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6-03-11高福元
高福元
摘 要: 作为锻炼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心理等的最佳时段,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指导,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程度。作业在数学教改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教育界所认可。基于初中生数学学习需要教师引导的诉求,本文从前置作业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高效应用视角出发,以如何良好应用前置作业设计为分析对象。
关键词: 前置作业 初中数学 生本理念
结合时代和市场人才应用要求,紧随教改观念,在结合学生现有经验、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复习、练习、概念辨识引导、数学原理的讲解和介绍等,将直接影响到“生本教育”理念巩固效果及生本理念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融入成效。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前置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辅助发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性思维,因此,尝试增加前置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改中的应用频次,将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升级发挥辅助作用。
一、生本理念下前置作业设计的应用定位
前置作业是生本理念下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种前置性学习模式,同样也是将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纳入教学改革中应用的重要体现。在前置性作业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状态,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应用情况同样是前置性作业形式应用的基础。
首先,前置作业需要以学生学习基础的夯实为基本目标。如果学生对学习情况不够了解,则需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以前置作业处理的方式,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从而更顺利地提高知识点识别和记忆能力。
其次,前置作业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为重点。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前置作业都需要自行完成,教师不予以指导,如此学生就获得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适宜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灵活分配时间完成前置作业后,会提高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自觉明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此才会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二、前置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三步走”战略
(一)丰富应用形式,重视课程应用针对性。前置作业的灵活多样性特征在应用时可将其活化成为思考探究、典型例题解析、资料收集等。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不同课程的讲解需要,前置作业的设计也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区分。比如概念性课程的前置作业,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接受需要从认识和理解入手,教师使用具体实例作为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础,可帮助学生具象化解析概念的形成。如“倒数”,在前置性作业练习中,为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可布置以下前置作业:(1)观察几组相乘等于1的分数,找出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2)思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是否出现过遗漏,为什么一定要使用此种书写形式;(3)写出0.5、1、1/2等的倒数形式。在练习中,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如为什么小数和整数都有倒数,两者的区别在哪里,0有倒数吗?教师在课上的讲解可为学生答疑解惑,使用乘法运算后,学生对倒数形成的过程有所掌握,即可丰富原有在前置作业阶段对“倒数”概念的认知。再比如原理性数学课程,数学原理往往蕴含数学学习规律,但是此种抽象性的原理,学生只有从具象化的例子中认识其存在的形式,才能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方向转化,教师在课上以学生原本的知识架构作为新知识填补的基础,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和转化则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提升对原理知识的认识。比如“分数乘法中运算律”的前置作业设计,教师可提出:(1)何为分数乘法的规律,如何发现此类规律,如何表述此类规律;(2)分数乘法运算律可引申到什么,如何看待书中练习题目与分数乘法运算律的相关性,两者的联系是什么;(3)举出符合分数乘法运算律的例子,并进行例证。以上作业的不知,会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并按照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新旧知识的联想,进而获取“分数乘法运算律”的应用范畴,以及对其他知识点的影响,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度等。
(二)重视内容导向作用,进行题量适宜布置。初中数学的前置作业设计以增加学生提前对课本的熟悉度和掌握度为前提,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前置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相关性,比如前置作业如何引导和指导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承担起前置作业和后续学习之间的衔接责任,如何深入明确前置作业的导向性,并为学生的新知识学习提供引导辅助,又不会引发学生的排斥心理等。从前置作业的价值我们可看出,其仅仅是对课程中内容所进行的简单引导,因此不建议在题量上过度设计和布置,否则会为学生带来心理逆烦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题量设计时,教师要关注题量和内容的困难与否性,一般情况下可设置1—5题,防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可纳入到前置作业的应用过程中。
(三)适度发挥学生想象,增加课堂互动几率。前置作业的应用以辅助学生自觉建立未知知识和已知知识之间相关性为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对原有知识的质疑,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前置作业设计中,学生本身对百分数具有一定的认知,但是问题的多样化往往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无法切实把握新题目的解答规则。如此,在前置作业设计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设定“学校设计花园,预计在周日完成50平方米,但是周六完成了30平方米,那么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完成?”此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会吸引学生将数学知识活化在生活中的期待性,有了问题的引导和学生对实际运作情况的想象,学生不会一味地将自己的预习限制在课本中,而是会尝试使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及日常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题和前置作业中教师设计题目的交互应用,对学生独立的感知、思考能力的开发及拓宽学生解题眼界等具有一定辅助,但是如何拓展前置作业的覆盖空间,如何帮助学生构建习题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却应该作为当前前置作业进行架构和价值拓展的切入点。
建议教师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用表格、指示书、框架图的方式进行梳理,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梳理结果在课上与他人分享,学生在倾听其他学生的分享结果时,自然会比对自身的架构构建方式和习题解答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难处,并选择统一性,共同分析和对比,最终一一攻克。如此,前置作业与课上设计及课下延续的三个阶段都可以顺利衔接,对学生明确掌握知识点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光春.前置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05).
[2]边珍.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2).
[3]雷志琦.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初中生自主构建学习支架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