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信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6-03-14丁小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丁小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体育信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丁小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已经广泛影响着大学体育生活,改变着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本文主要调查了当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在接受大众传媒信息方面的一些现状,对大众传媒信息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将对我们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大众传媒信息在体育生活当中的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大众传播大学生体育信息生活方式
大众传媒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几年以来,大众传媒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体育当中。通过大众传媒,体育能够更加广泛快速的进行传播,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用当中。体育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的特殊群体尤为关注。本文主要调查了当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在接受大众传媒信息方面的一些现状,对大众传媒信息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期望对我们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大众传媒信息在大学体育生活当中的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1、大众传播概述
大众传播指的是以各种技术以及机构为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的过程。这里的传播媒介指的是用来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将受众与信息发布者紧密结合起来。在本文研究当中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等电子媒介,还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等印刷媒介。
2、大众传播特点及功能
2.1、大众传播的特点
(1)具有广泛、数量众多而又复杂的受众。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比较广泛,可以覆盖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断年龄段的人群,甚至还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人群。受众数量多,具有不能够控制的规模数量;(2)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比较连续而且信息的传播是公开透明的。不仅可以通过印刷媒介还可以通过电子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当信息数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快速的信息传播。尤其通过电子媒介,更加能够及时详细的了解各种各样的超越时空的信息,甚至可以在信息发出乃至时间发生时,受众就能够接收到;(3)机械媒介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利用机械媒介,信息传播者就能够远距离或者是长时间,连续不断的进行信息的复制以及传播。这些机械媒介被分为电视、网络等的电子媒介和报纸、书籍等的印刷媒介。
2.2、大众传播的功能
(1)传播信息。将大量的及时的信息连续不断地传播给受众;(2)教育大众。人们接受新的信息以及知识主要通过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就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另一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获得知识。通过大众传媒不仅能够传播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完整的保存下来;(3)引导舆论。社会公众对待共同关注问题的意见、态度以及信念的结合就是舆论;(4)提供娱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将大众传媒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人们通过电视、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获得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放松,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
3、体育信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3.1、增加了大学生体育资源获取途径
体育资源可以以文字、视频、图像等不同方式经过大众传媒传播了观众,这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大众传媒,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及时的体育赛事的比赛信息,了解各种各样的比赛规则以及体育明星,还能够很好的掌握各种各样的比赛技能以及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尤其是大众传媒当中的网络,这是大学生获得体育资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因为在当前网络是非常便利的并且含有巨大的体育资源,此外,网络还能够实时更新各种各样的体育信息。大众传媒为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以及娱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3.2、丰富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大学体育生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外体育生活,这直接影响着大学体育生活的多样性。很多研究都发现:大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原因就是进行课外体育的娱乐以及休闲,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教育大纲没有紧随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大纲大多数是隔着一段时间进行更新,这也就使得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更新发展比较快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健美操、瑜伽等;(2)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但是有的大学生期望能够对某个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这时教学大纲就不能够满足这些学生的要求。大众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借助于大众媒体了解及时的体育信息以及报道,还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更加深入详细的体育规则技能。尤其是以网络为媒介的大众传媒,网络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教学视频、比赛画面,这能够满足不同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3.3、促使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多元化发展
体育行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不仅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体育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素质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能够在空间以及时间上改变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然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接受了多元化的体育信息与思想,还使自己融入到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中。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在以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多元化体育行为,比如体育保健行为、体育休闲行为等,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3.4、提升了大学生体育组织多样化形式
大众传媒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来进行体育活动。依据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行为可以将体育活动分为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活动和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体育活动。大学生在以体育技术为主的体育活动当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比较新兴项目,在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充分的挖掘大学生在体育领域方面的各种知识。总而言之,大众传媒能够实现大学生之间在体育活动与组织上的交流与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体育组织方面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4、抑制信息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不良影响的有效策略
4.1、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约束体制
建立健全制度约束,以制度的方式对大学生日常接触大众传媒来进行约束,这能够帮助学生以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进行体育生活,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公寓是大学生比较聚集的场所,大学生经常在公寓当中从事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竞技游戏,所以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强制措施比如拉闸限电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于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现实社会以及网络虚拟社会当中,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
4.2、大众传媒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宣传功能
从当前我们国家的大众媒体在体育宣传方面发挥的作用来看,大众传媒不能够很好的将一些比较新的体育项目、体育训练方式、新战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快速恢复体能以及调节心理状态等新的理论及时的传播给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的。此外,大众媒体在宣传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的时候,只是大体介绍了这些体育项目,对于其具体的运动方式没有详细的进行介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大众传媒在体育生活当中的运动不具有很好的专业型。虽然说,有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多人关注,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需要加大对这些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大众媒体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以及娱乐的功能,还担负着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大众传媒不仅要大力宣传大学生感兴趣以及需要的体育信息,还要宣传大学生想要知道的体育项目及信息。
4.3、发挥高校网络平台体育信息互动优势
大众传媒是一个将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紧密结合起来的信息传播的平台,尤其是网络能够帮助高校师生进行及时的交流,这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体育。聊天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尤其是当前网络当中的群聊功能,能够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还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此外,微博、微信等也能够为大学生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交流平台上发表一些自己对于某些体育问题的看法、遇到的体育锻炼当中的困难,这样同学之间就能够相互交流、相互评论。这种互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很好的融入到体育学习当中,也能够促使班集体生活更加和谐。
4.4、实施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活动
为了能够保证当前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和道德观,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师观。此外,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还要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式,使体育教育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能够促使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外部教育还要注重自我教育,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比赛、参观、访问等来教育引导大学生。此外,还要将社会教育引入到大学生体育教育当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得社会上的支持,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4、结语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大学校园当中的普及,大众传播以及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生活的主要方式。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还能够对自身的体育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逐渐认识并且接受大众传媒,这也就使得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帮助大学生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1]李文川.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2]杨韵.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3]王振亮.网络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实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05).
[4]冉强辉.我国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1,(04).
G80
A
1006-8902-(2016)-09-SY
丁小芬(1981-)女,汉族,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