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6-03-14杨丹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杨丹(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
□杨丹(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中实验干预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索核心力量训练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武术套路项目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核心力量 武术套路 平衡能力
近年来武术项目快速发展,动作难度不断提高,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日益减小,尤其在实力不分伯仲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且需要在“高、难、美、新、稳”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在武术竞技比赛中平衡动作的失误经常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评分结果,所以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研究表明通过对武术套路项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以期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1、武术项目中平衡动作分类
根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要求,指定动作必须包含连续、持久的平衡动作,并进一步明确在完成动作时身体姿态分别为:直立、仰身、俯身、屈蹲。指定动作中身体姿态的保持需要将身体重心稳定控制,平衡动作包括两类: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通常是动作的静止性,如套路中的亮势或造型,可以将动作的静态美以稳定的身体姿态控制表现出来。动态平衡是将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按照步骤:起跳——旋转——落地——静止,以极好的控制力和稳定性展现出来。需要保持平稳的身体重心和良好的身体平衡状态。
平衡动作主要包括:燕式平衡、仰身平衡、探海平衡、扣腿平衡、提膝平衡、腾空飞脚、旋风脚、外摆莲、旋子、旋子转体、搬脚朝天蹬直立、侧踢抱脚直立、前举腿低势平衡、后插腿低势平衡、挖腿平衡等。
2、武术项目中应用的平衡能力及专项技术测试方法
2.1、武术项目中应用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
Sportkat4000动静态平衡测试:基于平衡基线评估的仪器,使用专利球胆系统来调控平台的稳定性,配备独特测试模块,可利用不同平衡模式评价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其中静态平衡能力评估采用在平台上站立位来评价稳定性,通过受试者移动平台来评估动态平衡能力。收集闭眼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脚、睁眼单脚四项静态平衡能力和四项动态平衡能力数据。
Novel zebris足底压力测试:受试者在无外力辅助的情况下利用zebris压力板完成单脚站立重心测试,测试为睁眼和闭眼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测试时间均为 4s,收集4s中较稳定的 2s数据并进行分析。测试时单脚站立重心测试仪,另一脚离开地面,双臂垂于身体两侧位置;睁眼时受试者面向前方,关注对面的固定目标,闭眼时受试者面向前方,闭合双眼。
Dr-wolff平衡测试:采用Balance Test测试中的1为低等难度水平、5为中等难度水平、10为高等难度水平、Bee游戏中难度为5的四个实验,测试时间为 60s,分别进行三次,收集3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平衡测力台测试:受试者站在平衡测力台上,双手叉腰,完成六个不同姿态的测试,分别为:双脚站立,睁眼、闭眼,各1min时间;单脚站立在测力台中央,足尖同Y轴方向,另一只脚提膝,睁眼、闭眼各保持30s;两脚前后站,后脚脚尖抵住前脚跟成一直线,足尖同Y轴方向,睁眼、闭眼,各1min时间。
闭眼单脚站测试:采用韩国HelmasⅢ健康管理系统,受试者双手叉腰,闭眼,单脚站在仪器上,另一脚屈膝向后抬离地面。从受试者抬脚开始计时,至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结束,左右脚交换。
静态平衡能力:要求受试者两手侧平举,单腿跪地支撑,另一腿向后抬起(略高于身体水平位)保持4s,身体其它部位不能接触地面。测试三次,首次完成动作得2分,失败可重做,动作成功得1分,如再失败可再做一次,动作成功得0.5分,失败三次则为0分。
旋转稳定性测试:评分标准分为4级,3分动作要求:受试者跪姿躯干与木板保持平行,同侧肘和膝在木板上方触碰;2分动作要求:受试者不能完成同侧动作,正确完成对角的动作;1分动作要求:受试者未能正确完成对角的动作;0分动作要求:测试过程中出现任何疼痛。
核心屈伸稳定性测试:分为8级,由俯卧支撑开始,受试者需要完成8级不同难度的动作,动作时间总计180s,总分35分,根据完成动作级别和时间,记录最终得分。
2.2、专项技术测试方法
陈芳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专项动作的测试,选取旋风脚720°接马步、旋子转体720°接叉、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作为测试动作,记录以上难度动作成功率。
戴超平选取长拳套路:腾空飞脚加起跳脚落地、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以上三个动作进行测试,分别连续完成15次。
郑楠选取四个难度动作:里合腿、外摆腿、正踢腿、侧踢腿,各1分钟;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接提膝独立、腾空外摆莲接提膝独立、旋风脚接提膝独立、腾空正踢腿接起跳脚落地,以上四个动作分别连续完成10次。
毛丹丹要求受试者完成10次难度动作和连接,计算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动作自选。
3、武术项目中应用的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应用
目前文献研究中,对武术项目实施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周期一般在10-24周,训练频率2-3次/周,每次训练时间在20-90分钟。
核心力量训练一般安排在专项训练后,在不影响专项训练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阶段划分明确:静力性训练阶段,主要以稳定支撑平面为主,以控制身体姿态为主要目的,让运动员逐渐适应训练。动力性训练阶段,主要在稳定支撑平面进行,激活核心区深层肌群,动员肌群间协调能力。不稳定平面下的静力性训练阶段,借助于不稳定平台,增加控制身体姿态的难度,强化核心区深层肌群的力量。不稳定平面下的动力性训练阶段,在控制身体姿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肌群间的协调能力,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器材主要选用不稳定平台,如悬吊、瑞士球、平衡盘、半圆平衡球、滑板等。
