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氯乙烯用增塑剂的研究新进展

2016-03-14杨鹏坤赖贞贞徐元清房晓敏

化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酯类

杨鹏坤,赖贞贞,徐元清,徐 浩,房晓敏,丁 涛

(阻燃与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聚氯乙烯用增塑剂的研究新进展

杨鹏坤,赖贞贞,徐元清*,徐浩,房晓敏,丁涛

(阻燃与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其脆性较高,生产加工困难,需要加入增塑剂来提高其柔性. 本文概述了PVC常用增塑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氯乙烯;增塑剂;改性;进展

聚氯乙烯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磨、难燃、抗化学腐蚀、价格低廉和电绝缘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医疗制品、日用品、电力电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

纯的PVC分子链极性较强,表现出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脆性,导致加工应用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不足,通常在PVC基材中加入相应的增塑助剂来提高其柔性. 增塑剂是塑料的第一大添加助剂,约占塑料助剂的 54%. 据统计大约有100多种商业化增塑剂应用于PVC制品中[4]. 如邻苯二甲酸酯类、聚酯类、柠檬酸酯类、环氧类等[5]. 近年来,一些绿色环保、高效的增塑剂品种不断涌现.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增塑剂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绿色环保类增塑剂在PVC增塑改性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增塑机理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增塑机理逐渐成为研究焦点,迄今已发展相对成熟的有润滑性理论、凝胶理论、自由体积理论、增塑动力学理论和数学模型研究增塑理论等. 润滑性理论认为增塑剂在PVC中主要起分子润滑剂作用,能够使PVC分子链自由移动;凝胶理论认为聚合物抗形变是由于内部存在着凝胶所致,而增塑剂则是破坏这种吸附力而使分子易移动;自由体积理论则认为增塑剂加入后会增加聚合物的自由体积,使大分子间距离增大,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增塑动力学理论为研究聚合物和增塑剂或增塑剂与增塑剂在不同时刻的缔合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而MAURITZ 和STOREY提出的数学模型理论,能够利用纯PVC和增塑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预测增塑后PVC的tg范围,为PVC增韧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较直观、具体的研究手段[6].

2 PVC增塑剂的种类

2.1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PAEs)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种类较多,综合性能优异,在聚氯乙烯增塑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增塑市场的80%左右[7]. 该类增塑剂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双环己酯(DCHP)等.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作为一种主增塑剂,能够很好的插入到PVC树脂的结晶区域和无定形区域.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为例,当高温混合时,DOP分子插入到PVC分子链中. DOP的酯性偶极与PVC的C-Cl键相互作用,使DOP苯环极化导致两者分子链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而DOP上的亚甲基链夹在PVC分子链中间能够增大Cl原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削弱PVC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 随着DOP添加量增加,PVC分子链移动能力增加,结晶性降低,PVC的塑性增加;但是当DOP添加量过多时,PVC塑性增长就会趋于平缓. 张道海等[8]研究了DOP含量对软质PVC的影响,发现随着DOP量的增加,软质PVC的拉伸强度和邵氏硬度逐渐变小,断裂伸长率则逐渐变大,增塑性能较为明显.

邻苯二甲酸酯类大多数为小分子化合物,极易从PVC材料中迁移和抽出扩散. LI等[9]发现利用纳米碳酸钙和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PA)能够有效改善DOP/PVC体系的DOP迁移率、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如CaCO3-1/PPA-20/DOP-30/PVC体系6h后的DOP迁移率仅为1.58%,比CaCO3-n/DOP-50/PVC体系下降了近18%;当配比CaCO3-1/PPA-20/DOP-30/PVC时,机械性能最佳;CaCO3-5/DOP-50/PVC时,其热稳定性最好,比DOP-50/PVC初始热稳定温度提高了16 ℃左右;证实了纳米碳酸钙和聚己二酸丙二醇酯对DOP/PVC体系具有很好的改善.

