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实践
——以宁夏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2016-03-13刘高鹏
刘高鹏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前哨基地,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方向。然而“形似却神离”,彻底忽视了学生的感知能力,素质培养从何谈起。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创设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抛弃传统的“夫子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以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为学生答疑解惑。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资源优势,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系统化、程序化,为学习者一种宽松且不失严谨的良好氛围,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1 设计思路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应充分体高职教育特色,遵循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认知规律,以筹建新企业工作内容开始,针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引入会计工作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内容、会计职业的要求、会计工作的原理及工作流程等内容。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协作学习”的设计理念,将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设计重点、难点进行问题分解,细分为以下“六个学习项目”,即:企业会计工作认知、会计核算基本知识、会计基础核算技能、会计单项业务核算技能、会计业务综合核算技能、会计职业道德与素养,同时辅以岗位角色模拟综合实训进行知识技能的强化。
2 课程教学任务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业务核算岗位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以企业职业岗位任务为主线,将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深度融合,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过程和环境的感悟,实现理论与实践、过程与方法、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的双向发展。课程教学任务一览表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图
3 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由于在前期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比较薄弱,通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论证、“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开展,学生需具备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各岗位的能力;具备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方面的能力;具备与不同人、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协作的能力;具备使职业更好发展的能力,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职业能力结构见表1。
本设计以《会计基础》中的第三章《日常账务处理》为例,结合课程标准和职业能力结构,分析教材得出教学目标如图2所示。
表1 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图2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示意图
4 学习者特征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协作学习”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他们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认知特点、生活经历、年龄和家庭背景等个人情况左右着教学方案实施的效果。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学生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2014级统计与会计(2)班高职生,全班共43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掌握较为丰富的会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职业素质,掌握手工、电算化方法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能够进行财务规划、税务筹划、内控制度制定,能够胜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岗位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十分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结合,具备了一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且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计算机水平及学习起点普遍较高。通过日常教学交流和相处,结合其他教师对他们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
4.1 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主要从学习前已有知识和技能、新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对于《日常账务处理》单元知识的学习,本班内43位学生中1/3的学生有过财务相关的工作经历,对本单元知识有初步认识,并且有一定的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的能力。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个性化、差异性,满足各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要,43位学习者初始能力总结如下:
(1)初步具备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办公的能力。
(2)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底子薄弱,在一些问题的处理技巧上有一定的欠缺。
(3)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喜欢枯燥无味的文字说教,喜欢声形并茂的直观教学。
(4)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能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适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相关的活动。
4.2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43位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在日常交流中多数学生认识到会计基础课程对今后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对《会计基础》课程的态度是积极配合的,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个年龄段,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学习活动,然而自控能力较弱,因此需要一个教师的角色来引导,同时教师与学生共为学习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将教师视为伙伴,有利于今后的交流和协作学习。据访谈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同时自尊心也非常强。
4.3 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就决定了不同的学习风格,现有的学习风格测量方法笔者是不太认同的,学习风格体现的是一种心理特征,对心理特征的测试往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持续观察主体的表现,实施难度较大。而本研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中特别强调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交流和关系,因此,在课程中将典型的学习风格告知所有学习者,并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慢慢体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风格,参照学习风格分类方式自我调整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5 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通过对宁夏高职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大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努力尝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乏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但是普遍反映学生往往有时对于这一教学过程的改变响应的态度一般。因此,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适应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计划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结合本地会计专业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高职《会计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协作学习”设计思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用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在课程引导问题的设计时,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在这些情境中找寻适合自己社会背景经验的学习情境。这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
(2)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的设计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以适合不同的需求。注重认知工具和认知“支架”的建立,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等高阶能力;学习资源的多种呈现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要让更多的学习者分享学习成果,即展示学生的作品。在一个学习社区中有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对学习内容深入思考并可能发生“认知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4)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有效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关系,一方面,学生可以给自己定学习目标,并以此建立学习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沟通,共同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整理,对学习目标有一个预先的界定,这对有效学习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评价的设计。教学计划中包含评价工具,完成务实的评价和评估,让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存在明确关系。
总之,本文通过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关系论教学设计理论、基于“新三论”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教学交互理论进行解读分析,以有效学习为最终目的,在对宁夏高职会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高职《会计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今后的教学设计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1]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4-20.
[2]李海峰.基于变构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从ALID模型构建到应用实证剖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09):89-94.
[3]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05):76-78.
[4]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33-37.
[5]蓝孝帅,陈晓慧,阮悦芳.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8):85-87.
[6]王晓莉.内蒙古地区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80-83.
[7]吴可会,谢幼如.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优质案例库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74-77.
[8]谭姣连,朱艺华,林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新尝试——“基于游戏剧本设计的学习”在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