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
——基于重庆市高校学生社团的调研分析

2016-03-12栾淳钰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校学生社团

栾淳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
——基于重庆市高校学生社团的调研分析

栾淳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亦是“十三五”时期引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理念。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现状及其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调查分析中全面发现、明确相关学生社团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究构建、优化以及创新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新路径,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其中,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传承和践行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重要平台。可见,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速度和进程。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并不尽人意,且存在相关问题。基于此,笔者以重庆市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分析,选取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以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五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本专科院校作为调查地点,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高校的学生社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本着“文理均衡,层次多样”的原则从不同院校随即抽取80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78份,其中有效问卷747份,有效率达93.3%,符合调查和分析规范与标准,并对问卷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分类统计,极大的保证了调查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调研中深入思考、全面总结高校学生社团的内外部因素,发现问题,纠正不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探究构建、优化以及创新高校社团文化创新发展的理念,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在“十三五”时期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一、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各类高校学生社团有一定的类型和特色,但总体来讲,学生社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对滞后和薄弱的问题。纵观全局,试着从外部扶持、学生参与和社团自身三大方面分析社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外部扶持状况: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重视力度不足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和支持,高校应该给予学生社团相关政策、硬件及软件等方面的支持和辅助。在本研究中,就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硬件、政策支持以及指导老师方面调研。据调研发现,一方面,硬件不足。31.9%的社团成员认为所在社团的经费不充足,只有18%的社团成员的认为所在社团的经费比较充足;67.9%的社团成员认为所在社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硬件方面不充足,只有10.8%的成员认为所在社团的硬件条件充足;另一方面,软件匮乏。关于学校对社团的政策扶持和指导老师配置方面,53.5%的学生社团缺乏学校相关政策的扶持,53.3%的学生社团没有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总体而言反映出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重视、支持力度不足。此外,部门配合不力。当前高校中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团委单独在搞,其他部门并未实质参与,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氛围,致使社团现有的相关活动缺乏目的性、组织性,活动分散、孤立,难以保证各类活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不能很好的树立高校学生社团的权威和地位。

(二)大学生参与情况:参与类型单一,呈现“功利性”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多样,不同学者研究的类型视角也各有差异,本文根据相关学者的分类,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的情况,将高校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研究型、文艺娱乐型、体育活动型以及公益服务型五类各类社团,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和倾向,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参与动机。根据调研显示,参加理论学习型的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占11.2%,参加学术研究型的占20.6%,参加文艺娱乐型的占28.3%,参加体育活动型的占21.2%,参加公益服务型的占18.7%,其中,大学生参加文艺娱乐型和体育活动型的比重较为突出,参加理论学习型的大学生比重最低。由调研数据可以从中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类型呈现“一边倒”的倾向;其二,正是由于大学生的喜好致使学校学生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比例不均衡,活动质量也参差不齐,像文艺体育类的活动比重较高,而其他类型的社团活动比重相对较低,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入调研,关于大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动机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参加高校学生社团的原因参差不齐,其中,老乡、同学介绍的占12.4%,消遣时间、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占21.6%,追求成就感的占10.3%,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占18.3%,全面客观认识自己的占7.2%,增加自己相关知识的占17.2%,锻炼自己情绪的控制与管理的占9.7%,完善自己人格的占3.3%。可见,就涉及的选项而言,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老乡、同学介绍,消遣时间、丰富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增加自己的相关知识四个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性”,即被动性、工具性和片面性。

(三)社团内部自身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本质上是一个动力性的有机体,因此社团内部的各项条件必须持续性、经常性的产生交互作用,包括社团的结构规范、成员与成员以及与干部的沟通、社团内外的互动、社团气氛的促进以及领导的形态方法等,其影响社团效用的发挥。基于此类方面的调研发现,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存在某些不足和问题。

1.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结构均衡性不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的构成结构、比例以及事物的类型对于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结构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存在一定的失衡性,一方面在宏观上高校的相关社团的类型不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微观上社团内部的结构复杂、松散,不能有效规范成员的言行举止。关于“所在学校的社团类型能否达到您的要求”的评价,只有18%的社团成员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社团类型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有多达74.8%的社团成员认为所在学校的社团类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求。众所周知,大学生是一个立体式、复杂性群体,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结构均衡性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的力量和效应。

2.高校学生社团整体风气凝聚力不强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大学生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必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渗透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见,良好的社团风气、较强的社团凝聚力和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据调研发现,高校学生社团整体风气凝聚力不强,一方面表现在社团成员积极性的急剧衰减和人员的频繁流失;另一方面社团成员频频表示自己在社团中找不到相应的归属感。关于“您所在社团的整体风气如何”的评价,只有14.2%的社团成员认为自己所在社团的整体风气较好,有大约85.8%的社团成员认为自己所在社团的整体风气不好,或者是不确定情况。关于社团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评价也不是很乐观,有10.6%的社团成员认为自己所在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非常好或较好,有24.9%的社团成员认为自己所在社团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好,另有64.5%的社团成员表示不好说。此外,“归属感是社会群体在各个不同的组织、团队之间进行分类、整合的一种强大内部机制。”[1]在个案中发现,学生社团中并不是每一位成员都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甚至部分社团出现一种“群体堕化”现象。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层次适宜性不佳

