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思考,应万变—一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实例的启示和思考

2016-03-13广西大学第一幼儿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式子黑板卡片

广西大学第一幼儿园 卫 茵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用思维才能唤起思维,只有用聪明才智才能造就聪明才智。”一个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活动设计的时候,在设计前要多思考,在实施的时候要多观察,在结束后要多反思,及时把活动设计中的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地方做出调整和修改,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才能最终呈现。你面对的孩子也最终能最大化的学到活动中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我以自己的一个活动设计的经历为例,说一说多思考和多观察、以及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带来的改变。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个数学活动是一个第二课时的复习活动,这个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去贯穿的。用四个不同难易程度的游戏巧妙得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内容做了复习,并且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学以致用。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采了问答的形式来开展这个环节。我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幼儿出简单的口头应用题,在应用题中采用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2只青蛙在水里,1只青蛙在岸上,一共有几只青蛙?”在幼儿回答出来后,我以列式子的方式问“2+1=?”再把加法交换律融到题目中问幼儿“1+2=?”应用题中出现的数字由最初的小于5的数字渐渐过度到5以上10以内的数字,应用题的方法是先加法再减法,让幼儿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在新年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又把原本是小动物的内容换成了和新年有关的内容,如“东东去商店买了3个灯笼,然后又去商店买了4个灯笼,东东一共买了几个灯笼?”,适时把提问的内容更换成与当前的生活相关的内容,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小蝌蚪找妈妈”。在这个环节中,我是想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看式子就能找到相应的得数。活动中我要先让幼儿看到贴在黑板上的10只青蛙肚子上的数字,我用布先盖住青蛙,然后请幼儿观察的时候,我一次性把布全部掀开,让幼儿用目测默数的方法来告诉我青蛙一共有多少只,结果很多幼儿不用点数开口就说出了青蛙正确的数量,我细心的发现,无法正确说出青蛙数量的幼儿是绝少数的,所以在绝大部分幼儿都说出了正确的青蛙数量以后,我还是请全体的幼儿一起来验证一下青蛙的数量是否正确,让那绝少的一部分幼儿使用点数的方法来验证。这个方法用在点数、目测能力不同的孩子中,基本都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我让每个幼儿拿到一个身上写有式子的小蝌蚪卡片,让他们拿着卡片去寻找正确的得数,在游戏中就是找到小蝌蚪真正的妈妈,这个游戏其实就是根据式子找出得数的过程。活动开始实践的时候,我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一起拿着式子去寻找正确的得数,然后再全体幼儿一起在位置上检查黑板上的式子是否找对了得数。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的这个设计似乎出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所有的幼儿都一起拿着卡片去找得数的时候,黑板前面就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好些幼儿拿着卡片根本无法挤到黑板前面去贴好式子,有些个子不高的幼儿更是根本没办法完成这个游戏,而且拥挤也给活动造成了不安全的因素。第二个问题:当全体幼儿一起检查黑板上的式子是否找对了得数的时候,黑板上贴着大量的式子,孩子容易混淆视线,太乱太密也不利于孩子的观察和检查,造成了检查的时候过长,活动出现了停滞、冷场的缺口。第三个问题,很多幼儿习惯在检查的时候要把式子念出来进行检查,让全体幼儿一起来检查的话,就出现了幼儿在检查过程中互相影响的情况。针对出现的这些情况,我再一次调整自己的活动细节的设计:我让幼儿拿到式子后自己在心里默默的计算得数,不要把自己卡片的得数说出来。然后让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让其中一组先上来找得数,全体都来帮那组幼儿检查,检查的时候也是采用在心里默默检查的方法来思考,如果发现有式子没有找对得数,就马上请发现错误的幼儿上来帮忙纠正。然后再请出另一组的幼儿上来帮式子找得数,按照上一个组的环节进行。结果我发现,经过这样的调整以后,幼儿在上来贴式子的时候,减少了拥挤的情况,而且人少了,幼儿在上来思考的过程中也没有显得那样慌张和匆忙,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正确率提高了。在全体幼儿检查的时候,让幼儿在心里默默检查,而不是念出来,大大地减少了检查的时间,整个环节现得更有条理和秩序。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这个活动中最有挑战性的环节。要求五名幼儿为一组,每组人一套完整正确算式的卡片,人手一张,可能是一个数字或一个符号,由幼儿手拿卡片,依靠站位的次序来摆放成一道完整正确的算式。在活动开始尝试的时候,我让幼儿五人一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站到一起,给每组幼儿发算式的卡片,让他们本组的幼儿经过商量以后站成一道正确完整的算式。启发幼儿可以尝试把同组伙伴的卡片放在地上先进行排列,然后再按照排列好的顺序站好,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整个算式并且能较快的组合出本组的算式。能力比较弱的小组变换一次算式即可,但是最好能启发幼儿说出自己是如何变换的,变换出来的是什么方法的算式。能力稍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能尝试做第二次的排列,并且能大胆地说一说他们是如何从第一次的站位变换成第二次的站位的,是改变了数几的位置、还是改变了什么符号。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尝试多几次的改变,教师还可以指定哪个数或者符号不能改变,要求幼儿通过变换其他数或者符号,依然能够排列出正确完整的式子。

在这个数学活动多次开展过程中,我不但积累了一些针对不同幼儿及时调整细节方案的经验和想法,也对一个符合幼儿认知和年龄特点的活动的开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智慧并不是在于一开始教学设计的丰富和多样,而是在于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符合实际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调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活动,需要多次的细节构想和多次的尝试,这就好像是一个“孵化”的过程,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褪去了看似冠冕堂皇的外衣,留下的,才是自己能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学以致用的东西。

猜你喜欢

式子黑板卡片
用一样的数字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黑板
一张卡片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