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消防部队现场急救水平的对策探讨
2016-03-13袁学明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浦东支队卫生队上海201204
袁学明(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浦东支队卫生队,上海 201204)
提高消防部队现场急救水平的对策探讨
袁学明
(武警上海市消防总队浦东支队卫生队,上海 201204)
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消防部队急救水平,增强消防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分析评估实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现场急救技能为现场紧急救护奠定了良好基础,能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率,切实保障消防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消防部队;现场急救;对策
“救人第一”是消防部队作战行动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灭火、救援任务增加,消防官兵掌握现场急救技能对保护伤员生命、避免伤情恶化、减轻伤员痛苦及迅速开展自救互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急救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这就需要普及灭火及抢险救援现场急救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消防官兵在实战中的救援技能与自救互救能力,发挥灭火救援现场急救效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 消防部队现场急救水平现状
1.1救援观念淡薄
部分消防官兵对现场急救在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学习动机,急救技能训练在消防业务训练中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导致其主观上缺乏对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预见性,存在侥幸心理,对救援工作特别是群体性救援工作缺乏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1.2急救技能不足
一线消防官兵服役周期短,相对年轻且实践经验少,官兵的救护知识和技术十分薄弱,以至于在救援现场不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五大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对烧伤、异物侵入体内、电击、淹溺、化学毒物中毒等不能正确处理,急救能力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1.3急救力量缺乏
大部分执勤中队缺乏急救设备、训练器材及特种防护装备。各种消防车和抢险车上配备的医疗器械、药品普遍不足,加之师资力量缺乏,针对各种事故、意外伤害的技能训练不足,消防官兵在灾难现场第一线,面对险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坐等医疗急救人员到来,往往错失急救良机。
1.4急救操作不够
现在很多事故现场都与120急救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因此,消防官兵会有依赖思想。消防官兵虽接受过急救培训,但实际操作、现场急救伤员的机会少,真正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并能够运用的人不多,加之事故现场往往人员拥挤、场面混乱、环境恶劣,消防官兵很难正确判断伤情轻重,或因担心处理不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束手无策。
1.5卫生人员缺乏
各种消防车辆没有配备医疗人员,配备的卫生员也多是兼职,医疗救护人员编制明显不足,缺乏专职从事急救培训工作的医护人员。针对一线消防官兵救护能力的培训远远不够,每年只进行一到两次的基本技能培训,对医疗仪器和药品只是稍作讲解,没有实际使用,因而在现场急救时消防官兵往往力不从心,出现心肺复苏不力、搬运方法不当等情况。
2 提高消防部队现场急救水平的对策
2.1提高现场急救认识
现场急救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且技术性强[1]。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做好现场急救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对现场急救的重视程度,实现灭火、救人、抢险三位一体的综合救助方式。消防官兵作为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救援的重要力量,利用自身所学救护知识在灾害现场为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科学的初步救治十分重要。
2.2开展现场急救技能学习
大力开展灾难急救医学教育,使消防官兵充分认识到灾难救援现场的危险性、灾难伤情救治的复杂性、灾难急救工作的社会性和消防部队在灾难急救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要求和目标,扎实掌握救护技术,确保每名官兵在掌握急救技术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针对消防官兵的职业特点,教育内容应紧密联系消防部队救援实际,在理论授课、技能培训中,与当地红十字会密切配合,在红十字会教师指导下,举办多种类型的现场急救技能学习班,采取理论讲解、现场演示、案例教学、现场实践等形式,对救护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与避险逃生等知识技能进行讲解,使消防官兵利用所学技术在今后的救援工作中积极开展自救互救,推动消防部队现场应急救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3开展现场急救技能培训
要想提高消防部队现场急救能力应着重在培训上下功夫,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全年灭火、救援、救护一体化训练中,并从消防战士入伍后就作为必修课列入训练计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统一质量和标准,提高部队整体救护能力,切实提高受灾群众和消防官兵灾害现场生存能力。现场急救技术培训内容主要为: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护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学习、操作练习、现场模拟相结合,坚持训练标准,严格操作规程,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确保消防官兵灵活掌握。现场急救技能训练还必须定期巩固、强化,使全体官兵对现场急救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仅起到保护自身、救助他人、提高战斗力的作用,而且也为圆满完成各项灭火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演练,确保在灾难应急救援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切实提高一线消防官兵救护能力。建立考核机制,经市红十字会考核合格后,向参训官兵颁发现场初级急救员合格证,使其具备救援现场急救能力,在实战中有效挽救受伤人员生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4配齐急救人员及所需装备