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的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性情的陶冶以及能力的锻炼塑造了良好平台,当然,社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是依赖于社团工作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据调研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层次适宜性不佳,一方面,从内容上看,目前校园文化活动中娱乐文化的比重太高。另一方面,从形式上,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不宽、时代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活动需要。关于“您所在社团活动的层次”的评价,有3.6%的社团成员认为社团活动层次非常高,7%的社团成员认为比较高,有50.3%的社团成员认为所在社团活动层次不高,另有39.1%的社团成员表示不清楚。在访谈中有学生谈到社团许多活动形式只是局限于“宣讲”、“报告”等单纯性的理论灌输,活动内容也只是些肤浅的东西,致使人们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知识、理论的学习,而且极易忘记、丢失,不能真正的入脑入心。此外,有同学反映,部分社团目光短浅,创新性和开放性不强,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高校赋予社团的原始意义和价值。

4.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关系和谐度不足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学生社团也是个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合规律性的非正式组织。“一切组织都在哪些能够影响它的因素和力量的东西的包围下存在着。”[2]据调研发现,一方面,表现出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不足,存在陌生性,甚至排斥感;另一方面,社员内部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欠缺一个科学有效合理的机制系统。关于“您所在社团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的评价,有32.4%的社团成员表示自己所在社团的管理规范或比较规范,有17.5%的社团成员表示不规范,另有50.1%的社团成员表示不清楚;关于“您感觉与社团成员的关系状况”的评价,有10.8%的社团成员表示很好,21.3%的社团成员表示比较好,57.1%的社团成员表示一般,另有10.8%的社团成员表示不好活说不准。此外,在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社团骨干成员的能力、亲和力以及影响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够以身示范,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而且缺乏传承意识,这严重影响了社团成员之间的和谐。

5.高校学生社团之间交流互动程度不高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的交往、交流,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和场所。根据调研发现,一方面,从静态讲,学生社团交流互动的主体、客体和条件等要素构成不健全;另一方面,从动态讲,交流的起点、程序和结果不顺畅。关于社团内部,“您与社团其他会员的交往”的评价,有48.8%的社团成员表示与其他社团成员的交往很少或者比较少,有39.5%的社团成员表示比较多或很多,另有11.8%的社团成员表示一般;关于社团之间,“您所在社团与其他社团有无交往联系”的评价,只有16.2%的社团成员表示与其他社团经常交往,31.9%的社团成员表示偶尔交往,多达56.2%的社团成员表示与其他社团之间不经常甚至从不交往。此外,有社团成员反应所在社团的交流中,横向交流多,多半是普通成员、同学等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缺乏负责人与普通成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这往往容易造成交流的单一性、单向性,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总之,交流、沟通程度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社团效用。

二、引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集体参与,在此,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步的建立、健全、完善社团文化,进而促使社团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开创社团全新局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正可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同样,“发展才是硬道理”[5],离开了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高校相关部门尤其是团委要在高校学生社团相关活动的布置实施上“有作为”,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开创社团全新局面。其一,更新理念。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初衷,而非流于形式、出于应付。社团要设立统一的目标和合理的架构,促使社团成员在有效健康的组织中实现价值观的统一,达成共识,打造“温暖式大家庭”的学生社团,使每个成员感觉到被尊重、被关怀、被激励,形成归属感,真正实现学生社团建设初衷,进而使整个社团风气充满朝气和活力。同样,学生社团要树立“三贴近”理念,即“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制宜,活动内容要考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先进行类型分析和层次分析,因人而异,设立学校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国家层面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参与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愉悦,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其二,优化方法。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对象是广大学生,这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式的群体。学生社团相关人员要深入大学生群体,立足于广大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广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保持适当的张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此外,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不仅是一种科学性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性的活动,因此需要讲求艺术性,注重灵活性,在处理各种关系,应对各种问题,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相关原则和方法去安排、设置、实施相关活动,实现“高水准、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广泛、深入参与中成长进步。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保障社团均衡协调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学生社团发展需要,从宏观来讲,需要各领域、各部门、各社团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微观来讲,要实现各社团内部及其各类社团活动的均衡、协调。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样化,学生接触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大学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深入大学生群体,明确大学生的需求爱好和薄弱点,鼓励、支持大学生创办多样化的学生社团。一方面,从横向来讲,从内容上看,学术型、理论型、文艺型、体育型以及公益型等各类学生社团要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对大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协调、全面培养、锻炼;从形式上,保证学生社团传统的基础上,创办有新颖特色并具校园特色的学生社团,进而提高学生社团的多样化和高层次化。从纵向来讲,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 “必要型学生社团”,就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在各高校统一规划,高校各院系学生都必需参加的;二是“选择型学生社团”,就是设置若干层次类型的学生社团,各高校、各院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举办参加;三是“展览型学生社团”,各高校、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举办特色学生社团,相互展览,彼此借鉴。这样,立足实际,层次分明,能很好的优化学生社团,丰富不同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此外,要坚持“和谐”理念,要注意学生社团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制约平衡,提高组织的协调性、有效性。高校学生社团的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特点、功能及适用范围,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功能,更要交替、综合各部门的功能,使各部门互相补充、合理组合、协同作用,以发挥其综合效应,形成全方位的合力态势。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社团环保效力