邻苯二甲酸酯造成的污染和毒害正逐渐引起重视. 目前,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甚至人体中均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的存在,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被称为第二个全球性“PCB污染物”[10]. 通过30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能够导致小白鼠恶性肝细胞肿瘤,对人体的生殖发育和免疫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1]. 截止2009年底,欧美等国家禁止了6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DINP、DIDP、DNOP)在儿童玩具、服装包装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人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毒性认知正不断深入,对其安全的限制将不断严格[12]. 我国目前也颁布了相关法规限制其在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应用,但在其他一些领域,邻苯二甲酸酯的应用还广泛存在,因此研发新的替代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2.2聚酯增塑剂

聚酯类增塑剂是一种挥发性低,迁移性小,耐抽出,耐热耐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增塑剂. 它与PVC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在PVC分子之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降低PVC分子链的连接力,从而增加了PVC链的移动能力. 聚酯类塑剂与小分子的DOP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异性,尤其是能够克服后者的环境和健康危害性,有望成为一种取代传统增塑的环保增塑剂.

LINDSTROM等[13]将合成的线型聚己二酸二元醇酯和带有支链的聚己二酸二元醇酯作为增塑剂应用于PVC中,发现这两种聚酯增塑剂的加入均可改善增塑剂与PVC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耐抽出性,另外两者并用对PVC的塑性和耐迁移性均有大幅度提高. YIN等[14]合成了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异山梨醇辛二酸和异山梨醇己二酸聚酯增塑剂,不仅与PVC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而且增塑性和耐热性都很好. 最近,高传慧等[15]报道了一种新型增塑剂2-甲基丁二酸1,3-丙二醇酯. 该增塑剂利用衣康酸加氢制备2-甲基丁二酸,然后与1,3-丙二醇反应制备而成. 通过对该增塑体系的拉伸断面形貌结构、动态力学、拉伸性能和耐久性研究,发现该增塑剂添加量60 phr最佳,当含量超过60 phr时,部分的增塑剂以团聚颗粒形式存在PVC中,从而失去增塑性能. 2-甲基丁二酸 1,3-丙二醇酯聚酯增塑剂属于生物基化工产品,不仅增塑能力、耐迁移性和耐久性均优于DOP,同时还是一种无毒可降解的环保增塑剂.

由于传统的聚酯类合成所用的酸和醇一般都来自化石能源,不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着手于天然植物中提取相关的酸和醇. DA SILVA等[16]利用稻米脂肪酸和多元醇反应制备稻米脂肪酸聚酯,这种聚酯不仅能够增加聚氯乙烯的断裂伸长率,降低玻璃转化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VC使用温度范围),而且是一种高效低毒可降解的增塑剂. 贾普友等[17]利用丰富的大豆植被为基础,合成了豆油单甘脂,将其作为合成聚酯的二元醇组分,与马来酸酐反应,并以异辛醇为封端剂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经过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豆油基聚酯增塑剂. 将该豆油基聚酯类增塑剂和PVC共混,不仅能够增强PVC和其他助剂之间的相容性,还使断裂伸长率由179.6%增加到269.3%. 而且豆油基聚酯增塑剂由生物资源大豆油做原料,能够有效的缓解石油资源的压力.

2.3柠檬酸酯类增塑剂(ATBC和ATOC)

柠檬酸酯类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塑料增塑剂,具有无毒,不易挥发,耐候性,增塑高效和相容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代替DOP的首选绿色环保增塑剂. 但是,该类增塑剂价格相对较高,制备工艺复杂,尚不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销售的主要有柠檬酸三丁酯(TBC),柠檬酸三乙酯(TEC),柠檬酸三辛酯(TO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等.

乙酰柠檬酸丁酯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无毒增塑剂,曾有研究者用10~30 mL/kg的剂量来喂食老鼠和猫2年,均未见有任何病理反应[18]. 乙酰柠檬酸酯除了其他柠檬酸酯的特性外,还具有热稳定性好、抗霉性、可生物降解、熔融粘合不发生变色等优点. 将乙酰柠檬酸丁酯加入到PVC中,能够增加材料的塑性,提高其加工性能. JIN等[19]将ATBC和PVC按不同比例制备出的ePVC凝胶,可用作变焦透镜材料. 与纯的PVC膜相比,不仅具有较好的塑性,而且还表现出高透明度和优异介电性能.

GIL等[20]对TBC增塑PVC进行了研究,发现当TBC量从10份增加到40份时,PVC的杨氏模量下降了近10倍,30~40份的TBC能够使PVC的玻璃化温度接近室温,并且在老化6个月后依然能够保持柔软状态. MARCILLAD等[21]对PVC中的增塑剂迁移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对传统DOP等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更容易迁移,而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柠檬酸酯增塑剂要比低的耐迁移. Morflex等公司开发的乙酰基柠檬酸正辛-正癸酯、柠檬酸三环已酯 、乙酰柠檬酸正癸-十二烷酯、柠檬酸三-十八烷酯等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塑剂性能都比较优异.

