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晏
——疏通漕运解粮难

2016-03-12

河北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汴河运河长安

刘晏
——疏通漕运解粮难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八岁时,唐玄宗要封泰山,刘晏写了歌颂功德的文字献上,宰相张说考察了以后向皇帝报告,称此事是国家队祥瑞,玄宗就给了他“太子正宗”的称号。从此,神童刘晏的名字传遍天下。

自秦代开始,首都地区的粮食由外地调入,水运成为“漕”,陆运成为“转”。唐高宗把洛阳改为东都,在此后80多年的时间里,汴水槽运大大增加,到天宝元年,运到京都的漕粮达400万石,极一时之盛。由于采用由产地到长安的直运法,时间长达八九个月,损耗超过20%;又由于官府派富户督运,对百姓扰害甚大。“安史之乱”后,汴水沿岸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状态,河道阻塞,漕运一度中断,长安面临粮食危机。

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次年代宗即任命刘晏为转运使,疏浚汴渠,让他专领东都、河南、江淮粮食盐铁转运事宜,凡漕事“亦皆决于晏”。刘晏由此挑起了改变漕运的重担。

可是,运河复航却并不容易实现。当时因转运江淮物资而发生的治水、劳力和治安等问题,都是非常棘手的。面对巨大的困难,刘晏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第一步的工作是疏浚运河的水道,以免因淤塞而不便航运。第二步,由于运河与黄河间因战事的影响,劳力供给锐减,刘晏“始以盐利(政府因专卖食盐而得的利益)为漕佣”来另外雇人运输,而“不发丁男,不劳郡县”。这对于过去“州县取富人督漕挽,位之船头”的办法是很大的改革。为保障航运的安全,除由政府于运河沿岸分别派遣军队驻防外,刘晏又把漕运船只及人员组织起来,以武职官吏承担护送和押运的任务。

刘晏还参照裴耀卿分段漕运的办法,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输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鉴于江汴水力的不同,刘晏把这一段路程分为2节,以扬州为转运中心,由江南各地用船运来的物资,到了扬州便可卸下,再有那里另外用船经汴河运往河阴。他又在扬州制造可以直达三门的专用船2000艘,每船载重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阙船’,米斗减钱九十”,并“调巴、蜀、襄、汉麻枲竹绦为绹“,用作挽舟之用。刘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又“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通鉴》卷226)。这些漕卒经过长期严格训练以后“未十年,人人习河险”。

这些改革措施使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损耗也基本消除。改革后,“轻货自扬州至汴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余万缗”,运至关中的漕米每年也恢复到110万石,保证了京师一带的粮食供应。当刘晏的第一批米运抵长安的时候,“天子(代宗)大悦,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驰使劳曰:卿,朕侯鄼(萧何)也”!□

猜你喜欢

汴河运河长安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我们长安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水VS火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西游新记 2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