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有效运用

2016-03-11宋亚鹏

考试周刊 2016年6期

宋亚鹏

摘 要: 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方法。本文从情境导课能力、情境授课能力和情境结课能力三个方面叙述了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情境导课 情境授课 情境结课

德国有位学者曾经说:“将十五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十五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早已将十五克盐全部吸收。”[1]在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之于教材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只有将盐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需要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工具的革新,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更广泛,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就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而言,尚存在运用失效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情境的设置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有的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创设了数量繁多的教学情境,但过多、过杂的信息量只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无法有效归纳和提炼信息,进而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实现。

第二,教学情境的形式大于教学内容。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情境形式,并且盲目地认为只要多样化地创设情境就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部分教师过于侧重情境的创设,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发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喧宾夺主,无法真正做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能力。

要解决以上问题,政治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法必须达到三个度。

一、利用教学情境提高教师导课的兴趣度

导课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导好课、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情境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有度的限制。教师在运用教学情境导课时,可用的情境材料是多样的,包括视屏、音频、图片、剧情等。但是教师必须注意到用于导课的教学情境必须短小精悍,提供的信息量要适中,难易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要重视情境问题的设置。在情境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必须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充分考虑到问题的探究性、可行性与适度性,由浅入深,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升华。

案例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导课情境一视频展示节假日购物狂潮:

教师:以上商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是被生产出来的。

以上是教师用于《经济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导课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显思维力度不够,在促进学生思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更勿论要求学生积极深入探讨和交流了。

第三,教师用于导课的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实际;二是社会生活实际。取材于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情境才能促使学生思考、解决教学情境中的问题。

二、运用教学情境提高教师讲授知识点的深入度

授课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点,也是检验情境教学运用效果的关键。教师使用教学情境授课时,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问题。在运用教学情境授课的过程中,难点是将教学情境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不能盲目脱离知识点设置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应注意到教学情境和知识点的连贯性,不能盲目求大、求全。

案例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祁大伯的烦恼一:股票风险大,知识水平要求高,投资有危险,有无其他投资方式,能够保证资金安全且收益相对较高?

对应知识点:债券的类型、特点。

祁大伯的烦恼三:王大嫂意外骨折,花不少钱看病。对潜在的风险我们该怎么应对,才能使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呢?

对应知识点:保险。

以上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开展《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内容。教学情境围绕祁大伯的烦恼展开,紧紧围绕三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情境与知识点联系较紧密。

第二,教学情境之间的过渡问题。必须注意教学情境的衔接符合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贴近生活实际,否则会出现各教学情境彼此独立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教学情境时,可以选用系列式的情境材料,将教学情境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都围绕这一整体教学情境展开,从而避免过渡不和谐问题的出现。

第三,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教师必须构建开放型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探究空间。情境设置尽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三、运用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结课的流畅性

以情境教学导课开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也可以情境教学结课,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完整。运用情境教学结课的方式是多样的,常用的结课方式有以下几种。

总结归纳式。运用这一方式结课时,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把零碎的知识点放入以教学情境为线索的整体框架中,使教学重难点突出,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

解决问题式。教师通过课后留问,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后设问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如讲完《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时,可以设置诸如“结合你的家庭情况,设计合理的投资方式”等课后问题,学生在课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

预留悬念式。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结课时,可以采用预留悬念式的方式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文学中常用到的结尾方式结课,既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又一改传统结课枯燥无味、与教学衔接极不自然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作真,徐林琳.情境教学法三大误区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3(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