2.4环氧类增塑剂

环氧增塑剂(环氧化油脂)是利用有机过氧酸和天然油脂进行环氧化反应制备的一类环保增塑剂,与DBP、DOP相比较它毒性极低,在许多国家被允许用于食品和医药的包装材料. 目前环氧类增塑剂的主要品种有环氧大豆油、环氧乙酰亚麻油酸甲酯、环氧糠油酸丁酯、环氧蚕蛹油酸丁酯、环氧大豆油酸辛酯、9,10-环氧硬脂酸辛酯等.

目前报道最多的环氧大豆油(ESO),其在美国增塑产品的使用量约占第三位. 当环氧大豆油作为辅助增塑剂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共用时,不仅能提高PVC的塑性还能增强其热稳定性. 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基能够吸收PVC分子解离的Cl自由基,终止PVC的降解,从而达到热稳定作用. 当与其他添加剂复配时,也可以选择作为主增塑剂. 如PVC 100份,ESO 45份,CaCO330份,硬脂酸0.8份,复合铅2.5份,环氧脂肪酸甲酯10份复配制备的产品能够达到PVC电缆料GB /T8815的要求[22].

王莹等[23]以腰果酚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环保型腰果酚乙酸酯(ECA),当ECA添加量逐渐由20份到90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性逐渐增加,增塑性能也比同份数的DOP优越. MOHAMMED[24]合成的环氧亚麻酸锌多功能添加剂,与传统的硬脂酸锌相比,不仅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还改善了增塑能力和两者之间的相容性.

环氧植物油来源较环保,在其他领域也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是一种有潜力的环保型增塑剂.

2.5醚酯增塑剂

醚酯增塑剂是一类低毒型环保增塑剂,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 醚酯增塑剂分子中既含有醚基又含有酯基,醚基的引入使增塑剂具有柔韧性、耐油性和耐热性的优点,而酯基的引入赋予其与极性橡塑材料良好的相容性. 该类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在高温下热失重小,对力学性能也影响甚微.

林新花等[25]研究了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TP-95)在PVC中的塑化效果,发现TP-95的用量越大,PVC的塑化效果越好. 通过DMA表征,TP-95增塑的PVC的tg为10.5 ℃,与同份量的DOP(16.7 ℃)、TOTM(28 ℃)等相比,TP-95具有优良的耐寒性. 这是由于TP-95为直链烷基醚酯,且分子中含有醚键,能赋予PVC良好的耐寒性.

赵岩等[26]将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DGBEA)用于PVC中,发现随着共混体系中DGBEA含量增加,PVC的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升高,共混体系的弹性模量降低了近103倍(80%的DGBEA),表现出典型的橡胶态塑料的性质. 另外随着DGBEA的添加量增加,共混体系的迁移率1.13%(PVC /DGBEA=100/20)的增加到的2.58%(PVC/DGBEA=100/80),说明DGBEA在PVC基质中具有较低的迁移率. 因此,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是一种耐迁移的新型环保增塑剂.

2.6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

偏苯三酸酯类是一种相容性好、耐热、耐油和耐迁移的主增塑剂,兼具聚酯类增塑剂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优点,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其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具备较成熟制备工艺,而且价格比聚酯类低.

偏苯三酸类增塑剂种类较多,国内以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应用较广. TOTM和其他酯类复配性能好,电性能优良,在线缆的加工过程中成型方便、成型率高,而且耐高温特性优于聚酯增塑剂[27]. 四川大学邹嘉佳等[28]利用动态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DOP、TOTM两种增塑剂作用在PVC上不同温度下的流变行为,发现TOTM对动态流变形变的影响更显著,这也侧面反映了其更优异的增塑性能.

偏苯三酸三甘油酯比偏苯三酸辛酯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苗红艳等[29]利用一步法制备出偏苯三酸聚甘油酯P-GL-TMA,将其用于PVC增塑中,无论是拉伸强度还是耐迁移性都要优于DOP.

偏苯三酸酯无毒环保的优异性能使它在儿童玩具、医疗用具等高要求环境中也能广泛使用. 丁存刚等[30]利用LC-MS/MS技术对偏苯三酸酯在PVC输液管中偏苯三酸三辛酯的迁移量做了研究,检测TOTM迁出的量低于国家的标准,具备在PVC输液管中使用的资质.

