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新举措可行性探析

2016-03-14常海峰杨晓红石国强

关键词:就业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常海峰,武 帅,杨晓红,石国强,李 泽

(1.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金融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新举措可行性探析

常海峰1,武帅1,杨晓红1,石国强1,李泽2

(1.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金融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如何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从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出发,改善现有的就业服务手段,是高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高校现有就业服务手段的滞后现状进行分析,从借鉴“网游等级制度”、“微信朋友圈”和“主流求职网站”等网络应用和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运用手机APP技术改进和提升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的新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就业服务;APP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中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任重而道远[1]。Niall O Higgins认为,毕业生的供给、需求和供求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当前针对高校就业服务举措的文献大都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作为出发点开展研究,而很少结合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从供求匹配的新角度进行探讨。该文将从当前高校就业服务方式脱离时代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结合手机APP技术提高高校就业服务质量的可行性。

一、高校现有就业服务手段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毕业生就业率实时监控制度的施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众多高校所采用的就业服务方式和方法大都与强势而来的“互联网+”时代“形同陌路”,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要求,还表现出众多弊端。

(一)“灌输性”地解读政策,毕业生不愿参与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向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和程序时,依然采用“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等方式,而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无法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有些高校举办的讲座过于注重形式和政治意义,忽略了毕业生的客观感受,即使硬性要求也无法使观众席坐满。究其原因,是高校过多关注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需求,却忽略了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满足毕业生的需求。盲目的“灌输性”服务使得本就较为繁琐的就业政策和程序变得更加索然无味,大大降低了毕业生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积极性。

(二)招聘信息“网站式”发布,毕业生不主动点击

高校几乎都建有就业网站,可通过网站向毕业生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或向用人单位主动发送优秀毕业生的电子简历。从高校的角度看,这样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毕业生提供现代化的就业服务,但却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90后”大学生已经很少有人将业余时光消磨于“网页冲浪”,更多的是倾向对智能手机上种类繁多的APP应用软件的使用。传统的网页发布的方式已经严重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随之采用的宣传方式也必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三)供求平台“阶段式”开放,毕业生疲于参会

众所周知,每年“毕业季”期间,各高校都会通过举办校园双选会的方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求平台。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毕业生实习期、天气和大型单位用工期等多方面因素的的限制,各类双选会的举办不仅耗费举办方和用人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使在各地实习的毕业生频繁地奔波于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而一次又一次的双选失败也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参与热情,这充分暴露出现有的传统供求洽谈方式的局限性。

二、高校应用APP技术改进就业服务的新举措

随着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电视、报纸、广播、Facebook、Twitter和腾讯等媒介相继推出自己的移动客户端APP,高校学生点击行为和触摸行为泛化的特征也越发明显[3]。因此,在手机APP技术和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之间寻找契合点势在必行。

(一)借鉴游戏等级制度,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毕业生解读就业政策

很多人认为,手机APP就是一种娱乐媒介,大学生使用APP就是“玩”。然而,很多研究显示,使用不同类型的APP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财能力、授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说服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均有着积极的作用[4]。高校可以将网游中用来吸引玩家的等级制度引用到就业APP平台之中,让平台用户的等级受到“每日主动点击招聘信息”、“发表求职评论”、“参与网络面试”和“为平台其他用户解读就业政策或讲解就业程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给与高等级用户诸如“毕业生岗位优先推荐”或“尊贵用户名显示”等特权,真正从学生的兴趣点定位就业APP服务平台的开办形式。这样的运营模式是借鉴了当下较为流行的诸多应用软件的优势,不仅让大多数学生可以在“玩”的同时增长就业知识和锻炼就业能力,还能为就业能力较为突出的毕业生提供展现自我和帮助他人的平台,消除了毕业生被动接受就业教育的乏味性,真正引导毕业生参与到就业服务工作中来。

(二)借鉴微信朋友圈,为毕业生提供点对点服务

当下网页发布的招聘信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选活动的积极性,如果通过APP平台将学生求职期间学校的重要通知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直接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就业信息。这并不是在纵容学生的“懒惰”,而是在学生点击和触摸行为泛化的时代所采取的明智之举。在手机屏幕开始逐渐占据学生业余时间的情况下,顺应时代发展,把高校就业服务与毕业生喜爱的交流方式相结合,使传统的“点对面”的消息发布模式变为更加贴心的“点对点”服务,不失为一种顺应潮流的新举措。

(三)借鉴主流求职网站,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现代供需洽谈平台

人们不愿主动改变传统的作法和观念,不仅是因为习惯定式,更多的是因为没有真正看到和感受到新举措带来的便捷和收益。实际上,将手机APP技术与供需洽谈相结合,不仅可以摆脱传统双选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且会为供求双方带来更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经过手机APP平台的处理,高校可以直接将审核过的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分类发送给用户,毕业生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看到自己所学专业或者偏好行业的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学校还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的方式直接为毕业生提供网络面试预约服务。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APP手机平台浏览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电子简历,向选中的毕业生发送面试邀请。由此可见,将APP技术应用于搭建用人供需平台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能够拉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空间上的距离,也是一种全新的求职和招聘体验,这种方式必将受到供求双方的偏爱。

综上所述,在智能移动终端热潮的影响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真实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客观规律,积极利用和开发APP优势,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对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开展创业活动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张海韵.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2,(7):283.

[2]甘长来.论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及突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15-18.

[3]金星彤.移动应用程序(APP)使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基于全国50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7):43-49.

[4]黄海艳,陈松.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就业能力[J].华东经济管理,2010,(1):105-108.

(责任编辑白晨)

An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New Measures for University Employment Service under the“Internet+”Circumstances

CHANG Hai-feng1,WU Shuai1,YANG Xiao-hong1,SHI Guo-qiang1,LI Ze2

(1.Office of Students’Affair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2.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Hebei Finance University,Baoding,Hebei province,071000)

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our society.The university staff of students’affairs in universities have to think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employment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needs and preferences under the“Internet+”circumstances.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backward employment service in universities.Drawing references from such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patterns as“WeChat friend circle”and“principal job websit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asure of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service in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mobile phone APP technology.

Key words:Internet+;university;employment service;APP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1-0109-03

作者简介:常海峰(1974-),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学生处高级政工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HB13SH043);河北北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S201501);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GJXHZ2015_20);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GJJG142)

收稿日期:20151111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106.1532.03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1-06 15:32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互联网+互联网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