绿色发展就是长远的、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隐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足,还是人们环保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都要求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观,将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学生既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也是新时期先进的生态文明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发扬者。可见,充分发展高校绿色环保社团,并发挥社团的“绿”效用,辅以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必要。其一,明确高校绿色环保社团的功能定位。绿色环保学生社团作为众多社团之一,有着同其他社团相同的功能及特点。但是,该类型社团有着自身的“绿”特点和“绿”功能。绿色环保社团主要承载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态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以及促进大学生提升自身生态观念等功能和作用。而且,绿色环保社团活动的酝酿、筹划、实施过程,也是生态价值观、生态功能观以及生态文明观逐步内化-外化-再内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升华过程。其二,加强对于高校绿色环保学生社团的扶持。学生社团的构建、管理、发展等涉及多方面内容,需要物质、政策、空间等多方面的支持。一方面,高校需要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给予绿色环保社团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尤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企业、社会对相关活动的资金投入,保证社团建设、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生态理论课教师与行政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给予高校绿色环保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相关指导和引导,进而充分发挥绿色环保社团的“绿”效应。其三,提升绿色大学生社团成员整体素质。高校绿色大学生社团自身成员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社团健康发展,以及有效开展各项绿色环保活动的前提。高校相关部门要抓好高校绿色环保学生社团骨干队伍的选拔、组建、考核以及培养,发挥各社团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广大社团的工作人员要树立平等观念、集体观念,坚持启发性原则,利用绿色环保社团生态理论学习和绿色社会实践的特点,全面提升绿色环保社团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鼓励社团有效互动

有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有人际沟通和互动。人际沟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沟通”是个体或团体与其内外环境之间信息、能量以及资源等的交换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团体内外的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有助于达成团体长远的目标与发展,维系团体的存在以及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进步,在沟通、互动中促进团体发展和团体成员的进步。高校学生社团要树立开放理念,坚持“立住根、走出去和引进来”原则,加强社团内外的沟通、交流互动。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社团成员要“立住根”,各社团内部成员要树立主人公意识,成员之间要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坚持“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实现社团组织结构及其形式的相对稳定,又要随社团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实现学生社团的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学生社团要坚持“走出去”理念,加强与高校其他社团的联系和交往,形成密切的配合,共同商议举办有深度、有分量的社团活动,甚至学生社团要走出校外,整合资源,也就是说,要鼓励高校学生社团走出“象牙塔”,主动与社会对接,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与丰富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举办、参与中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应进一步树立“引进来”理念,在与其他社团的交往联系中,批判吸收、有效借鉴其它社团的经验教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以为鉴,学以致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实社团内涵,提升社团生命力,这也是学生投身社会实践,锻炼自我的良好契机。此外,信息化时代,势必要求高校在开放资源建设方面要有所建树,实现可被自由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的校内、校际开放兼容。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教育整体发展

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共享发展就是按照资源共享、机会平等、群策群力的原则,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促进整体、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在这基础上,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共同致力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其一,转变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高校相关部门,尤其是社团管理部门,及其社团负责人要充分意识到共享是一种互利、合作、共赢,实现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品牌资源和管理制度资源等方面的共享。高校学生社团在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校际社团资源的共享。当然,社团之间难免存在竞争关系,相关部门及其社团不应当仅仅看到竞争的一面,而应更多的关注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点,追求从更高的层次去重新审视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提高合力,共同发展。其二,以人为本,实现群策群力局面。“以人为本,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以及发展的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6]由此,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归“人”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高校学生社团同样要“以‘学生’为本”,树立平等观念,注重“双向交流、引导选择”,坚持启发性原则,引导广大学生多看、多听,启发他们多想、多思,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和言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自主性社团文化的构建增添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其三,完善制度,保障共享局面的常态化。调研中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建设不全,这就需构建科学的资源产权明晰制度、有偿共享机制、共享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等制度体系,来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资源共享效果,并对人员的参与度、活动影响力、资源运行情况以及最终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反馈问题,以实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以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整改,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制度化、组织化、常态化。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开发和运用先进技术,譬如,纸质资源电子化、建立资源共享网站、完善资源共享数据库等等,为各种资源的共享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荣与整体发展。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策划、组织与开展的相关活动,是高校社团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社团文化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策划、组织、举办有意义、有价值、有实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团活动,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社团文化是一项复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这就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社团的工作人员以及大学生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开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新局面。

[1]孙科炎,詹燕徽.群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6.

[2]鲁品越.社会组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73-74.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7.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36.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杜红琴)

Development Concepts to Lead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Work——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of Chongqing

LUAN Chun-yu
(School of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ing up,and sharing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of the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is also the new guideline of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Based on this,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research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related problems,and then it is by means of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to explore new measures to construct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culture.All in all,it is striving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normalize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association;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G647

A

1008-2603(2016)03-0124-06

2016-04-01

栾淳钰,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K-BOT拼插社团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