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探析

2016-03-13牛林徽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牛林徽,方 正(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探析

牛林徽,方 正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我国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受困于“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模式,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滞后的情况,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积极探究符合国情的课程改革模式,加强基础课和临床的整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科发展能够适应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医学;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世界上大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彻底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对医学院校学生新的要求,但是医学发展的超前性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性的矛盾仍然存在[1]。世界卫生组织(WHO)为改善医学教育标准,1999年10月发表的《基本医学的国际标准》报告,成为鉴定认可医学院校的参照标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2008年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但是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行业标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适应服务和技术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为基层培养全科医护人员与实验操作技术人员的专科医学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束缚,再加上三年学制的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走出困境,找准出发点,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学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缺乏关联性,基础与临床的衔接并不紧密,极易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教学内容膨胀,课时不断增加,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另外,在课时分配上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人文知识构建,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不够;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配合不够默契,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医学类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现行评价体系仍旧把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对于动手操作能力重视不够,更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医学职业道德操守的评价。

2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分析

2.1适应国情需要

医学院校的改革应根据国家发展需要进行,不能盲目地跟从某种改革方式。目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主要开展以教学方法为对象的改革,他们认为在知识快速发展时代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发展中国家则注重与本国卫生实际问题相结合,重点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适应本国医学发展实际。现代教育普遍以学生发展需求为立足点,因此,医学院校改革应适应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学习国外先进方法,弥补自身缺陷,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2加强课程间的整合

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探究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保持了知识的实用性,减少了学科间内容重复,压缩了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这样一来可用腾出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社区护理、心理行为研究以及人文类学科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基础雄厚、素质高超的精英型人才[2]。

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程度,使课程灵活多样。由于高职高专学制只有3年,因此,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刻不容缓。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后,加强实际操作训练,通过临床问题或者病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临床病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理论,在学校就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医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职业概念,为以后服务患者打下良好基础[3]。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是一味地通过增加课程数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4]。对于有较强专业技术性及学生从业必需的理论课要加强,以确保学生理论基础到位;减少一些不必要课程的学时数,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其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医学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医学伦理、职业素养课程不但要增加学时数,还要在平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标语、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才,所以要求其改革必须满足培养要求,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贯穿始终。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下,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到“鼠标—多媒体”的转换,要求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适应发展需求,而且对于医学类专业教师来说,不但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得临床医疗技术,成为“双师型”人才[5]。学校应着力培养“双师型”骨干队伍和学术带头人,加强与医院间的交流互动,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培训,到医院进修,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聘请医院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开设讲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成才打下基础。

鼓励优秀教师进行“慕课”教学,通过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实现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把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多向互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通过“慕课”教学重塑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教师理论引导与学生自主知识构建的统一,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加强PBL教学模式等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鼓励教师多提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小组为中心,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在交流中对教学过程、效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教师教学提出适应自己发展需求的看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自身能力发展。

培训出教学思想现代化的教师之后,还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医学教育的内容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更新医学院校的施教内容,让高职高专医学生知晓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和手段,才能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带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高职高专医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短、学习动力不足,相对于本科医学生来说更需要特殊的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寻找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4加强临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改革成功的医学院校的经验,也是现代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医学院校来说,实训、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通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后需要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以应用的技术,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训来实现。学校可以通过校办研究场所、实训基地、实习医院的方式提高自身实力,让本校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也可以与校外医院合作,为学生实习开辟新的道路。

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实习是决定医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关键,尤其是对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实习的医院情况比较复杂、良莠不齐,可能会出现医德医风不正的情况,而学生对于是非的分辨能力不是很强,很容易误入歧途。这就需要学校和实习医院多沟通,医院在加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联合学校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从根本上杜绝学生违纪情况,使学生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敬畏之心,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医学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不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院校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医学类课程改革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成为“双师型”人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1]邹飞.新医学模式下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2.

[2]黄艳,线福华.实践医学教育标准以系统推进课程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10):1199-1200.

[3]眭建,孙英琨,周英华.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改革[J].医学教育,2013(1):139-141.

[4]颜家珍,冯泽永,罗丽娟.根据医学特色构建医学人文课程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5):35-36.

[5]贺加.美国医学院临床前期课程改革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39-41.

G417

A

1671-1246(2016)01-0141-03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