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选煤厂煤泥水深度澄清生产试验研究
2016-03-13郝巧霞
郝巧霞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洗选厂,河北 邯郸056000)
隶属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的邯郸选煤厂属于中央型炼焦煤选煤厂,投产于1959年12月,是我国自行设计并施工的第一座选煤厂。工艺流程由最初的跳汰主再洗+浓缩浮选流程,经两次改造后变成现有的脱泥无压+粗煤泥分选+分级浮选流程。
1 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邯郸选煤厂现有3个直径为30m的浓缩池(701,702,703),每个浓缩池的沉淀面积约707m2,总进水量约1800m3/h,其中701入料主要为沉降离心机溢流、高频筛筛下水及部分快开压滤机滤液,约500m3/h;702入料主要为中矸旋流器溢流及部分浮选机尾矿,约700m3/h;703入料为浮选柱尾矿及部分浮选机尾矿,约600m3/h,(每个浓缩池的入料量会因各闸门的调整而有所变化、沉降离心机溢流、高频筛筛下水也可进入703),702浓缩池溢流水极少出现超标现象,701、703浓缩池溢流水较易出现超标现象。
1.2 问题分析
浓度高、粒度细、粘土矿物含量高、颗粒表面电负性强、水质硬度偏低等这几方面因素是导致煤泥水难沉降性的原因。要达到较好的固液分离效果,就必须结合煤泥水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弱导致煤泥水难沉降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实现煤泥水的澄清。
煤泥粒度组成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重要因素,煤泥粒度越小,沉降速度越慢,受干扰就越大,稳定分散能力越强,沉降澄清难度越大。对于煤泥水中的颗粒来说,大于0.075mm的煤泥颗粒在重力和药剂的作用下易于沉降,而小于0.075mm的微细煤泥处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当煤泥水中小于0.045mm粒级微细颗粒含量高时,容易导致高灰细泥在煤泥水系统的恶性循环,使循环水固体物含量增大。所以煤泥的粒度组成,尤其是微细粒级的含量,对煤泥水的处理有着决定性意义。
为了解浓缩池各入料的煤泥水特性,分别取沉降离心机离心液、高频筛筛下水水样(1#),浮选机尾煤(2#),浮选柱尾煤(3#),检测浓度并分别进行粒度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三组水样的浓度分析结果
表2 三组水样的粒度分析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沉降离心机离心液浓度较高,浮选机、浮选柱尾煤浓度相近。由于浮选尾煤灰分都在60%以上,沉降离心机离心液以及高频筛筛下水灰分也在以上,结合表2数据(三组煤泥水-0.074mm含量均高于76%)可以得出,该煤泥水属于典型的高灰、微细粒含量高,难以沉降、澄清的煤泥水。
2 沉降试验
2.1 试验条件
试验用药剂:絮凝剂(PAM)(1‰),有机高分子凝聚剂(6.25%)。
试验仪器:500m L量筒,500m L烧杯各若干。
2.2 三组水样不同浓度下沉降试验效果对比
煤泥水浓度是煤泥水性质的重要表征,浓度的变化直接决定了系统中煤泥量的大小。当煤泥水浓度增大时其性质也发生一系列变化,诸如:系统中细煤泥的绝对含量增加,煤泥水动力粘度增大,颗粒相对运动速度减小,水中离子含量发生变化,浓缩机沉降面积不足,药剂制度紊乱,药剂不能充分分散等。因此,煤泥水浓度是煤泥水的重要特征参数,也作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分别取1#水样及1#稀释到1/2浓度的水样,添加絮凝剂及凝聚剂后,两组水样几乎不沉降。将1#水样浓度分别稀释到原浓度的1/3、1/5倍,与2#、3#水样进行沉降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组水样不同浓度絮凝沉降试验
由表3中数据可知,1#水样稀释到7.5%的时候添加药剂沉降才有效果,且稀释的浓度越小,沉降效果越好,而2#、3#水样因其本身浓度较低,其沉降速度也较快。
2.3 药剂用量的探讨试验
絮凝剂用量与分散颗粒总比表面积成正比,所以煤泥粒度变小和浓度增加产生的影响相同,不仅絮凝剂用量增加,絮团结构也不如粗粒形成的絮团致密。
絮凝剂使用量不宜过大,因为过量的絮凝剂会将颗粒包裹住,不利于与其他颗粒作用,使絮凝作用削弱,一般颗粒表面被絮凝剂半饱和覆盖时,絮凝效果最佳。
取稀释到1/3浓度的水样,进行不同药剂添加量的煤泥水沉降试验,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稀释到1/3浓度的1#水样絮凝沉降试验结果
由表4中数据可知,随着絮凝剂与凝聚剂加量的增多,沉降速度逐渐变快,沉降效果逐渐变好,但当药剂添加过量后(絮凝剂4ml+凝聚剂2ml),沉降效果反而变差。
3 结论
(1)该选煤厂浓缩池的三组入料高灰细泥含量高,煤泥水难沉降。
(2)絮凝剂添加过量反而会降低沉降速度,且影响尾煤处理车间的正常生产(煤泥太黏,会延长入料时间且增加卸料难度)。
(3)煤泥水浓度是影响沉降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只有当煤泥水浓度小于7.5%时,添加絮凝剂才有效果,水处理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4)凝聚剂对煤泥水中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影响不大,但直接影响上清液的清晰度,且对浮选机尾矿的处理有重要作用。
[1]王振友.邯郸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的实现[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8,(7):23-25.
[2]郜建海,王俊霞.邯郸选煤厂技术改造工艺设计与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4):40-43.
[3]李红军.邯郸选煤厂节能减排的技术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1):77-80.
[4]刘亮.影响煤泥水沉降的因素分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3:20-24.
[5]杨红霞,程小冬,刘为东.兴隆庄煤矿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6):34-38.
[6]闵凡飞,朱金波,张明旭.正交法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2):52-56.
[7]顾文卿.新编选煤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8]胡晓东.难沉降煤泥水性质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2):89-90.
[9]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