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机理*

2016-03-14任春贞刘永琦骆亚莉卢志伟王凤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原病清气脑髓

任春贞,刘永琦,骆亚莉,苏 韫,李 玲,卢志伟,王凤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机理*

任春贞,刘永琦△,骆亚莉,苏韫,李玲,卢志伟,王凤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西藏高原地区经济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从平原移居高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原反应也成为这人群的高发疾病。高原医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及防治越来越重要。虽然现代医学对高原低氧的认识、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中医学对高原低氧的认识不足,就此,从中医学病因、脏腑、十二气血流注等方面阐述高原低氧对机体的损伤机理,为防治高原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原低氧;中医病因病机

高原病(mountain sickness,MS)是进驻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的特发病和常见病,是人体在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机体生理代偿或失代偿所致组织和器官负荷加重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的统称,是器官、组织、细胞等适应缺氧环境特殊状态[1],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的特点。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低氧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损伤严重,并产生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2]。本文从中医学角度探讨高原低氧对机体的损伤发机理如下。

1 高原低氧对人体损伤的中医学病因

青藏高原为我国四大高原之首,主要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风大、空气稀薄。其中缺氧、干燥、高寒是高原病的发生的三大作用,但缺氧是对人体产生损伤最主要的原因[3-4]。空气,即呼吸之气,中医学称为“清气”。水谷精微之气与清气相合聚于胸中者称宗气。《灵枢·客邪篇》曰:“宗气聚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呼吸焉”。说明宗气与呼吸有关,并可贯心肺而行血。真气由先天元气,后天谷气和清气相合而成,是人一身之根本。高原海拔高,空气稀,氧气不足,致清气虚弱,首先影响宗气,则人体宗气不足。世代久居者,必导致人体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出现体征的改变,如口唇色紫,皮肤黯滞,舌质发紫等。即人们常说的“高原瘀血证”。临床上多喘急、心悸、失眠、耳鸣、眩晕等,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高原病的症状范畴。

高原地区气候一年四季不分明,冬季长,气温低,终年偏寒冷。寒盛易伤人阳气,而且寒主收引凝滞,可使血脉收引、阻滞不通,运行不畅,形成“高原血瘀证”。常年在高原上居住,往往使人体阳气受损严重,阳气虚弱,气不摄血,气不行血,不能推动和温煦血液,久则血停于脉管之中,形成瘀血。阳气愈虚,血液愈加凝滞脉管,故形成明显的阳虚证和瘀血证。

2 高原低氧与脏腑的相关性

2.1肺与肾

气根于肾而藏于肺,久居高原,长期清气不足易伤肺气,日久则由肺及肾,致肾气亦虚,于是肺不主气而气滞,肾不纳气而气逆,肺肾之气不能交通上下,清气难人,浊气难出、积于胸中,故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又由于气为血帅,气虚则运血无力,致血液疲滞,在慢性高原病的血癖证中,气虚是血瘀的重星原因之一。因此宗气不足,往往导致血脉之行迟,呼吸之息急喘促,使心、肺、脑等脏腑易生病。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久居高原,宗气亏乏,兼之燥邪袭肺,阴津尹伤,肺燥气逆,而见干咳无痰,口燥咽干,鼻唇干燥等阴虚肺燥之证。久则肺虚及肾,肾阴亦亏兼见头晕耳鸣,腰背酸困,舌红少津。阴液久亏、血脉不充,每致血液运行不畅,而成阴虚血瘀之证。

2.2肺与脾

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是全身津液敷布的源头,“天气通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6]。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与脾胃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并由肺所主;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行中肺脏属金,脾脏属土,脾土生金,宗气不足,肺气虚损,子盗母气,伤及中土脾胃,故中气受挫虚弱,则食欲不振,疲乏倦怠。脾肺气虚之证。久则血瘀运化无力,即气虚血瘀证。

2.3肺与心

中医理论“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与脾胃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并由肺所主;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肺主宣发肃降,心主血脉,为君主之官。长期高原缺氧,即“清气”缺少,导致水谷精气不能在肺完全与清气相合成宗气而运行周身,相反停聚于肺,而成痰饮水浊,阻碍肺之宣肃;另一方面,宗气亏虚,行血无力,血行瘀滞,既导致全身气血瘀阻,又可加剧水饮内停。会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等肺失宣肃之状,随后出现粉红色、黄色、白色或血性泡沫痰,伴头痛等血脉瘀滞之征;重者出现头昏心慌、惊悸怔忡,乃水饮内停、水气凌心之表现。因此,以气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是标,其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7]。

2.4肺与脑

脑为髓海,肺气滋养髓海。脑髓秉承于先天之肾精,滋养于后天之水谷、清气之精,为精气凝聚之处。精化气,气生神。“精气不散,神守不分”,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气为神之母。肺为气之主,主司宗气的生成,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气,吸清呼浊;另一方面,宗气上走息道,主心脉行血气,养脑髓,下蓄丹田资元气,充精填髓。人久居高原,大气稀薄,耗损肺气,肺气虚弱,肺失宣发肃降,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浊邪上扰清窍,则脑髓功能异常,出现神志障碍[8]。

