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总结报告
2016-03-13任朝辉
任朝辉
(木兰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木兰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总结报告
任朝辉
(木兰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幅员面积3600平方公里,大小河流32条,水域面积6.5万亩,水资源总量为9.3亿立方米。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其中约有30万亩适合稻田养鱼。2016年,木兰县水产总站承担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以“抓样板、树典型,以点带面”的办法,加快推进全县稻田养鱼的发展步伐。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指标
建立项目示范区500亩,示范“水稻—鲤鱼”共作、“水稻—鲫鱼”共作两种技术模式。在全县辐射面积5000亩以上。计划亩产鱼20kg以上,亩稻谷增产5%以上,亩均增加渔业收入200元以上。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的稻田,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提高,亩增收30%以上,真正实现“稻鱼”双丰收。通过技术示范推广,推动、巩固、规范“稻鱼共生”技术模式,做好推广工作,力争培育打造1个优质稻米品牌。
二、项目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位于木兰县新民镇新鲜村,建设规模500亩,其中:“水稻—鲤鱼”共作示范面积400亩,“水稻—鲫鱼”共作示范面积100亩。改造、完善示范基地内的进排水系统、道路、田间工程,形成规模连片的标准化新型“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采用单边留坑的方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垅双行”,加大稻间距,放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养鱼对稻田的生态辅助功能,形成真正的稻鱼和谐。
三、项目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稻田养鱼项目具体由县水产总站组织实施,成立稻田养鱼技术实施小组,水产总站站长周明任组长,副站长任朝晖、技术推广站长华正利任副组长,王越新、康颖、陈丹和东兴镇2名科技人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稻田养鱼技术措施的协调和实施工作。
(二)资金管理
组织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项目经费按项目内容使用,严格财务制度,遵守资金报账程序和手续,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经费支出情况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三)业务工作
1.积极宣传,营造稻田养鱼生产的良好氛围。一是向农户宣传稻田养鱼的好处,扶持政策等,努力调动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外宣传,宣传稻田鱼的品质和食用价值,扩大对外影响,营造一定的市场氛围,为销售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制作展示板牌,整体宣传。
2.公示养殖面积,准确把握养殖户数。项目实施区稻田养鱼面积由村委会和村组长统计报水产站(以习惯面积和田块为单位计),水产站将实施面积在村组中张贴公示,通过公示,避免漏、错、多现象发生,确保面积的真实准确,为下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支撑力。项目实施区内的稻田养鱼户,每户必须有2个稻田养鱼技术明白人。开展3期培训,共培训150人次,第一期计划在2016年5月,对整个稻田养鱼技术进行培训,重是宣传发动上;第二期计划2016年5月下旬,重点在田间工程开挖和鱼种放养;第三期培训计划在2016年7月,重点是日常管理。
4.签订鱼种购销协议,保障鱼种质量和有效供给。与具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养殖户或企业签订鱼种供应协议,保证苗种供应质量、规格、品种和数量,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增收。
5.签订责任书,保证按步实施。一是与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要求、职责和奖惩;二是与村组签订《看护协议》,明确看守人员的职责和水产总站所提供的保障物资及资金。同时,制作《看守人员工作职责》进行粘贴。
6.规范稻鱼工程开挖,夯实基础。分析实际稻田形状,科学确定鱼沟走向和鱼凼分布,划出线条和确定点,监督工程开挖,保证沟溜面积,确保田间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工程开挖。
7.实现“四统一”,规范化养殖。即统一苗种投放、统一看护。统一病害防治和统一投饲标准。鱼种投放品种、规格、时间、数量统一;养殖看护有专人统一看护;从鱼种下田前的鱼体消毒开始就对病害进行统一防治,又根据鱼病发生时节和鱼的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统一防治;提供一定数量的全价饲料进行投喂,投喂饵料品种、质量、数量标准统一。
四、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及养殖大户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完善500亩示范基地一个。按方案标准开设回型沟2500延长米,修建鱼溜、鱼凼1000延长米。投放鲤鱼苗200kg,鲫鱼苗种100kg。在我县柳河镇、建国乡、吉兴乡、木兰镇、大贵镇辐射稻田养鱼面积50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鲫鱼、鲤鱼、泥鳅、河蟹,部分养殖户集成种养效果明显。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共产鲜鱼10吨,鱼单产达20kg/亩以上,稻谷增产12.5吨(干谷),平均亩增产稻谷20kg,增幅为6%。当年即实现鱼产值12万元,亩鱼产值达200元以上,亩均增加渔业纯收入在50元以上,亩均稻谷增收1200元,稻田养鱼措施的实施,项目区每亩稻田增加收入1200元以上。二是降低生产成本2.5万元,即稻田养鱼后,每亩可减少薅锄工2个,减少农家肥投入200kg,两项可节约50元,亩增收30%以上,真正实现“稻鱼”双丰收。通过技术示范推广,推动、巩固、规范“稻鱼共生”技术模式。推动叫响了木兰县“莎莎妮”优质稻米品牌。
五、综合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该项目区有稻鲤共作和稻鲫共作两种示范推广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总收入75万元。亩均效益比周边单作增加167%和44%,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降低32%。示范区水稻单产550kg、出售价格7元/kg、大米订单价格12元/kg,产值3850元/亩,水产品单产20kg、销售价格12元/kg、产值240元/亩;对照区水稻单产510kg、销售价格3元/kg、产值1530元/亩。稻鱼共作收入合计4090元,对照区收入合计1530元。示范区亩均化肥投入10元、有机肥140元、农药12元;对照区亩均化肥投入96元、有机肥20元、农药37元。
(二)社会效益:一是生产了大量鲜活水产品,丰富了水产品市场;二是500亩稻鱼工程将增加蓄水量4万方,有效改善灌溉用水,缓解农业用水矛盾;三是通过稻田养鱼措施的示范,在短短的150天左右,亩增加渔业纯收入50元以上,稻田养鱼工程这一成本低、见效快、一田多用、技术易学、操作简便的农业科技项目,必将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和认可,从而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稻田养鱼,使之成为我县农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四是稻鱼示范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带动鱼种生产、运输、餐饮、垂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和就业渠道。
(三)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核心区亩用化肥5kg,对照区亩用化肥15kg,对比减少化肥用量66%,辐射区化肥亩用量10kg,对比减少化肥用量33%。项目实施区包括辐射区农药亩用量167g,对照区农药亩用量250g,亩均农药减少用量83g,对比减少33%。对比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即可起到保护环境改良土壤的作用,又可提高稻米的质量,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一举多得、利国利民。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方面,此项目还有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