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
2016-03-12邓阳
邓阳
(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医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呼吸道传染疾病发生率极高,它由支原体与衣原体、细菌与病毒等多种病原菌所引发,以人体鼻腔与气管作为通道,进入人体后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医疗机构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临床治疗,忽视护理干预重要性。为此,本院选取9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展开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 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90例,依据入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随发热症状。观察组患者,45例,年龄16~79岁,平均(42.7±5.2)岁;呕吐13例、咳嗽17例和呼吸急促15例;其中合并伴胸腔积液8例,肺炎12例。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17~81岁,平均(41.9±5.7)岁;呕吐11例、咳嗽22例和呼吸急促12例;其中合并伴胸腔积液6例、肺炎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9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并由省市级专家亲临会诊确认,且无家族性遗传精神疾病史,符合研究标准。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隔离、主动预防措施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细节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对患者进行禽流感、非典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健康教育;②30~60 min为周期,对患者进行体征检测,并详细记录;③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与衣被清洁;④鼓励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加快康复速度,调整患者形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护理结果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满分100分,大于80分为显效护理,小于等于80分大于等于60为有效护理,小于60分为无效护理,回收有效问卷90份,计算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环境与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类呼吸道疾病频发,并呈上升趋势[1]。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传染范围广、感染受体免疫力低以及传染力强是这类疾病共同特点,该类疾病患者一经发现,有关部门应立刻采取措施,对患者实行隔离与治疗,避免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引发社会不安[3]。据相关研究表明,高热、神志不清和呼吸困难等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能够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治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4]。
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细节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100.0%)高于常规护理组(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细节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能够给予患者更多健康知识,在引导患者与患者家属认识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对疾病源头进行控制。除此之外,护理工作者怀有高尚的医者精神,不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危险性,主动亲近患者、帮助患者,为患者耐心说明隔离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建立治疗信心。避免了患者出现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
细节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常规护理组(1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组数据充分表明细节护理在病情监测与康复护理方面对患者病情恢复有着积极作用。细节护理对患者病情监测方面关注细致入微,在固定时间段内对患者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体温、呼吸和意识等多项指标进行详细检查并记录,一旦患者出现不适或危险信号,护理人员会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加以处理。当患者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还会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在提升患者身体强度与免疫力的同时,调整患者康心态,让患者以坦然的心情去面对疾病。从而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从根本上帮助患者重回健康生活。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水平,值得推广。
[1]宁静.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与对策[J]. 医药前沿,2013, 11(17): 388-388.
[2]马丽萍.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8): 4388-4388.
[3]姚元进. 关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J]. 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5, 7(2): 286-287.
[4]高璟. 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J].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3, 5(3): 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