神又可驭气统精。神乃形之主,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即“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脑髓为神之主,脑髓功能正常,则精充神明气畅,肺之呼吸调匀,宣降有司,人之新陈代谢正常;反之脑髓功能异常,精衰神淡气机不畅,肺之宣降功能丧失,则新陈代谢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

肺脏精气的盛衰也可直接影响脑的情志活动的正常与否。肺主气,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灵枢·平人绝谷》云:“血脉和利,精神乃居”[9]。肺气宣降有序,血液充盛和调,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而肺气失于宣降,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吐故纳新,则血液运行缓慢瘀滞,脑髓失于气血之濡养,可见气短言、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善虑、情绪低落、忧伤悲苦。

气能行血,亦能生血,还可统血,肺之宣发肃降等功能正常,气机调顺,血脉通畅,魄有所依,气血上荣脑髓,则脑充神明,调控有度;而在高原病发过程中,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不藏魄,运动功能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上犯清窍,清窍被扰则可见呼吸困难伴随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或淡漠不语,重者可见呼之不应等意识丧失等症状[10]。

3 十二气血流注与高原低氧的相关性

十二经气血流注以经脉为其通道,始于中焦,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止于足厥阴肝经而返回至肺,从寅时到丑时一日十二时辰,气血之运,环周不休[11]。高原低氧对人体损伤发生的实质是十二经气血运行不从时,致使脏腑气血运行与自然之气运失序。

3.1手太阴肺经与高原低氧

手太阴肺之脉,十二正经之首,主一身之气。《医学实在易》曰:“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12]。肺为华盖,主治节,与天气相应,影响人体与自然界联系,从而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升降失常。肺朝百脉,主气,其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生成宗气。宗气,上走息道,主心脉行血气,养脏腑,上至脑髓。人在高原低氧的状态下,随着高原海拔的不断升高,自然界的清气逐渐减弱,亦致肺气虚弱,气虚血瘀,则肺经运行不畅,血脉不利,百脉失司,无法上至脑部濡养脑髓,可见少气懒言、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的高原反应的症状[13]。

3.2足少阴肾经与高原低氧

《难经·八难》云:“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为人体阴阳之本,内寄元阴元阳,温煦和滋养脏腑。肾为人体元气之根,主司纳气,上下相应,与肺脏相通;肾气足,则全身脉络气血充盈。在低氧的刺激下,肾脏气化功能失司,肾经气血亏虚,运行不畅,肾不纳气,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不畅的缺氧症状。肾藏精,主骨生髓,化生气血;肾精充足,化血有源,脉络充盈;肾精不足,化血无源,封藏失固,脉络空虚。低氧的条件下,人体全身气血虚弱,经脉凝滞,升发无望,则《灵枢?口问》曰;“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元气匮乏,推动无力,血行涩滞,脉络瘀阻,肾气无力推动肾中气血由足少阴肾经上升至头部,故头晕,耳鸣,眼花等[14]。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是高原低氧的发病的关键病机,其治疗应遵从天人相应之理,《内经》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云:“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因此高原低氧应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吴天一.我国青藏高原慢性高原病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20(4):312-353.

[2]杜海科,张健鹏.高原病发生的分子机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5):384-386.

[3]马捷,李峰,刘晶,等.高原反应的研究初探[J].ChinaMedical Engineering,2012,20(12).

[4] Brown JP,Grocott,MP.Humans at altitude: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Continuing Education in Anaesthesia, CriticalCare&Pain,2013,13(1):17.

[5]吕玉宝,莫淑明,董竞成,等.中医肺肾相关的现代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3(7):734-737.

[6]冯博,刘震,邢雁伟,等.中医学对高原病认识刍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2:004.

[7]刘皤.运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慢性高原病临床治疗的相关探讨[J].2010.(6);22-34.

[8]李豫青,王东林,马红茹,等.高原病的中医证候类型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4):653-656.

[9]刘春,蒋春华,陈郁,等.高原衰退症脑力衰退型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23):2025-2028.

[10]侯倩,吴世政,胡全忠,等.高原脑水肿在高原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卒中杂志,2007,2(12):986-989.

[11]刘志军,金华,曹强,等.高血压晨峰现象中医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9):105-108.

[12]张智龙,赵淑华.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临床意义初探[J].中国针灸,2010(10):859-862.

[13]刘春,蒋春华,陈郁,等.高原衰退症体力衰退型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151-1153.

[14]李军茹,马万援.中医学“三才”学说指导高原疾病预防保健[J].新中医,2013,45(5):6-8.

*基金项目:2012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20FKCA169);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编号:2014-93-72)。

中图分类号:R594.3

△△通讯作者:刘永琦,男,硕士生,研究方向:高原低氧与干细胞生物学。Tel:187948738137,E-mail,18794838137@163.com

猜你喜欢

高原病清气脑髓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清气满乾坤》
《清气满乾坤》
清气满乾坤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银杏叶片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