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6-03-11谢冬梅
谢冬梅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所以企业要想在当前环境下获得优势发展就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加强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文章主要结合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完善企业内控建设与防范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1.063
1 企业进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风险无孔不入。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已然成为了企业的基本属性,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随之增大。在中国,由于早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很多企业对内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全面,仅仅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纵观全局对企业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例如,企业风险管理是一项由企业董事会及相关管理人员引领、带动全体企业员工共同进行的企业内部工作,其不限于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是某一个领域、部门,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存在于企业各个部门及各个领域中的工作,其主要可以分为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投资理财风险、企业的借贷风险以及企业的担保风险等。在这个随时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里,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手段,更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甚至是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
2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现状
2.1 管理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足够认识,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的宏观调控使得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人员一贯的作风就是“听话”,一旦没有具体的指示,管理层就趋于碌碌无为,但求无过,对企业整体情况掌握不多,这无疑是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即使是企业改制之后也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环节则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这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最大障碍。
2.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上是由管理者独当一面的,这种工作方式虽然使得企业在某一阶段发展得较为迅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对企业今后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局限性,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更是造成了阻碍。例如:企业的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上,无法做到完全的独立,对于一些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实行是需要企业董事及管理人员同意的,而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由于对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使得一些有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没能实施,进而将企业推到了危险之中。
2.3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于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公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企业所意识,然而,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高速增长、效益提升,重结果而忽略过程,这其中必然潜藏着众多隐患,形式化风险评估过程使管理层无法估测可能的内部控制危机。企业生产、经营、采购、经销、融资、贷款等财务管理环节中,均有可能被人为钻了漏洞中饱私囊,只有进行专业的评估、加强内控才能减少甚至消除损失。
2.4 内部控制环境缺失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对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未能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以及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等,使得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内部控制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5 内外监管双重失位,弱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监督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质量监督管理,还包括企业与其他企业项目往来上的项目评估、项目检查、项目验收等工作。但是长期的“人情往来”、关系网使得这一内外监管都变成摆设;加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无法按照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这种传统思想引起企业内部控制的危机防范措施严重缺位,该投入的资源往往不到位,缺乏资金人员支持,无法使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3 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与控制
3.1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发展战略的方向。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完善企业组织控制结构。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强化董事会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监控和引导作用。其次,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最后,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和股权激励机制,将企业工作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 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信息的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意识,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道思想防线。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要转变观念,就是要正确认识、理解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建立社会示范效应,以促进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最后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公司信息上传下达的通畅,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更好地应对风险。
3.3 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内部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要有相互制约权,内部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实行换岗制,各个重要位置实行人员轮换,并且接受监事会的全权监督。内控也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完善内控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风险防范机制,信息处理的透明化,以及及时处理审计失误的效率化和准确度。
3.4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
对企业而言,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风险评估是建立在对企业本身和内外环境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以往经验进行的科学而有针对性的估计,从而加强企业对项目的掌控力度。企业本身制定一些政策之前以及企业间的项目进行前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应对。这一过程不可因人情世故等因素流于表面,可以考虑聘请专业领域内非当前项目相关单位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审核,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可以进行盲审。
3.5 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及管理的良好机制
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与发展,除了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以外,还应该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的良好机制,引进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风险预测、控制及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对于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不应该盲目。首先,企业应该将风险分类;其次,结合当时市场的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企业风险评估报告等,争取为企业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做出最为全面的准备。
4 结 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着,世界在发展,企业管理也需要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进步,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新型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为保证企业健康、科学快速的发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11(17).
[2]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