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探索及思考

2016-03-14吴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基地实验教学中心

吴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探索及思考

吴云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与综合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立足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培养规律,我校积极探索具有自主特色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实验动手、科研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与素质培养,彰显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及其人才培养特色。

综合能力与素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与综合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我校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医学院校,秉承“顶天立地”医学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为医学生实验动手、科研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培养搭建广阔的成长与发展平台,构建独具特色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1 科学规划,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建设协同发展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平台

作为一所医科大学,我校形成了以医药类及相关人才培养为基本架构的学科、专业、课程构建模式。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突出实践性,以医药类人才培养基本政策和文件精神为原则,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制定不同时期实验中心建设规划,明确实验中心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从经费投入、设备购置、环境创设、人事政策、教学政策等方面统筹规划,系统建成校内外相互衔接并协同发展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平台。根据学科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学院实验室形成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我校本部有专门的实验教学大楼,各临床医学院也设有临床实践技能分中心,建成10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中心和两个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整合21个临床医学院、12个教学医院和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三位一体的校内外结合的实践基地;整合北京市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所等13家单位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整合北京市内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卫生监督所等9家单位作为公共管理和法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整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4家单位作为中药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整合相关医疗器械检验所等5家单位作为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与临床药学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此外,还建成5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一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2 统筹管理,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为充分发挥各中心及基地教学效益,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校院两级共管、学校主导的管理组织体系和模式。各实验中心或实践基地主任由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院长兼任,副主任由学院自主决定,实验中心内部事务由学院管理,教务处宏观协调。考虑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散性,临床技能中心主任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兼任,各分中心原则上由各临床医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兼任,负责分中心管理与建设等具体事务。二是建立校院两级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验动手、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学校统一制定实验中心发展规划和教学管理要求,各中心及基地分别建设适用且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制度、药品试剂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实验教学课程质量评价制度、现场实习管理办法、现场实习教师聘任办法等。三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管理,如网上预约制度、门禁管理系统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

3 积极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的实现根植于教育教学全程,以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抓手,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途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创设条件探索有效的医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3.1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

针对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设置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实验、医学生物学实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等课程,并根据授课对象及培养目标不同分层设置。基础与专业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设置基础化学实验(Ⅰ、Ⅱ、Ⅲ、Ⅳ)、专业药学实验(Ⅰ、Ⅱ)、药物波谱解析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等课程。临床技能中心设置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课程、临床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独立的实验课程设置,突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强化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

3.2建设丰富且优质的教学内容

优质教学内容是学生科学有效构建合理知识体系的重要保证。我校通过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通过建设实验类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优质性;通过建设和出版优秀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精选性。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出版的《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异常人体形态学实验教程》《医学生物学实验教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程》,除《正常人体形态学教程》外,其他4本均有相应英文版。严格的系(教研室)主任负责制,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材审批制度、网络化教材选用平台保证了新版且优秀的实验实践类规划与精品教材的选用。

3.3创设自主互动型实验课堂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自主互动型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达到自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学生内在知识体系构建。医学机能学实验、药学专业技能实验(Ⅱ)等多门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模式、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课间见习采用PBL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公布选题(或病例)、学生分组选题、资料和文献查阅、问题分析与解决、学习汇报、小组学习评价、教师点评”等教学环节,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自我评价与监控、思维训练等综合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成长。

3.4模拟仿真与床边教学协同培养

临床实践能力是决定医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打破时空局限,避免医疗风险、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我校统筹经费和项目调配,大量引进HPS超级综合模拟人、虚拟内镜训练仪、口腔仿真头模系统等多种高级临床模拟教具实施模拟仿真教学,辅以真实床边教学协同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培养临床思维。

3.5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鼓励各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途径。一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学生科研项目、导师制等,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二是积极建设和运行开放性实验室,让学有余力和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三是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实践技能培训和竞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如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临床技能竞赛、医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计算机建模竞赛等。

3.6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

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是确保实验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推行学生、教师同行和督导专家参与的“三轨并进”实时网络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辅以校领导、管理干部听课。注重实验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并形成闭合管理环路。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于学期初教学检查、学期中师生教学座谈反馈、贯穿教学全程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随时的督导听课检查、学期末巡考等全程,与实验课程考核共同构成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

4 思考与建议

4.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自2013年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至今,教育部已经批准3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但我校在该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实验教学中心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以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的虚拟实验教学,但对比国家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标准却多有欠缺且急需加强,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典型的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或教学软件,开发与加大虚拟仿真实验器具利用,加快实验管理信息化模式探索等方面。

4.2加大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为学生自主科研提供环境

开放性实验室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目前,各实验中心虽然开放了实验教室,但比例不高,而且在学生开放实验管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效运转与教师激励机制。学校和教师还需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吸引学生参与科研实验。

4.3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实践单位也要提高教学意识与人才培养意识,设计可行的社会实践项目吸引学生加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增加经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G420

A

1671-1246(2016)15-0006-02

猜你喜欢

基地实验教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我的基地我的连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