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6-03-12李雄俊
李雄俊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满足智障生的特殊学习需要出发,运用“四策略”—师生朋友化、教学直观化、教学生活化和教学个性化策略,能有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一、师生朋友化,影响学习兴趣
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成功、学生学得愉快的关键。很多特殊教育学校是寄宿制的,智障学生远离父母,他们内心的孤寂、无助、焦躁、彷徨、抵触等情绪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更需要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思想上把智障学生当朋友平等看待。在教学中,以谈话的方式、商量的口气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民主,创造轻松的环境;在课余生活上,我们要嘘寒问暖,做他们的爹娘,更要做他们无所不谈的朋友。这种和谐融洽朋友化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让智障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爱学”,达到乐学境界。
二、教学直观化,激发学习兴趣
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可见直观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科任教师在智障学生的语文课教学中,在智障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实物或标本、模型,运用图片、照片,运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或运用参观访问、实验试验、游戏表演等实践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直观化。比如:在学习《蜘蛛织网》时,我利用Flash动画反复播放蜘蛛织网时分别遇到大风吹、雨点打和冰雹砸却不泄气、不灰心的画面,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蜘蛛遇到哪些困难?蜘蛛看到网破了,是怎么做的?你碰到困难,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化静态文字为动态情境,化抽象理解为直观感受,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到蜘蛛不泄气、不灰心的精神,并得到人生的启迪。
三、教学生活化,养成学习兴趣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而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家庭的溺爱、社会的不友好对待,获取知识技能、形成观念经验、养成习惯方式,更多的是从生活经历中来,因此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化。如在学习《小帮手:扫帚 簸箕》中,我利用教室内的实物,分别教识扫帚和簸箕,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样式材料的扫帚和簸箕(塑料扫帚、高粱扫帚、竹扫帚、竹簸箕、塑料簸箕、铁皮簸箕),并在生活中辨认。通过师生现场使用扫帚和簸箕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它们用途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掌握。这些生活化的教学,立足智障学生生活需求,指导其生活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又提高了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个性化,内化学习兴趣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名言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用在智障学生身上尤为贴切。智障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通过生活实践感知世界,其生活经验、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自身的感性体验。让智障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其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智障学生在体验中能够内化学习兴趣,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聪明的马小明》一课中,在播放Flash动画演示“马小明怎样把铁屑、木屑和沙子分开”场景之后,学生认识了“吸、倒进、轻、浮、重、沉”等词语,并理清了分铁屑等的步骤。随后我设计了一个“秀聪明”环节,让学生也体验一把分开铁屑、木屑和沙子的实践活动。巡视中发现有两组学生分开铁屑等的步骤与“马小明”的不一样:先把它们倒进水里,木屑轻,全浮在水面上,铁屑和沙子重,全沉在水里;然后把水倒干净,拿来磁铁,把铁屑吸出来,剩下的全是沙子。虽然这两组的分法效果没有“马小明”的分法好,却是学生们的个性化实践活动,值得肯定和赞赏。在汇报活动成果时,看到智障学生们个个满脸自豪的神情,我对他们是一个劲地称赞。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智障学生在探索中感受语文,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内化语文学习兴趣。
总之,培智学校语文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从智障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出发,致力于师生关系的朋友化,积极采用直观化、生活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内化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春芳.如何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兴趣[J].基础教育论坛,2012,(2).
[2]朱亚玲.如何激发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2).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