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

2016-03-1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周启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百色山歌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 周启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人们在享受着变化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随之而来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如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对那些延续了千年的富有地方色彩或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壮族山歌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的情况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能否将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完善初级音乐教育的同时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百色壮族山歌的种类及其特点

1.百色壮族山歌种类繁多

山歌是我们壮族人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常见的有: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壮族山歌最主要的特点是随意、随心、自由。同一首山歌只有基本的格调,没有固定的程式,因此,同一个歌手在不同的时段,会唱出不同的韵味来。不同的歌手演唱同一首山歌,更能显出不同的风格。壮族山歌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原来的单声部民歌发展到二声部、三声部民歌。三声部民歌的出现,有助于在对歌中战胜对方,感动对方。壮族山歌是经过了上千年的锤炼和演化,才逐渐形成自己固有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方法。

2.百色壮族山歌艺术美

壮族山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在其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等创作手法。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直白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是壮族山歌中比喻和比兴手法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二、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音乐教学构想

1.将文化遗产转为文化资源

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壮族山歌引入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因为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壮族山歌的内容特别丰富,不仅包括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和追求。壮族山歌语言鲜活生动,艺术风格多变,曲调韵律独特,壮民从原始社会一直唱到今天,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出口成歌,以歌代言”的地步,壮族山歌在壮族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国民间音乐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壮族山歌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2.壮族山歌对政府而言是文化遗产也是生产力

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措施,它可以通过旅游经济的拉动使得投资得到保证并能够得到回报。因此,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民族聚居区旅游开发的重要主题。

三、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壮族山歌以它韵柔味美随手拈来开口就唱广为流传的特点,在革命年代中成为宣传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八十年前,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做好宣传是红军的头等大事,他们组织山歌宣传队,编写山歌,充分利用山歌这一壮乡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团结人民,教育群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由于时代的变迁,壮族山歌由远古时期以歌唱苦难生活和阶级斗争的内容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仪式歌因失去消灾祈福的功能、情歌因失去“依歌择配”的功能而日渐消失,随着山歌种类的不断减少,结合时代特色丰富山歌内容主题成了当务之急。改革开放带来了新气象,壮民能过上美满富足的生活,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离不开党的关怀,所以他们利用山歌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 用山歌的方式宣传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歌唱新农村、新气象,山歌的演唱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脑、电视等不断更新,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大,喜欢唱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力壮的中青年作为农村中最富有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也出外打工,他们不愿意接受老一辈的民族文化,而老一辈的山歌能手由于年迈,无奈将离开山歌演唱的舞台。作为壮族独具特色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也占据一席,是我们应予以保护并大力发扬的一种文化形式,综上所述,要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无疑落在中小学生青少年这一代人身上,因此,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四、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展望

集居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域的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文山州以及广东的连山,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有独特的文化,从古百越族群及西瓯、骆越部族开始,就产生了歌圩的风俗,壮语称之为“歌埠”“隆垌”,俗称之为“歌圩”。

现如今,百色市很多县区打造了一批民俗文化村,由于壮家孩子大多都是在壮族山歌的熏陶下成长,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壮族山歌手,如壮族优秀演员黄婉秋;壮族青年歌手黄春燕等都是唱着山歌长大成名的;那坡黑衣壮族山歌《呢的呀》走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更为可喜的是《八角飘香》《壮乡好风光》等百色优秀壮族山歌已从山野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被祖国的花朵莘莘学子在校园里吟诵传唱。

2007年,广西歌圩文化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是要保护好这个项目,除了国家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之外,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歌师的组织、歌手的队伍、歌圩的恢复、歌会的活动、经费的来源、观念的转变、传承的措施等。

百色是一个丰饶的山歌文化大观园,壮族山歌以它奇异独特的文化功能服务着我们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壮族人民以山歌的形式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百色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如今,百色壮族山歌正在走进课堂,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壮族山歌正伴随百色人民打造百色文化名市,走出大山!走出广西!走向全国!

猜你喜欢

百色山歌壮族
山歌还要妹起头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山歌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苗山歌
苗山歌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