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2016-03-11胡伟伟

考试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数学课堂策略研究

胡伟伟

摘 要: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合理地接受新的数学问题,但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导入问题的引导作用是主要目的,导入问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入问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利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导入 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配合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就有人研究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数学内容成为小学生的学习瓶颈,而不能被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导致上课效率不高,某些学生虽然可以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于学习中,但是真正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创新思维能力差。为了能使小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数学知识,笔者在实践中运用了问题导入的数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围绕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策略展开论述研究其效果。

一、导入问题的引导作用是主要目的

导入问题主要是指合理设置的问题能开动学生的脑筋,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导入的问题和课堂所教内容的吸收效率存在直接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引导作用,最佳的导入问题应该注重的是建立在新知识和就知识之间的相互建立联系。学生在复习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完成新知识的联想和迁移。比如在课堂上做“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分三步走,设置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联想。第一,拿一组两位数字的加减算式,主要是让学生回想加减法的计算规则。第二,老师设置一个小数点的加减法,让学生仔细思考为什么计算的时候需要小数点对整齐,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和要求学生计算课后的练习题,并且让学生比较发现整数的加减法算式与小数的加减法算式的区别。所以很明显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然后又联系到新知识,收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新知识。

二、导入问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生活就是个大课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跟数学有关,如果可以将生活和数学联系在一起讲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到“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拍照的时候要用三脚架?四角形的窗框为什么容易晃动?然后学生就会根据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开动脑筋。然后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揭开其中的奥秘:这些东西能保持稳定,最主要的是因为三角形有高度的稳定性,从中可以发现把问题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思考。

三、导入问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兴趣都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心的学习欲望并主动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把学习当做负担,做到快乐学习。比如学生都对黑猫警长感兴趣,有五只老鼠罪犯,五只猫警察去抓,一只猫警察抓几只老鼠?老师进行分析后然后得出结论。这时候引出本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性质。

四、开门见山式,采用直接导入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地导入问题,采用核心的知识或者重点内容引入,再或者利用课堂的难点,让学生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征服欲,了解此次新授课的内容目的和重点知识,并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从直角三角形的边计算导入到角计算上去,我们学习另外一种角度计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常规三角形角度的计算,然后又联系回来验证勾股定理,然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问题一定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并且问题的设计一步扣着一步,紧跟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设置疑问,开展问题的导入

学生一般都有好奇心,只有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他们才能自觉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提高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设置疑问讲解其中的内容,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导入疑问,进行讲解、归纳知识等的教学。

六、分析比较,导入类比

提出一个相近的问题,分相近、相反和类比等几类。第一类相关比如提到森林就会想到树一样,那比如说怎么计算等边三角形就会想到如何解决等腰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第二类是相近的问题,比如你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然后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角度。这种方法灵活性大,好操作,学生也容易理解,知识覆盖面很广,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有帮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断接受新知识,梳理脉络,建立知识网络,如“曲线定义”的引入,让学生引申到坐标解题方法的联想,学生自然而摘 要: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合理地接受新的数学问题,但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导入问题的引导作用是主要目的,导入问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入问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利用比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导入 策略研究

然地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探索研究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总之,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知识是一个要长期研究的课题,正如笔者上面所提出的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是现代课堂教育值得借鉴的方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主动力之一,但凡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独立探究和思考。同时导入教材,不偏离教材重点,如此学生学习教材就容易多了,学习也会越来越浓厚,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既不偏离教育的目的,又能事半功倍地自行分析问题。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荣海.高中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18).

[2]王银美.简论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Z3).

[3]李九宽.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技巧[J].赤子(中旬),2014(03).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数学课堂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导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