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 “众创空间” 模式与对策研究
2016-03-11张瑞李静芳
张瑞++++李静芳
摘 要: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人才众多,科研氛围浓厚,具备建设“众创空间”模式的独特优势;结合清华大学i.Center、浙江大学e-WORKS及南开大学GENS BOX等模式,提出利用高校发展“众创空间”的各项支持政策,包括提供创业教育新平台,拓宽渠道强化优势,加强高校众创空间和创客文化建设,壮大创客队伍,等等。
关键词: 众创空间 发展模式 对策设计
双创环境下推动高校“众创空间”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以适应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创客”生成的主阵地,近年来创客运动在国内高校蓬勃兴起。黄兆信、王志强(2013)提出要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1];李双寿、杨建新等(2015)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阐述了创客活动的内容精神,为高校开展创客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2];李瑞军、吴松(2015)提出高校应结合“众创空间”建设适应的教育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将创业教育融入校内外“众创空间”建设中[3]。随着市场环境的全面开放,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本文从高校自身优势出发,以清华大学i.Center、浙江大学e-WORKS和南开大学GENS BOX模式为借鉴,结合国家现有政策措施,为高校“创客空间”发展模式提供政策建议。
一、高校建设“众创空间”模式的独特优势
(一)高校是创新活力之源。
高校是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众多学术思想大师,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团队力量为创客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在学生技术红利推进众创空间发展的同时,创客空间也为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高校培育和吸纳了众多国家高层次人才、具有创业意愿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营造出相互启发、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奠定基础。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科研队伍、充足的科研经费和科研设备支撑使高校成为创新创业活力发源地。
(二)高校是创新的主阵地。
高校凝结了众多创新成果,是知识创新、理论发展的源头和载体。高校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的开展。高校直接参与和推动科技创新,发挥自身具备的特色优势,构建开放的创新平台,高校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阵地之一。
(三)高校是创业资源聚集区。
创业需要环境,需要创客聚集起来分享创业经验,共同探讨创新创业模式,培养创业思维,这需要人才、政策、环境、技术、资金的堆积叠放,优秀的创业项目具备这些资源条件将产生更大效果。高校具备全方位的软件及硬件支持,利用自身条件将创业资源聚集整合起来,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就业资源、创业项目信息、创业咨询和创业场地等综合服务,帮助高校创客的初创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研发水平和降低研发成本。
二、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典型模式
(一)清华大学i.Center。
清华大学i.Center(众创空间)聚合学校相关创新实践资源,其实践教学基地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全校学生提供一般创客空间无法比拟的制造加工场所,这些工业级的加工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让学生创客可以提前接触高水平的制造技术。在提供实体加工制造资源的同时,规划建设云桌面服务,在校园局域网中将常用设计工具、计算资源、素材资源等提供给在校学生,并通过互联网,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全球创客资源,包括可共享的产品设计、模型素材、在线知识库、开源软件等。此外,i.Center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当今最前沿、最主流的数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等。
(二)浙江大学e-WORKS。
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作为杭州市第一批众创空间之一,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资金、创业培训、1对1创业辅导和免费孵化场地等相关优惠政策,无缝对接浙大科技园创业孵化服务体系。e-WORKS创业实验室旨在培育极具潜力的高科技创业项目,发挥浙大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资源,使学生创业项目在商业化运营之前获得针对性、专业性的预孵化服务,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动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得以成型、孵化和快速发展。e-WORKS创业实验室包括创业交流空间、创业工位、自主创业区等设施,利用互联网、移动端、自媒体等各种平台宣传与推广,涉及移动互联网、3D打印、光机电一体化、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三)南开大学GENS BOX。
GENSBOX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南开区科委共同建设,其独特的服务模式帮助创业者顺利实现从想创业到能创业的过渡,旨在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开发和实践提供深入服务,打造全新的创业就业服务和项目预孵化实体平台。GENSBOX设有创新创业服务区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咨询、政策扶持、创业办公场地等支持,孵化创业梦想,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社会实践素养提供平台,通过创业交流、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演示说明、团队聚会等自由交流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各种灵感、创意迸发于此。
三、高校发展“众创空间”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创业教育新平台,建立市场化人才培养导向。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充分整合利用各类大学科技园、实训基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学生活动中心等,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的参与,鼓励高校内部与企业界之间建立创业基地建设与合作机制;支持建立众创服务平台,政府部门服务延伸到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协助审批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协调解决创新创业难题,实现政府职能的“最后一公里”延伸。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的开放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将学科专业优势和地方资源等紧密结合,着眼于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锻炼,实现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二)拓宽知识转化渠道,实现供给和需求双向耦合。
依托高校科研服务机构建立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为高校创客在事业发展中寻求内部与外部支持,减少创业风险;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企业家担任驻校创客导师,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创造产品系统的各项工作。加强众创空间与产学研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校企联合实验室的联系,将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孵化器、创业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高校创客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通过成果转化创造价值。
(三)充分运用现代互联技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新体系。
高校形成多学科互补、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的园区众创空间,逐步辐射其他高校和地区。高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高校在发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等方面对周边区域的示范带动能力。高校要从制度、载体、方法、服务创新等方面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李双寿.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5):5-10.
[3]李瑞军,吴松.众创空间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7):82-85.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重庆交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资助(课题编号:14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