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

2016-03-14杨勇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云南保山679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养体育

□杨勇(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 云南 保山 679100)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

□杨勇(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 云南 保山 679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渐转轨。学生的体育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其中中学阶段的学生是身体发育、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发展自己的黄金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从体育素养的概念、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素养等内容出发,浅析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促进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体育素养 体育意识 对策和建议

我国现代教育正从应试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转变和发展,青少年体质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受到了教育部们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在体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缺乏体育兴趣、体育教师缺乏体育素养缺乏对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视等问题。实际上,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教育强健体魄、正强自信心、培养坚忍不拔品德的基本手段和最佳途径。通过体育素养的养成,促使中学生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来应对繁重的学习生活,同时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培养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德。

在培养中学生体育素养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有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向往。但迫于升学压力学生课业任务繁重,导致对体育素养的培养缺乏重视。多数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生活中更多的时间会选择学习应试的理论科目或其他文艺特长,忽略了自身的身体锻炼。加强对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利于保持学生健康的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体育素养的概念以及培养内容

1.1、体育素养的概念

所谓体育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自主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和对体育文化、健康常识认识的修养。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德,6个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

1.2、关于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1)体育知识。

关于中学生的体育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体育锻炼的健身知识以及运动防护的安全知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传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生理常识、体育项目规则、技战术等。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初步掌握一至两项终身受益体育项目,并能做到能有计划、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了解相关体育人文知识以及对体育比赛事件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对体育的功能与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小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就是人们对体育及其体育活动所持有的态度和意识。体育意识,一般来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它主要包括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两部分。因此,如果人们想拥有较强的体育意识,首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当然体育活动方法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必须认识到体育及其体育活动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三是必须引起对体育及其体育活动的重视,加强对体育相关方面的情感体验;最后,就是必须以体育需要和体育行为为倾向,培养和满足真正需要的体育人才。只有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寻找和确定适合自身锻炼的体育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体育意识。

(3)体育行为。

所谓体育行为主要是指人类以体育知识为基础,有目的和有意识的体育方法和手段,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有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以被概括为体育行为。体育行为不仅包括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教学、宣传、研究、教学以及消费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容易受到行为者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的制约,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调节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想方设法的创造适于体育运动外部条件。使中学生有计划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锻炼习惯,养成积极的体育行为方式。

(4)体质水平。

体质,是人的有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水平就是人体素质高低的标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指导性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标准标志着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水平,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而心理健康素质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体育技能。

这里所谈到的体育技能,主要是包括体育锻炼技能和进行锻炼活动后的自我评价能力。这要求中学生在学会基本运动项目规则、技战术的基础上,也要了解相关科学锻炼方法。并掌握常见运动损伤与急救的处理方法。在体育课程中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有所了解,并掌握一到两项适合自己的实用型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

(6)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依据体育项目规则基础上,遵守的道德规范。为铸造良好体育品德,教师必须引导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觉学习和遵守各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尊重对手、服从裁判等。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越多,运动技能越高,有助于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

2、关于培养中学生在体育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不够重视

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阶段。但迫于升学压力,过于关注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学生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根据全国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根据相关学者统计,我国青少年的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落后与日本、韩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体育活动不足是主要因素。

中学生自身缺乏对体育知识学习和训练的意识,学生不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活动内容方式单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缺乏专业性体育教师等。体育课程中缺乏对中学生耐力、速度以及力量素质等的培养。学生自身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无法掌握真正的体育运动技能。

2.2、中学生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上面。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足以应付体育课程和测验。从而忽略了体育训练活动对于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2.3、体育基础教学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不同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加上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导致体育基础教学的发展极不均衡。处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严重缺乏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师,许多体育教师都是身兼多职,一般性体育活动就是跑步。导致体育项目的相关课程滞后于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落后的地区缺乏相应的体育教学资金,体育设施建设十分不完善,加之人们过于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缺乏对体育的重视,造成了偏远贫穷地区的体育基础教育没有得到保障。

3、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素养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3.1、引导中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理念

如果要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素养,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学校要引导中学生对体育及其培养体育素养的重视,加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引进和聘请专业性体育教师,避免文化课教师身兼多职。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知识水平,和驾驭体育课堂教学的能力。第三,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和丰富体育课程相关知识,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改变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模式,确切转变体育教学观点,以加强和实施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和学校的重视,是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参加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3.2、加强中学生的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

现阶段,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加强中学生的生理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不再仅仅是以应付学校要求的体育课学习和测验为目的,而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状况和终身体育锻炼为目的。督促学生应多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训练,加强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培养,形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此外,学校也必须积极宣传和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加强和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学习,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3、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引导体育基础教学发展平衡

理论课教学可以丰富中学生的体育知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体育理论课程建设和学习。让中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体育理论课程,认识到掌握体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加强训练和实践,让体育课程真正向多样化和应用型方向发展。首先,体育教材要充分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需要,以突出表现体育课程的实用性,并促进体育教学方法发展,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并不断向现代化、多样化、兴趣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其次,要充分结合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条件,创新和提供基础教学设施和体育器材,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开展在学校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最后,必须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尽可能地对中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根据中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体育教学大纲,可以开设一些简单易练的体育项目。总之,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和开阔中学生的眼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真正促进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以保证体育教学在各地区发展平衡。

4、结论

加强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引导中学生重视体育及其体育素养,才能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意识,从而以健康的体魄来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1]李平,刘宇星等.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肖林.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素养培养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

[3]史晓亮,车小辉.关于体育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2013.

G807

A

1006-8902-(2016)-06-LXY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养体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