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3-11张锋
张锋
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张锋
目的 分析数值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价值,为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08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模拟机确定肿瘤部位,并行CT扫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数字重建,比较2组患者放射影像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计划靶体体积缩小为(55.8±12.9)cm3和(31.4±10.3)cm3,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剂量下降为(20.1±5.4)CGy和(10.2±3.1)CGy,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髓量下降为(13.2±4.6)g和(7.8±2.9)g,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肿瘤部位的确定中加入数字重建能够有效缩小放射面积,并且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字重建;肺癌;放射影像;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与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联[1]。肺癌在临床中多以化疗与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的首选。放射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在肺癌中也有较多的研究[2]。数字重建是一种基于CT检测基础上利用数字化CT数据进行肿瘤成像的技术,其在放射治疗中放射面积以及部位的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临床治疗确定科学的放射体位,并为放射治疗提供图像学依据[3]。为了探讨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54例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锦州市二医院收诊的108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54例患者中有男31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58.1±1.3)岁,其中鳞癌23例、腺癌21例、小细胞肺癌10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中有男33例,女21例,年龄35~71岁,平均(59.2±1.6)岁,其中鳞癌18例、腺癌22例、小细胞肺癌14例。本次患者经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且患者均符合肺癌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衰竭、癌细胞周围组织浸润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试验观察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模拟机确定肿瘤部位,并行CT扫描,具体操作为:检查前将自身金属物以及配饰等物品摘除,并进行屏气运动,以保障检测能够顺利进行,患者于模拟机下行肿瘤部位确定,并在肿瘤中心部位做好标记点,结束后即可进行CT扫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数字重建,具体操作为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与CT定位法一致,并根据对CT扫描进行X、Y轴方向移动,进行数字重建。将X线模拟定位片与放疗定位片图像输入Elekta直线加速器Epid系统和Iviewgt系统,然后使用放射影像系统对患者所摆正的体位的准确性进行曝光,并根据曝光的实际形状进行调整,曝光的范围约为20 cm×20 cm,曝光后与放射影像系统资料进行对比。根据肿瘤细胞的浸润性以及骨性标准对曝光结果进行误算纠正,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重建。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治疗30 d(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放射影像中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计划靶体体积缩小为(55.8±12.9)cm3和(31.4±10.3)cm3,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剂量下降为(20.1±5.4)GGy和(10.2±3.1)CGy,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髓量下降为(13.2±4.6)g和(7.8±2.9)g,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空气污染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长,肺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我国癌症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相关文献指出,肺癌细胞主要对颈部淋巴细胞出现浸润,若对可能出现浸润的高危预防区和低危预防区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发展,并能够限制其向周围组织浸润,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放射技术的进步,其具有便捷、快速以及无创成像的优势,使得临床应用的范围较广,能够对肿瘤部位进行分层扫描,与普通的X线相比,具有误差小的优点[7]。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来分析,除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之外,使用放射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癌细胞向周围组织转移,并对癌症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反复的CT检查会对患者造成辐射影响,且CT检查的费用较高,因此,提高肺癌放射影像的准确性可以避免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辐射带来的损伤[8]。
近年来,数字重建在肺癌放疗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数字重建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该方法在患者治疗使用中能更加准确地放射定位以及误差校正,对患者体位变化造成的影像学误差得到有效减少。并且数字重建能够进行双图全览,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使用数字重建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中,2组计划靶体体积缩小为(55.8±12.9)cm3和(31.4±10.3)cm3,心脏剂量下降为(20.1±5.4)GGy和(10.2±3.1)CGy,骨髓量下降为(13.2±4.6)g和(7.8±2.9)g,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计划靶体体积缩小面积、心脏剂量下降情况以及骨髓量下降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数字重建的使用能动态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动态地调节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但是,临床上对于单一采用数字重建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则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同时,治疗时应该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告知患者数字重建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在常规肿瘤部位的确定中加入数字重建能够有效缩小放射面积,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姚原,吴国华,林清,等.CT模拟定位对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3):213-214.
[2] 刘俐,何光雷,唐新生,等.电子照射野影像仪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7):990-993.
[3] 乔智红,董生,王家强,等.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作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6):363-366.
[4] 刘长力,王永利,马辉,等.32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2):50.
[5] 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等.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230-234.
[6] 李辉,李铁一.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学基础[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26(1):26-29.
[7] 吕岩,谢汝明,周新华,等.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8-12.
[8] 王义海,吴恒,张瑾熔,等.CBCT配准前后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1):65-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034
辽宁 121000 锦州市二医院放射科 (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