2.7其他增塑剂

此外,文献中还报道了一些新型低毒类增塑剂,在能保证增强材料塑性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李成成等[31]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和异辛醇为原料,活性炭负载甲烷磺酸为催化剂,在160~180 ℃下反应2.5 h能够得到99%收率的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通过表征证实其具有增塑性能. 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Hexamoll Dinch是一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与PVC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其优异的毒理特性使之成为玩具、食品包装、医疗用品等敏感软质PVC产品的第一选择.

YIN等[32]以葡萄糖和己酸合成的葡萄糖酸酯用于制备PVC膜,不仅具有较好的塑性,还有好的相容性和高透明度;当加入40%的葡萄糖酸酯时,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至-20 ℃,在常温下表现出优异的塑性.

3 展望

低廉的价格和极高的性价比,使PVC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作为其第一大助剂的增塑剂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虽然在较长时期内依然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毒害问题正日益凸显,这也为新型绿色环保低毒型增塑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未来增塑剂的发展应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向:

1)绿色、环保、低毒化. 随着绿色化学的兴起,利用天然产物为原料合成相关增塑剂是当今增塑助剂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研究低毒、无污染的新型增塑剂,实现绿色生产、高产率、低成本的制备工艺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2)高效、高性能化. 现有增塑剂的用量通常都较大,甚至超过树脂的自重,在优化材料塑性的同时,也会恶化材料的其他性能;另外,即使现在认为绿色环保的增塑剂,也无法保证其在大量进入环境和人体后,不会造成大的伤害. 因此,开发用量小、性能好的增塑剂是未来化学工作者的一大挑战.

3)多功能与复配化. 相对于单一功能的增塑剂来说,兼具其他多种功能,如阻燃、抗静电、抗氧化、耐候等性能的多功能型增塑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应用上也必然备受青睐. 而通过复配技术,提高现有增塑剂的应用性能,实现各种功能的协同作用,将是增塑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

[1] YOUSIF E, SAIIMON J, SAIZH N. New photostabilizers for PVC based on some diorganotin (Ⅳ) complexes[J]. J Saudi Chem Soc, 2015, 19(2): 133-141.

[2] 黄丽. 高分子材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8-49.

[3] NAVARRO R, PÉREZ PERRINO M, HELMUT REINECKE, et al. Highly flexible PVC materials without plasticizer migration as obtained by efficient one-pot procedure using trichlorotriazine chemistry [J]. Macromolecules, 2016, 49(6): 2224-2227.

[4] COLTRO L, PITTA J B, MADALENO 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ew plasticizers for stretch PVC films [J]. Polym Test, 2013, 32(2): 272-278.

[5] 吴唯, 王芹, 唐艳芳, 等. 无毒环保型增塑剂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J]. 中国塑料, 2015, 29(2): 98-102.

[6] DANIELS P 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ories of PVC plasticization and methods used to evaluate PVC-plasticizer interaction [J]. J Vinyl Addit Techn, 2009, 15(4): 219-223.

[7] 胡云, 冯国东, 周永红. 植物油基环氧化聚甘油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应用[J]. 工程塑料应用, 2015, 41(1): 20-24.

[8] 张道海, 何敏, 胡智, 郭建兵. 增塑剂DOP的含量对软质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J]. 塑料助剂, 2015, 2: 43-44.

[9] LI X, XIAO Y, WANG B, et al. Effects of poly (1, 2-propylene glycol adipate) and nano-CaCO3on DOP mig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exible PVC [J]. J Appl Polym Sci, 2012, 124(2): 1737-1743.

[10] 刘庆, 杨红军, 史衍玺, 等.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8): 968-975.

[11] KAMENDULIS L M, ISENBERG J S, SMITH J H,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f phthalate monoesters on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in rodent and primate hepatocytes [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2002, 65(8): 569-588.

[12] 王立鑫, 杨旭. 邻苯二甲酸酯毒性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 27(3): 276-281.

[13] LINDSTROM A, HAKKARAINEN M. Migration resistant polymeric plasticizer for poly (vinyl chloride) [J]. J Appl Polym Sci, 2007, 104(4): 2458-2467.

[14] YIN B, HAKKARAINEN M. Oligomeric isosorbide esters as alternative renewable resource plasticizers for PVC [J]. J Appl Polym Sci, 2011, 119(4): 2400-2407.

