域物流活动枢纽。同时,拓展建设24小时内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5](p9)在农村生产基地建设以乡镇为依托的农产品集贸中心及农用品的营销网点,在县级城市建设农产品和农用品的分类储存保管及运输中心,做好与大型城市的物流体系接口工作。[4](p88-89)三是着力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构建农村物流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平台,优化配置农村物流资源,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格局;建立多式联运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货物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适时性数据快速交换,挖掘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3.强化农村物流主体建设,培育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和联合体。一是树立农村物流标杆企业。通过重组、兼并、改造,打造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标杆企业。围绕各地区的农产品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使其在农村物流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支持和发展包括个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农村物流企业。[3](p191)三是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由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粮食、棉花、化肥、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大宗货物的专业化物流服务,提高综合效率。四是鼓励农村物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农村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经营转变,发挥专业化设备及成熟的物流网络优势,通过改造和整合,更好的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服务。
4.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训,建设高素质农村物流队伍。一是加大物流教育的投入。政府部门、大型物流企业、专业院校、社团组织应加大对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的投入,特别是要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农村物流人才定向培养,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开展农村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在高校拓展设置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为湖北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运作和供应链管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开展农村物流人才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支持行业协会举办从业培训,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6](p65)
5.优化农村物流发展环境,加强农村物流市场监管。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发展合力。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农村物流市场进入机制和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协调各区域各环节的规划,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的分割,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建设。财政投入支持上,应该集中资金重点解决物流基础设施、配送网点的建设问题。二是落实农村物流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物流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保障物流用地规模、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完善政府相关公共服务等项措施,优化农村物流业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农村物流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和发布农产品卫生、安全、分级、包装等标准,通过产地标识,联网确认等方式建立农村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业生产、生活物流中心或者农产品经销公司等主体的农村物流资格评价和诚信建设,对其实行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
[1]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13,(9).
[2]周炜.武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引领湖北循环经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11).
[3]余远坤.探讨制约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4]董明望.物流业之后发优势(V)[J].中国储运,2009,(6).
[5]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J].中国流通经济,2003,(5).
[6]岳云康.农村物流发展及其体系结构建议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08,(10).
责任编辑 周 刚
·经济论坛
F323
A
1003-8477(2016)08-0076-05
尤美虹(1980—),女,武汉东湖学院讲师;陶君成(1957—),男,武汉东湖学院教授,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2014BJY)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