储备量足、质优的药材装备,直接关系到现场急救的质量[2]。应根据灭火救援现场急救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购置手提式急救箱,配置血压计、听诊器、氧气、外伤急救药品、手电筒、夹板、绷带、三角巾等急救器材,并按照“定人、定车、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的要求,保证急救器材完整好用。对于一些可预见的灾难事故,要根据其特点,增配相应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从而取得较好的急救效果。同时配齐专职卫生人员,针对全体卫生人员实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训,建立一支热心于现场急救工作的高素质队伍;在每个建制班选拔一名急救技术骨干,承担一线急救组织任务。
2.5推进现场急救社会化
做好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渠道对社会公众进行安全防范、自救逃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灾害中逃生方法、急救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共同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6建立现场急救长效机制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信息通报和联合救护机制,着力提高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信息传递、现场急救和人员转运等综合反应能力。制定救援现场急救预案,明确响应等级、现场抢救、组织指挥等措施,建立消防部队与医疗救护单位反应灵敏、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联动机制。结合模拟演练和重点单位灭火演习,适时开展接近实战的模拟救护演习,确保在实际灭火抢险救援工作中发挥急救效能。同时,对于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官兵,要及时表彰奖励。
2.7遵循现场急救程序原则
为避免现场救援工作杂乱无章,可事先设计不同类型事故应采取的现场急救程序。在事故现场急救中,快速建立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救护行动,并分工负责,同时注意现场环境安全和做好个人防护准备,这是保证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3],让伤员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再实施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紧急抢救,严格按照急救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置,对伤员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检伤分类,有利于生命急救措施的实施。可使用伤员“救护卡”[3],便于记录伤员在现场及转运途中病情发展变化及救治措施,为后续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完善预案建设,建立快速后送体系[4],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3 提高消防部队现场急救水平的意义
3.1有利于增强做好急救工作的紧迫感
开展灭火救援现场急救工作,是消防部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掌握知识,练精技术,及时、正确地对救援现场伤员实施急救,才能避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抢救或急救方法不正确造成的伤情加重甚至死亡。
3.2有利于提高现场急救能力
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果断的急救处置能力,是完成现场急救的关键[5]。因此,消防部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扎实开展现场救护,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对适应新《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的现实需求、提高基层消防部队救援现场紧急救护专业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3有利于急救工作稳步实施
消防部队要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主动”的原则,认真开展救援现场急救工作,积极开展培训使官兵扎实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做好救援现场救护工作。
3.4有利于明确现场急救职责
按照救援现场急救工作需要,明确消防部队与医疗急救机构在救援现场急救中的职责分工。消防部队官兵在救援战斗中,要及时、安全、有效地使受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在医疗急救人员未到场的情况下,由经过培训且具备急救资质的官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伤员生命安全;医疗急救人员到场后,配合将伤员移交医疗急救机构救治。
[1]贺祯,葛毅,蒲卫,等.加强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2(6):471-472.
[2]陈慧玲,贺祯,叶奇,等.应急医学救援药材装备储备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2(7):583-584.
[3]胡建屏.化学事故的现场抢救[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8(5):245-250.
[4]葛毅,高嵩,蒲卫,等.提高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医疗后送能力的探讨[J].人民军医,2012(6):477-478.
[5]陈元旺,周晓东.国庆阅兵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J].人民军医,2010 (10):742.
G720
A
1671-1246(2016)01-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