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装饰专业校内外“教学工地”的探究

2016-03-14胡小玲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研究策略

胡小玲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以促进就业,适应现代技术和生产方式,达到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目的,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结合岗位需求,建立装饰专业校内外“教学工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行探讨。

【关键词】岗位需求 装饰专业 教学工地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5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的住宿及工作场所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建筑装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这就使得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有了很好的就业前景。然而中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动手能力缺乏,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在职校学好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达到用人单位需求;如何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运作上不脱离实际,要求我们对建筑装饰专业进行结合岗位需求地制定教学模式,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建立健全的校内外“教学工地”。

一、了解装饰专业岗位需求,做到“砍柴先磨刀”

随着房地产热潮,迫切需要大量的装饰设计及施工人才,从广西今后发展趋势来看,装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中小型公司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上,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装饰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因此如宾馆、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翻新或重装,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就给装饰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但如今建筑装饰行业设计施工队伍水平与现代建筑装饰业的飞速发展需求极不协调,很多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的是简单的劳动,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较低,这就迫切要求建筑装饰专业在岗位需求上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结合岗位进行课程改革,做到定位明确。了解建筑装饰专业的岗位需求,利于改革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突出实训教学重点,突出核心技术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技术的深入操作。

二、了解目前装饰专业实训存在的不足

(一)实训教学基地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很多中职学校都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但是大部分学校对于基地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实训基地没有参照企业要求,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实训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

(二)实训教学基地设备不齐全

根据实际要求,许多企业迫切需要学校能够提供技能强、能独立操作、跟社会高技能挂钩的人才。由于建筑装饰行业的技术更新,许多仪器设备也在更新,设施档次同时提高,就学校而言,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也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操作,这就要求学校对实训教学基地不断地投入,增加了成本也提高了难度。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如何完善实验设备和场所,是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

(三)实训教学基地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建有了实训基地,但各装饰实训室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没有将实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有序安排,实训各个场地分配较散;如单独建立木制作实训室、材料实训室、抹灰实训室等,这样的安排使得在实训工作中,只懂其一不懂其二,导致实训与实际施工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实训室功能笼统,同时部分教师上课仅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把实训教学基地仅仅当作练习场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轻视了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实训教学基地缺少社会互动

服务社会是中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大部分学校目前的实训基地仅仅是学生训练、教师教学而已,与社会互动少之又少,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脱节。

三、建立校外“教学工地”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学校设备不足,提供实践场地

校外实训基地,弥补了学校资源不足,解决了经费不足,设备不足,技术跟不上,空间不足等问题,学生可以到企业中实践,通过实际的生产操作,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需求。同时,在校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假期实践到校外“教学工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实操,为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做好准备。

(二)明确学生岗位的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最近企业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让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为企业赚取第一份盈利,要求学生必须熟悉行业先进的设备,掌握生产工艺,掌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校外实训基地,能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明确自己对岗位的期待与定位,如学生需要思考:胜任装饰设计师,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行业规范的标准进行开展学习项目,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外“教学工地”,学校可以发现人才需要的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修改教学方案与计划,课程的确定与授课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人才方案修改,参编校本教材等工作,目的是能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教学模式。

四、结合岗位需要建立校内外“教学工地”的研究

(一)建立校内“教学工地”

1.传承校园文化,建立“装饰工作室”

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内建立“装饰工作室”,建立以教师为董事长,设置学生分别为各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或是业务员、设计助理、设计师、设计监理等岗位,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相近或相同的职业环境。在空间布置、艺术氛围、管理模式、人才构建等方面,“装饰工作室”的要求与企业相一致,营造一个规范性、先进性的仿真工作室。

2.引进家装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建立仿真实训中心

引进家装装饰装修工程相应的项目,在校内建立健全的实训室与配套设施,在现有的实训室基础上对场地进行重新规划与布置。考虑在校内实训中心建立毛坯房,进行仿真实训,包括客厅、餐厅、卧室的设计与施工等操作,施工按照国家标准。

3.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实训重点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建立较为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如结合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设计原理,制图与识图等课程进行“做——学——教”的实训体系。通过实训课程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推动学生的就业,建立本系精品课程实施与推广学校品牌专业的招生和就业。

4.在装饰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专业工种技能团队

开设“教学工地”实训室,意味着更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实训要求,熟悉相关专业实训体系。要坚持“不脱离实际,与社会挂钩”的方针,专业老师需要假期或者定期到企业实训学习,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兼职指导实训工作,不时给本专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在装饰施工过程中,形成专业工作的团队。

(二)校外“教学工地”建设研究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办学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书,向学校预订人才,这张“订单”结合了学生在校的目标培养、课程讲授、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计划,以用人单位“需求”作为前提,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2.挂牌“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提供基地,本着服务社会,创新企业营运理念,走科技化、规模化之路,使企业发展成为建筑装饰产业化龙头企业,树立为社会服务、合作共赢的现代企业精神,为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企业与学校共同研讨构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岗位技能的能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向岗位实际需要的转化,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派遣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进校交流

学校积极派遣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学习,紧贴企业实际进行立项开题。企业派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走进学校,开展设计讲座与设计沙龙活动,并参与课题开发,甚至直接从事教学。

4.合作办公司,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装饰专业师生大胆与企业人员组建装饰工作室或公司,以学校为投资主体,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教师作为公司股份人,既可以自主增进自己的综合水平,也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总而言之,建立装饰专业校内外“教学工地”,大力推进“装饰工作室”、“校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寻求行业支持,培养毕业后马上可以进入岗位的人才,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基本方向,更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精神,结合岗位需求建立装饰专业校内外“教学工地”,创办令“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中职职业教育才是新世纪职业教育的积极理念。

【参考文献】

[1]裴有为.对中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

[2]章鸣.中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研究策略
现代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性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IT企业岗位需求的C语言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客服》课程改革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