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调查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2016-03-13常永丽李俊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邢台054000
常永丽,李俊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基于社区调查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常永丽,李俊萍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基于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为社会医学课程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医学;社区调查;教学模式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宏观角度研究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人口、法律、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以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1]。社会医学调查是从事医学方面的社会调查,是社会医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实践活动,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马赛拉斯(Massilas)和考克斯(Cox)是最早将社会调查模式应用于教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重视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生通过实践,树立社会责任感,达到认识和行动统一的目的[3]。随着经济发展,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关注。人们需要从多方面深入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及作用特点,因此掌握社会医学知识对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卫生管理、临床护理等工作非常重要。社会医学是我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由于课时较少(38学时),加之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增强社会医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使之达到社会医学培养目标要求,我校参考其他院校改革经验[2,4~7],并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基于社区调查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1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我校2010、2011、2012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7人,占34.3%;女生71人,占65.7%。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41±0.85)岁。
(1)对当前社会医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我校成人本科(函授)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均开设社会医学课程。对研究对象中学习过社会医学课程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主要进行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和重视情况、学生对社会医学知识实际应用情况5方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社会医学教学现状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材内容比较空洞,某些章节编排的内容只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对目前本领域中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理论与实际脱离;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考试课,不重视社会医学等辅助课程,再加上授课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收获不大;由于课时不足,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社会医学理论知识虽然熟悉,但不会应用社会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①制定较为完善、适用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素质教育、能力培养。②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增加讨论法、案例法、视频教学等,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引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③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以社区为基础,以调查为手段,注重实用性教学,突出社会医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明确社会医学与今后工作的密切联系。④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亲临社区实地调查,使学习更直观,提高学生学习社会医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2.1改革教材与教学内容
由于缺乏教育部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我们比较了目前出版的几套教材,并根据学校实际学时情况,选择了由北京医科大学张拓红教授主编的《社会医学》作为主讲教材,其他教材作为参考。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课重点讲授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行为生活方式与人群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社会卫生政策等内容,其他作为自学内容。同时重新制定适合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2.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向学校申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图片、动画、视频等,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章节不同内容和实际情况,采用课堂讨论式、理论联系实践式、案例引导式、书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果。
2.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训教学
社会医学实训内容以往因为课时限制,只安排4项内容共8学时,分别是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现况调查。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实训方式是教师给出材料、方法,学生在课上完成。生活质量评价实训方式是教师在课上教会学生怎样利用量表对自身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安排他们课下至少对身边2名学生做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现况调查一般是安排学生对附近社区或自己家乡社区的卫生服务现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并讨论汇报。由于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不做调查,而是通过上网或查阅报刊杂志等方式完成调查报告。
实训教学改革首先是将附近2个社区(医专社区和钢北社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所有实训都基于社区开展。因为临近社区,学生可以利用7、8节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完成,这样就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如健康状况评价,学生通过进入社区参与实际调研,了解了该社区人口情况、环境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然后通过计算相应指标进行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也都是基于社区对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的。这样,学生既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开阔视野,又对社会现实有了新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社区卫生服务现况调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现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况及存在问题,然后再调查附近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其人员结构、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存在问题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现况和存在问题,从而对其今后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除了完成常规实训内容外,我们还给学生布置了社会调查的任务。首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在调查前弄清楚社会医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为他们上学期学过卫生统计学,有了资料搜集、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本学期的流行病学也学习了现况调查等理论知识,所以接受能力较好。一般是调查前用4学时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向学生讲解社会医学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如何设计调查方案,调查表设计要求,分析资料的方法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组4~5人,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先拟好调查题目,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表,准备充分后再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他们要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教师负责督促指导,必要时给予协助、协调等。调查完成后,整理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会依据学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及调查报告质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给出相应的成绩。
本课题经过3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我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会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1]张拓红.社会医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庞震苗,邱鸿钟.《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6):136-137.
[3]植瑞东.社会调查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24):53-54.
[4]许燕.浅议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24):27-28.
[5]王丽敏,葛杰,孙要武.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646-647.
[6]谢慧玲.《社会医学》教学方法探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 (12):1193.
[7]张雷,包士锋,刘红超.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26-27.
G420
B
1671-1246(2016)01-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