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2016-03-13罗昊翔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职业院校学科

罗昊翔

浅谈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罗昊翔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专业、课程和学科是在高校中经常被提及的3个概念,但是很多人对这3个概念的内涵并非完全理解,这3个概念常被混淆。在教学单位,专业、课程、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应摆在突出的位置,但是职业院校应该怎样建设教学团队、职业院校是否需要组建科研团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某些人专门从事某种劳动,人们专门从事的这种劳动逐渐演化为一种职业,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事的各种劳动越来越独立化,人们根据社会分工,不同的劳动领域,即为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专业、课程和学科,这3个概念常被频繁使用,但对这3个概念的内涵,部分人可能并不完全清楚。专业、课程和学科3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认识和做好专业、课程、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处理好专业、课程、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关系,是职业院校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学科与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进行探讨。

1 专业、课程和学科的内涵及联系

1.1专业的内涵及与课程、学科的关系

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是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的形成主要是学校为社会分工培养人才的结果,为满足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或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应接受的相应训练来设置的。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办得成功与否,关键看毕业生是否有就业市场。职业院校往往从自己的生存出发,优先考虑专业建设,强调专业特色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增设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1]。专业是按照社会对各种人才从事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行培养,传授岗位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专业既是联系知识开发(学科)和知识传授(课程、教学)的中介,也是联系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的纽带。专业的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制订对学校的课程结构具有定向作用。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努力形成专业开发与设置、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2]。

1.2课程的内涵及与专业、学科的关系

在《高等学校教学概论》一书中,把课程定义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各种教学科目,学生为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必须学习的科目。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给予学生关于某学术领域或专业(职业)领域的知识能力基础,而将一套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课程和活动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组织而形成的课程集合体,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

课程作为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在这个教学科目中可能含有多个学科,课程是学科与专业的中介,课程不仅是专门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得以完成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而且在课程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将进一步刺激学科和专业的探索与发展。课程是专业培养的基本要素,其知识来源在于学科,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直接作用者是学生。不同种课程在一个目标的指导下有机结合即构成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往往由几十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对应某一个或几个二级学科。

课程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课程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是体现高等学校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1.3学科的内涵与课程、专业的关系

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一群人围绕某个(或某些)问题,沿着一个方向,进行科学研究,而这一群人在高等学校就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所以学科也是教学的科目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是专业教学的主体。学科是一种对知识的分类,一门学科可以分设为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包含很多学科。学科代表了知识的内在秩序,因此它能够为课程提供恰当的组织框架。

我国高校的多数课程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内容,而教师也习惯以学科为单位聚集于教研室或学科组,从事某一门课程或相关的某几门课程的教学,所以说学科是课程的载体,是专业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是由学科支撑起来的学业门类(人才培养实体),一个学科可以支撑多个专业,一个专业也可能需要多个学科的依托。课程和学科的涵义也有一致的地方,一门课程可能就是一门学科,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要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课程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同时课程也往往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

学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是指对知识的分类,而专业则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与专业之间还相互交叉、甚至重合,一个较大的学科门类,可以包含很多专业,而一个专业又能涵盖许多学科的知识。有时候,某一个学科甚至就是一个专业。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

2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组成的教师群体,通过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真正使学生受益。

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教学团队。一门课程可形成一个教学团队,也可由担任具有明显逻辑关系的课程或相似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既是某个学科的学术工作与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还是某一专业或某一门课程的授课人,所以在教学型高校中,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基本上是重叠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就是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学科专业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学内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越丰富,教学内容就越充实,教育专业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即教学的技能技巧,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越丰富,教学实践能力越强,技能技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4],青年教师需要和名师、同行之间进行与专业有关的沟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必定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启发思维,达到科研和育才两方面的作用。教学团队成员既要开展教学研究,同时也要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深层次动因。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最终将取得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又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5]。

一个高水平教学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显著,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6]。教学团队带头人对课程或课程群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负责,在教学团队中,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知识及技能容易得到传递。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的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搞好就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最终使命。但是职业院校是不是有理由忽视科研呢?职业院校的教师往往缺乏科研训练,授课时偏重于技巧、形式,专业知识来源于书本,往往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位能得到专家肯定的教师,一定需要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做支撑,否则,他的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教学没有科研做支撑,就不能增长知识,就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重视科学研究,教师才能进行研究型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知识。以科研促教学,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提高师资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职业院校应“以教学为主要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方向”,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院校往往非常注重专业建设,而忽略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导致学校专业建设的效果欠佳,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单位的,而专业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要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在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须进行课程建设。专业和课程又以学科为基础,若要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就必须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前提[7],所以在以教学为主的职业院校也是需要进行学科建设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都在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办学者来说,不论其对学校的类型、层次、特色怎样定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所以必须进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在专业建设中,需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如果忽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教师科研的训练和对知识的学习交流不足,那么师资水平就难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这样谈专业建设就毫无意义。

[1]张浩,吕丽艳,姚淑娟.教学型高校如何处理专业、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3):5-8.

[2]叶志明,邓斐今,周锋,等.对学科、专业和课程及其在高校发展中作用的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7-42.

[3]邹应贵,叶惠文,刘超.对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网络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66-68.

[4]徐平.浅论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J].教育艺术,2007(6):22-23.

[5]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6]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7]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G640

A

1671-1246(2016)20-0006-03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268号)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职业院校学科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