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构建*

2016-03-14郭保生袁富贵丁斌

广东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群导师实训

郭保生,袁富贵,丁斌

(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构建*

郭保生,袁富贵,丁斌

(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为了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我们研究了“二平台引智,4+1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导师”分别是: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思政导师。二平台一是建筑专业链企业引智平台,二是计算机加微型实物仿真学习与实训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来完成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

建筑集群;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0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893万人,居各行业之首。但是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62%,大学以上学历者占9%;占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的生产一线工人都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1]。近五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5%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建筑业面临着国际建筑市场中竞争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大批适应国际建筑市场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所以培养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是我国建筑业发展迫切的任务[2]。

1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面对建筑专业的集群化的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提升,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更新与改革。为此要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体现在模式之中[3]。

现在比较成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的“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法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都突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并实现企业和学校间的双赢共享。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着建筑专业向集群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研究了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2 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二平台引智,4+1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我们研究了“二平台引智,4+1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二平台引智

二平台引智就是在人才培养工程中建立两个平台:①建筑专业链企业引智平台,②计算机加微型实物仿真学习与实训平台。

2.1.1建筑专业链企业平台引智

企业引智平台就是将建筑专业集群链中的企业经营模式、生产模式、组织运行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引进学校专门设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平台区,平台区里为企业免费建设了办公室、所需的场地、完善的环境、现代的通讯工具和较好的服务人员。企业引智的地点可以在我们学院的企业引智平台上或直接建立在企业的生产基地中。通过企业引智平台,我们引进了建筑专业链企业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模式、新知识、新技能、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通过企业引智,实现教学和建筑企业链企业的结合,完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2.1.2建筑微型实物仿真学习和实训平台

计算机加微型实物仿真学习与实训平台有三个体系:

(1)建立一个涵盖建筑专业集群的知识平台系统,该知识平台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的建筑专业链的计算机知识系统,该知识系统中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实训、土木工程规范大全、土木工程的政策法规、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的施工组织、土木工程发展方向、土木工程典型的施工案例等技术资料。这些完整的技术资料可以供学生和老师随时查阅和学习。

(2)建立一个土木工程微型实物仿真平台系统,在这个仿真平台系统中我们将土木工程所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如:砖、钢筋、水泥、砂、石、石灰等材料全部缩小到实验室来完成建筑结构的实训,这些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现场的完全一样。

(3)建立一个计算机加微型实物仿真学习与实训平台的计算机计算体系,这个系统可以将通过微型实物仿真平台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计算,将微型实物仿真实训平台的材料和结构计算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参数修正,真实地实现在微型实物仿真实训平台上进行土木工程的材料及结构的受力、变形、稳定性、抗震性、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实验和计算。

通过这个学习和实训平台使学生能够学习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结构、结构配筋、施工技术等是专业的核心知识,要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来很好的掌握这些专业的核心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2.2“4+1”融合

为建立一支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教师队伍,我们建立了四导师的教学队伍,利用四导师与学生的深度融合,指导学生完成土木工程的专业技术模块、专业设计模块和计算机应用模块的教学工作。

2.2.1建立四导师教学队伍

导师是指导教师的简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四导师”教师队伍,“四导师”分别是: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思政导师。四导师之间既各司其责,又紧密协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

企业导师是指在企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在企业现场对学生进行职业、专业、岗位业务及生活指导的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一般聘请企业有经验且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现场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担任,帮助学生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专业导师负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工作,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要求、规范标准、法律制度和最新技术发展进行教学指导,专业导师承担学校教学工作和知识传授的管理责任。

职业导师是指在人才培养的企业实践教学中承担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学生岗位安排和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协同思政导师做好学生管理、职业品德教育方面工作的专职教师。做好学生企业实践教学岗位安排工作,全面掌握学生企业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企业实践教学的巡查及资料的收集和上报。

思政导师是指在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中承担学生服务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品德教育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教育。负责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期间的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安全教育等工作。

2.2.2“4+1”师生融合共同育人

“4+1”师生融合中的4是指四导师,1是指学生。“4+1”师生融合共同育人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四导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和学生深度的融合,四导师和学生的融合体现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程自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毕业设计的等教学环节。在“4+1”师生融合中首先是加强学生学习和实训平台建设,成立各个学生的专业团队,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程自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毕业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来。“4+1”师生融合体现在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中,实现了由学校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政府机关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个性教学队伍。四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学生的考试方案中,共同制定考试方案,全方位的考察学生3结语

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为了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我们研究了“二平台引智,4+1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完成培养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土木工程人才。

[1]孙剑,龚自立.建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0,4(28):5-7.

[2]孙剑,龚自立.建筑产业集群及其模式的探讨[J].生态经济,2011,11(10):102-107.

[3]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7):163-164.

郭保生(1956-),男,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材料;袁富贵(1974-),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建筑管理;丁斌(1969-),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环境设计。

广东省教育厅14年质量工程培育项目“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CXQX-ZL201401)

猜你喜欢

集群导师实训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V eraW an g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导师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