[15] 高传慧, 郭方荣, 王晓红, 等. 新型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增塑聚氯乙烯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 36(8): 1634-1640.

[16] DA SILVA M A, VIEIRA M G A, MAçUMOTO A C G, et al. Polyvinylchloride (PVC) and natural rubber films plasticized with a natural polymeric plasticizer obtained through polyesterification of rice fatty acid [J]. Polym Test, 2011, 30(5): 478-484.

[17] 贾普友, 薄采颖, 张猛, 等. 豆油基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与聚氯乙烯共混性能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7): 314-320.

[18] 汪多仁.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0, 24(4): 17-19.

[19] BAE J W, YEO M, SHIN E J, et al. Eco-friendly 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acetyl tributyl citrate gels for varifocal lens [J]. RSC Adv, 2015, 5(115): 94919-94925.

[20] GIL N, SASKA M, NEGULESCU I.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biobased plasticizers on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 (vinyl chloride) [J]. J Appl Polym Sci, 2006, 102(2): 1366-1373.

[21] MARCILLA A, GARCIA S, GARCIA-QUESADA J C. Study of the migration of PVC plasticizers [J]. J Anal Appl Pyrolysis, 2004, 71(2): 457-463.

[22] 冯明艳. 环氧大豆油作为聚氯乙烯电缆料主增塑剂的应用[J]. 电线电缆, 2015, 2: 26-29.

[23] 王莹, 蒋平平, 张伟杰, 等. 环保增塑剂环氧腰果酚乙酸酯增塑PVC研究[J]. 中国塑料, 2014, 28(11): 88-94.

[24] MOHAMMED F S, CONLEY M, SAUNDERS S R, et al. Epoxidized linolenic acid salts as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for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lasticized PVC [J]. J Appl Polym Sci, 2015, 132(13).

[25] 林新花, 李幸, 陈朝晖. 环保醚酯型增塑剂 TP-95 在PVC中的应用[J]. 塑料科技, 2010, 38(5): 84-88.

[26] 赵岩, 郎贤忠, 潘宏伟, 等. 环保增塑剂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 31(11): 141-145.

[27] 蒋平平, 邱杨, 张欣欣. 偏苯三酸三酯的性能及在PVC制品中的应用[J]. 塑料助剂, 2001, 6: 22-29.

[28] 邹嘉佳, 游峰, 苏琳, 等. PVC增塑体系温度依赖性的动态流变学表征 [C]. 杭州: 第十届中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2010.

[29] 苗红艳, 蒋平平. 偏苯三酸聚甘油酯PVC增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5, 42(22): 3-4.

[30] 丁存刚, 张毅兰, 周臻, 等. PVC输液管中偏苯三酸三辛酯向肠内营养乳剂迁移量的 LC-MS/MS 法测定[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2, 43(7): 588-591.

[31] 李成成, 蒋平平, 董玉明, 等. 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 2-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合成[J]. 精细化工, 2011, 28(11): 1124-1128.

[32] YIN B, AMINLASHGARI N, YANG X, et al. Glucose esters as biobased PVC plasticizers [J]. Eur Polym J, 2014, 58(9): 34-40.

[责任编辑:张普玉]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lasticizers for polyvinyl chloride

YANG Pengkun, LAI Zhenzhen, XU Yuanqing*, XU Hao, FANG Xiaomin, DING Tao

(HenanProvinceEngineeringLaboratoryofFlameRetardantandFunctionalMaterials,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Henan,China)

Polyvinyl chloride (PVC) is one of the general plastic with the largest output in the world, which possesse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s.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brittleness and difficulty dur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addition of plasticizer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PVC.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mmon plasticizers that used in PVC was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polyvinyl chloride; plasticizer; modification; progress

2016-07-17.

河南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13B530916, 14A430042, 15A150041),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142102210560),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142300410122).

杨鹏坤(1993-),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研究.*

,E-mail: xuyuanqing@henu.edu.cn.

TQ325.3

A

1008-1011(2016)05-0650-05

猜你喜欢

聚氯乙烯增塑剂酯类
◆电线电缆及端子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远志炮制过程中6种寡糖酯类成分转化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
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
复合型阻燃剂对聚氯乙烯的阻燃抑烟作用研究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
基于微纳层叠技术的PVC分子取向对增塑剂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