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特征和关键因素研究

2016-03-13马晓彬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竞争力竞争

马晓彬 洪 亮

(1.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云南 昆明 650000; 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已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科技、经济竞争的格局,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竞逐的科技与经济高地,生物技术与现代医学、计算机信息、组合化学、基因技术、芯片技术等领域实现高度融合,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生物新产品、新科技迅速崛起和广泛应用,使得生物科技产业成为举世公认的“21世纪第一科技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全球性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抓住的重要历史机遇。因此,如何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营造出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提升本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至高点,是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所关注的研究焦点。

2 产业竞争力经典理论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早在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劳动分工是促进生产率提高和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根源。到1871年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更具普遍意义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是导致各国产业在贸易中竞争优势产生的基础。其后赫克谢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深入解释,提出了著名的“资源禀赋理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各国相关的自然资源禀赋或者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和后天有利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90)首先提出进行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的实质是要回答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环境是如何影响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国内竞争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是著名的“钻石模型”。这一理论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运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英国学者邓宁(Dunning,1993)从贸易和生产国际化的角度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完善与补充,认为在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和资本流动深刻的影响着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跨国企业的商务活动”应该成为与“政府”和“机遇”并重的外部影响因素,由此形成了解释力更广泛的“波特—邓宁模型”。

3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特征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相比较传统产业,其具有规模和效益的两极分化、创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性、科技与资本的双重密集性、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等技术经济特性。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生物医药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比较,最终表现在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和利润的差别。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生物医药产业竞争的结果描述上,还需归纳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特征及影响其产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古典经济学和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本文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结合,即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是由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作用决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密切,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而从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经济关系上看,各竞争力因素可表现为一系列分层次、可量化的经济指标,可以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在这一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相关国家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这是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最终的实现指标,反映了生物医药产业竞争状况的实际结果。

从根本上说,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生产成本;二是产品的差异性(包括品种、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等),与之相对应,市场竞争的手段也分为两类:价格竞争和差异化竞争。上述两个因素又受到众多间接因素的决定和影响。如果将决定或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链不断往前推溯,几乎可以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一切方面,这将使得研究无法确定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围和边界。因此,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确定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上述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经济关系研究框架。并据此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和评价的理论模型。其基本思路是:一个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包含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果上分析,产业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国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其占有份额越大,所获得的利润越多,表明该国生物产业的竞争力越强;从原因来分析,一切有助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产业规模扩大,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因素,都可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象。将反映竞争力结果的指标称为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它们表现了产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而将反映竞争实力和潜力(即竞争力强弱的原因)的指标称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指标和间接因素指标,它们是揭示一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分析框架

4 结语

近些年国内外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如火如荼,在研究内容方面,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但聚焦于生物医药产业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较少,有些研究围绕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现实基础,有些学者总结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些研究着眼于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和知识产权战略、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策略等,还有从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角度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发展提供意见,以及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析等。目前缺乏能够将诸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有效整合的系统研究框架,研究的现实针对性不强,无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者多从要素模型分析和指标评价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采用实证研究和建立评价模型的研究思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而国内学者目前对竞争力的定量研究(包括形成机制、评价和预测)涉及较少,导致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不够。

因此,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构建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竞争力评价研究体系,科学评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能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研究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1] 石忠国.生物技术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策略[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03).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2010-10-18.

[3]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文版)[M].文熙,牟善季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 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3:11(21).

[5] [瑞]伯特尔·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M].逯宇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6]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John H. Dunning,Sarianna M.Lundan,The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Competitive-nes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An Econometr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3:(7):115-133.

[8] 陈新,邵蓉.“反公地悲剧”对生物医药研发的影响探究[J].中国药房,2010,21(5):385-387.

[9] 王飞,陈建.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构建及基本特征[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1(6):104-109.

[10]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

[11] Carlsson B. New Technological Systems in the Bio-Industries-An International Study[D].Boston/Dordrecht/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12:123-130.

[12] Mark Lehrer,Kazuhiro Asakawa.Rethinking the public sector:idiosyncrasies of bio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s motors of national R&D reform in Germany and Japan[J].Research Policy,2009,(33):921-938.

[13] 苏月,刘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11):123-128.

[14] 李静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竞争力竞争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