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2016-03-14马玮玮刘海鹰李宏民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组织学病理学

王 锦,马玮玮,刘海鹰,李宏民(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王锦,马玮玮,刘海鹰,李宏民
(河西学院医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多采用以观察标本、描述病变形态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本文剖析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考核、实验报告设计和数字化切片标本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病理学实验课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强化理论知识和深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临床,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以观察标本、描述病变形态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我校病理学教研室借鉴其他院校经验,总结以往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考核、实验报告设计和数字化切片标本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1 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脱节

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开课时间跨度大,导致教学脱节。学习病理学知识时,学生基本上已经忘记了曾经学过的解剖组织学知识,对正常组织结构的记忆很模糊,不能很好地理解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常常混淆正常组织结构和病理改变。学生组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病理学学习效果。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以观察切片为主,缺乏与正常组织的对比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1.2实验课注重观察标本,基础与临床脱节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首先是实验教师讲解大体标本、幻灯片,然后学生自己观察大体标本或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是验证型教学模式,侧重疾病病理变化的描述。学生学习倾向于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完全掌握、理解知识,而且考试过后会很快忘记所学内容,更谈不上临床应用。此外,学生学习时缺乏提问意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自觉性差,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培养。

1.3实验报告覆盖面小,质量不高

授课时教师讲解大体标本、播放幻灯片,之后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最后绘图完成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要求学生绘出一小部分镜下所见典型部位的图像。病理学图片结构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没有美术功底,绘制起来比较吃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学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绘出镜下所见结构,部分学生绘制的组织结构图片形态失真、层次不明、漏洞百出,还有的学生按教材示意图绘制,致使实验报告完成质量不高。个别班级甚至出现“一人执笔,众人轮流照抄”现象。

1.4常见疾病标本短缺

常见疾病死亡病例较为罕见,导致病理学教学标本短缺,成为制约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我校病理学实验室的大体标本陈列室内肿瘤标本居多,其他标本较少,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由于大体标本少,只能作为示教切片,导致许多学生集中观看同一个标本,时间有限,人员拥挤,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典型结构的观察与学习,影响了学习和交流效果。

1.5实验考核不能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考核主要包括标本观察考核和平时绘图作业考核。标本观察考核只要求写出器官名称及病理诊断,对组织切片也只是要求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并通过对病变的文字描述做出病理诊断,教师根据学生所写器官名称和病理诊断评定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考前突击,只记住标本的大概特征,而不深入观察辨认器官本身的结构特点及病变的特点。面对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师难以给出公平合理的评定成绩,仅根据书写工整程度或报告内容的多少给予相应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2 教学改革

2.1将解剖组织学知识渗透病理学实验教学

观察大体标本、切片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学生阅片的主要障碍是组织学理论知识不扎实。解剖组织学是病理学的基础,扎实掌握解剖组织学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前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正常组织的图像,就很难理解切片表现出的病理变化。因此,授课过程中对正常组织学结构进行复习非常必要。通过在教学中复习相关组织学内容,可以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作对比观察,准确判断病变部位、理解镜下病理改变。学生一边观察病理大体标本、组织切片,一边比较正常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可以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2]。同时,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2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医师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鉴别一个医师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3]。疾病的病理变化决定着临床症状和体征,每个病理学知识点都与相应的临床疾病关联。病理学教学必须与临床联系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实用价值,真正发挥桥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4]。为增强病理学实验内容与临床工作的相关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在传统实验基础上,增加描述标本病变特点、推理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病案讨论等内容。要求学生在观察病变组织器官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时,注重肉眼与镜下统一、病理所见与临床表现统一,让学生学会临床推理,锻炼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课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临床病案,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领悟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关联性,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5]。将病变特征与临床疾病相联系,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动脑筋思考,把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3基于工作过程创设合理有效的学习情境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职业能力是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获得的。所以,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归结于工作过程[6]。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临床诊疗程序来设计、序化和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临床诊疗环境,构建一个“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使病理学实验教学环境与临床工作环境接轨,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情境设计应遵循从简单到综合、从单一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开始时教师讲授多一些,学生实践少一些,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和难度的增加,教师讲授越来越少,学生实践越来越多。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自主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逐步完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化过程。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对临床采集的典型病案进行整理,挑选授课班级个别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场景和主要临床症状的学习,使其成为“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SSP)。其次,将SSP引入实验教学,先由教师扮演接诊医生对SSP进行诊疗,向学生展示临床诊断疾病的真实过程。然后,将SSP安排到各学习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接诊医生,其他学生充当会诊团,进行职业岗位工作情境的仿真练习。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临床诊疗流程,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实现病理学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即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边做边学,尽早了解职业要求,感受职业特点,强化职业角色[7]。这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解决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使其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2.4实验考核强调病理学知识的临床实用性

知识和能力是否符合临床岗位要求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这就决定了考核要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实验考核包括试卷考核和平时考核两部分。试卷考核不仅要求学生写出切片名称,描述标本所反映的病变特点,还要推导出病变可能引起的临床表现。给出3~4个病例让学生逐一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所对应的病理改变。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实验考核不仅要突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能力,即读片诊断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诊断能力,而且要加大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对勇于阐述观点、课外阅读多、课程知识理解和掌握好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中给予加分。实验考核一方面要能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和实验能力,另一方面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2.5实验报告设计和创新

实验报告书写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能力、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学习,本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教学实际,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编写了《病理学实验报告册》,将原来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绘制的切片图形和大体标本典型病变部位拍成图片,编写进该实验报告册,要求学生结合所观察的教学切片和大体标本,在图片上直接标注,并用文字描述该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根据病变特点推理其相应临床表现。作为一本很好的参考图谱,《病理学实验报告册》有利于学生观察病变组织,有些问题学生可以不再依赖教师,而是通过查阅《病理学实验报告册》中的图片解决,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率。将临床病例编入实验报告册便于学生预习和课堂讨论,同时有利于开展PBL教学。

2.6将大体标本和玻璃切片转化为数字化切片

利用扫描装置将典型病变的病理切片转化为数字化切片,形成数字切片库,丰富教学资源。高清扫描切片图像能精确呈现整张典型病理切片的组织结构,学生可在电脑上实施图像放大、缩小、移动、添加图标、测量等操作。教学中教师借助数码网络互动系统对切片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通过动态画面直接观察,不仅实现了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的同步性,而且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绘图的静止性、局限性以及与实物有差别的缺陷,还可以随时应用临床病例资料制成的数字化切片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要求[8]。可通过对数字切片的编辑、裁剪、标注等处理,设计新颖的题型,公正、全面地考核学生;可以设计程序,让学生自己抽选考题,使考试更加方便[9]。建立数字化切片标本库,还可以解决学生使用不典型病理切片的问题;有利于珍贵病理标本和切片资料的整理与保存,提高典型标本、珍贵标本的重复使用率;解决常见疾病标本短缺和数量相对不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1]苏庆,王建军,沈维干,等.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1):46-48.

[2]陈光平,陈吴兴,叶宁海,等.比较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75-77.

[3]王风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66.

[4]马轶,杨继华,景丽,等.病理学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69-70.

[5]王小平,应小平,王军,等.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80-86.

[6]郝志廷,王平霞.试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必要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6(5):10356-10357.

[7]王锦.“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5,113.

[8]孙丽梅,唐娜,邱雪杉,等.病理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开发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90-91.

[9]危晓莉,姚根有,周韧,等.数字切片库联合数码互动改革病理学考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9):647-648.

G420

A

1671-1246(2016)15-0009-03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组织学病理学
实验报告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