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6-03-12宋志伟卢明
□宋志伟 卢明
邢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宋志伟 卢明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资源。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沙化、耕地减少、河道淤积、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危及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我省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既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挑战。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1.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面积12486km2,其中山丘区面积3508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8%,涉及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自2003年邢台市被列入国家太行山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来,有3个县市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县,1个县列入省重点项目县,平均每年完成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km2。经过近十几年的治理,先后完成了三河源项目区、凤凰山项目区、三川项目区等8个项目区、58个小流域的工程建设任务,累计总投资3.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8km2。受益村480个,人口40多万,受益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增收,水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根据2013年底国家水土普查结果,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700km2,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同时,由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以及自然地理特殊等原因,在治理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1 投入不足,治理难度大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十几年的重点治理,深山区任务基本完成,下步将转向浅山丘陵。浅山丘陵地区,土层薄、水源少、矿点多,且多属石灰岩地貌,林草立地条件差,人为活动剧烈,治理难度较大,是水土保持建设的硬骨头。据测算,浅山丘陵区每平方公里治理需投入80~100万元,而按照现行投入标准,治理每平方公里为60~80万元。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农村经济条件差,按省以上投入70%计算,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仍然困难。
1.2 监管不力,项目重建设轻管理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部分地方群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乱砍滥伐、过度耕牧,各项基本建设(修路、开矿等)忽视水土保持,任意开挖破坏地面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随意弃渣弃土石,加剧了水土流失。仅2012年,全市涉及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512个,建设过程中破坏原有地貌和损毁占压植被面积2750亩,需动用、搬运土石方1.2亿m3。对此,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将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态效益的发挥往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看出。在部分工程建设上,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项目建设、轻后期管理的现象。例如一些多年后才能发挥效益的工程,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保护意识不强,加上后期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尴尬局面。甚至部分地区的建设和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导致新的水土流失产生。
2.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面对全市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部门配合、项目集合、保障效益、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制定了“深山区保护为主,浅山区开发治理为主,丘陵区预防监督为主,重点治理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区,分期实施,集中连片”的工作思路,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并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良好效益
截止2014年底,全市水保项目营造水保林15624亩、经济林21760亩、封禁山场42800亩,完成小型蓄水工程2600处、谷坊5200座、护村护坝7040m。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区林草覆盖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增加林草植被面积6480亩,防洪拦沙率达到70%以上;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30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347.2万m3,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初显了山清水秀的宜居农村景象。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水土保持工程的保土蓄水作用,山区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坡耕地改建为梯田,增加粮食产量454万kg;山场经济林建设,果品收入大大增加。治理区范围内人均经济收入增长30%以上。邢台县浆水苹果、内丘县富岗苹果、临城县薄皮核桃等驰名果品,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三是水土保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推动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发展,还通过果品种植、食品加工业、旅游业带动就业。如邢台县前南峪村在国家重点治理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促进了现阶段生态、旅游、宜居农村的全面发展,促进当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圈。
2.2 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邢台市大力推进绿水生态发展战略,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和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等项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引起了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市水务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足本职,积极当好政府的参谋,通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统一领导机构,协调全市各有关部门,统筹资源、密切配合,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上形成了强大合力,发挥各部门优势,集中力量完成项目建设,弥补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不足的困难局面,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厕纸进入下水道产生COD总量,取平均COD浓度值为50 mg/L;需自来水量即一户家庭若将厕纸丢弃在马桶中会产生COD:7 667.16 L×50 mg/L=3.83×10-4 t 所以全国城镇家庭户产生的COD为: 21 470万户×3.83×10-4 t=82 306.96 t,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废水排放情况,得到城镇生活源COD排放846.90万吨[11],计算厕纸进入下水道产生的COD占总城镇生活污染源百分比(%):
2.3 科学合理规划,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管理
坚持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引领,制订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划发展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三河源项目区、凤凰山项目区、三川项目区等10个大区域的规划,超前谋划、合理布局,保证了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确保项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做到“三严格”,即严格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严格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公示制、投劳承诺书、工程监理制的“三制”。
2.4 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一项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符合市场规律和水土资源合理配置要求的事业。首先,不断强化政府主导责任,依法建立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形成以水土保持规划标准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为指导,部门协作、合力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同时,出台了《邢台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前提下,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庄农场承担水土流失防治和管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从而激发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巨大潜力,为水土流失治理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引擎。据统计,2000~2014年参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公司、大户84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累计投入约2.3亿元。最后,不断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济补偿机制;不断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民营企业、公司、大户开发治理荒山。如规定:凡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按国家规定补助水土保持资金,不符合要求的不给予补助,违反水土保持和政府令规定的予以处罚。治理四荒必须符合水土保持规划,合同中必须明确责任,工程须符合小流域治理技术标准。违反规定的由政府收回其承包、租赁、购买的土地,或给予行政处罚。
2.5 科学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坚持科学引导,积极扶持、依法管理、保护权益的基本原则。通过实施国家重点项目,邢台县前南峪水土保持典型成为水利部、财政部命名的“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丘县岗底村靠水土保持打出驰名品牌“富岗苹果”、临城县南沟村矿山治理成为新农村建设新典型。通过对民间资本大户等参与水土保持建设重点扶持,并保护合法权益,积累推广了沙河市加快水土保持工作进度的先进经验。最终,通过树立起一批“搞好水土保持,脱贫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使水土保持促发展有了规范样板,起到了引导山区群众积极投入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带动作用。
2.6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3.工作启示及下步打算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工作能否切实落实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社会又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体,离开了社会这个主体,水土保持工作就无法进行。针对目前情况,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必须要加大,要向全社会宣传水土保持科学考察成果,特别要向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科学考察成果,让政府和社会均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与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水土保持。
3.2 坚持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
3.3 加强城市开发建设行为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东部平原风沙区、城镇建设及其他工矿企业的生产建设活动也产生了大量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3.4 加大科技创新,推动水土保持跨越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创新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和科学技术,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挖掘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和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改变部分地区“兼职兼管”的现象,真正推动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创新
3.5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工作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要有强制性的法律措施作为依靠和保障,同时完备的监管机构也是水保工作的保证。一方面,应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体系建设,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增强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执法工作存在盲点多,不彻底,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调动其积极性,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当中,以减少政府监管存在的盲点。
下一步,我们将早谋划、早动手,围绕丘陵区的环市区生态敏感地带,大力推广沙河市利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经验,多渠道集资,加快治理速度。在传统治山治水的基础上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绿色健康的新农村,为邢台市生态建设增添活力。□
2016-06-29
宋志伟,男,回族,邢台市水务局,副局长。
卢明,男,汉族,邢台市水务局,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