运动负荷方面主要以利用运动员克服自身体重为主,部分研究中使用到杠铃。运动强度采用心率进行监控:(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安静心率。
武术项目中应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静态核心力量训练、动态核心力量训练、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核心力量训练。
训练动作设计针对身体运动的三个平面,例如:瑞士球上卷腹、瑞士球上蹬腿、双脚夹球左右转体、仰卧瑞士球上转体、悬吊团身、悬吊俯撑、悬吊跪姿转体、悬吊侧卧摆腿、双脚平衡上马步蹲起、瑞士球上跪姿杠铃转体等。
4、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效果
崔景辉研究发现应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后,躯干部位屈、伸肌的快速收缩能力和最大肌力增长效果显著。借助平衡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后对提高核心稳定能力有帮助作用,为肢体发力提供稳定基础。
陈芳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实施三维空间的悬吊、瑞士球等不稳定动作训练后,运动员在空中转体和落地动作中控制力、稳定性以及平衡能力有显著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身体对于躯干部位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
戴超平主要借助瑞士球发展运动员核心力量,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腾空飞脚加起跳脚落地专项技术有显著提高。运动员表现出良好的平衡能力,主要因素是神经系统对浅层、深层肌肉的的控制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
郑楠在干预中要求运动员使用徒手动作,打破平衡的动作,在瑞士球上徒手、结合哑铃、结合杠铃,模拟专项运动中非平衡状态下的转体动作,使得难度动作张旋转用力达到平衡,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在降低难度动作的失误率方面有显著效果。
窦芳芳利用瑞士球、悬吊器、平衡垫等器材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改善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完成动作时不断寻找平衡点,势必会动员到控制身体平衡所需的核心区深层肌群,对于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有效性为 49.9%。
毛丹丹针对实验组进行8周核心力量训练后,单脚支撑下的左脚静态睁眼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显著性提高。右脚静态睁眼、闭眼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均具有显著性提高。干预方案对于平衡能力的影响要高于传统平衡能力训练,训练设计与安排上弥补了平时不够注重的方面,并且重视动作的三维性特点。
窦芳芳随着实施核心力量训练干预时间的增长,受试者身体平衡能力随之提高,主要原因是受试者应用了不稳定状态训练,锻炼了核心区控制身体平衡的深层肌肉引起的效果。核心力量训练在加强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方面,有效训练结果分别为49.9%。
5、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国内开展的较晚,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理论,笔者认为应该运用整体的理念看待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对传统训练的补充,注重发展核心深层肌群,改善核心肌群间的协调能力,维持稳定的身体姿态,对于武术项目尤为重要。核心区作为上下肢的桥梁,为上下肢发力提供稳定平台,减少能量泄露,有效提高肌肉做功能力。武术套路的特点是在平衡——打破平衡——平衡状态下保持稳定,可以凭借核心力量训练中不稳定平台进行训练,模拟武术专项技术,锻炼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可有效改善平衡能力,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项目发挥出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结论与建议
武术套路项目在今后的训练中,可借助不稳定平台,运用静态、动态以及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设计与武术套路专项技术特点紧密结合的动作,发展运动员核心力量,要求运动员在不稳定的状态下,找到发力的平衡点,激活和动员深层肌群,提高核心区各肌群间的协调能力,为上下肢运动提供稳定的发力平台。将核心力量训练补充到传统核心力量训练中,可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稳定性,改善机体平衡能力,降低难度动作的失误率,从而保障运动员竞技水平稳定发挥。
[1]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
[2]陈芳,宋雅伟,赵琦.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6).
[3]崔景辉.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3).
[4]戴超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
[5]郑楠.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
[6]窦芳芳.武术套路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17卷(1).
[7]袁鑫池.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稳定性作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
[8]窦芳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的跟踪测试与功能评价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9]毛丹丹.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
G85
A
1006-8902-(2016)-06-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