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6-03-11臧义英
臧义英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臧义英
目的 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做出相关的应对策略。方法 收集5 000份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采用相关仪器进行检验,筛选出不合格标本,对其准备、采集保存及检测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结果 5 000份采集标本中有90例(1.8%)不合格,导致原因中标本采集准备、采集与保存、检验分析等因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采集准备、采集与保存、检验分析都会影响标本最终的检验结果,可通过认真准备、规范操作、定期保养仪器等措施应对,以降低检验的误差。
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可初步检查出受检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了解身体一般情况,亦可提示肾脏的早期病变,也常作为临床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肝炎等的诊断和治疗的观察目标,以及监测药物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和检测仪器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尿常规检查的临床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其在临床上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由于准备、采集及检测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使尿常规检查结果偶与实际相背离,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2]。因此,为观察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本研究收集5 000份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并采集梅河口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5 000份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其中90例存在误差较大(1.8%)。对此90例标本进行分析,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4岁,平均(42±3.6)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标本采用尿液分析仪BT-200(长春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及R 11尿液分析试纸条(盛世东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测。
1.2 标本不合格评价标准 不当采集时间:采集标本前受检者大量饮水、剧烈运动或采集近期饮食、药物影响;不合格容器:采集时容器<50 mL或所用容器非干燥洁净;标本量不足:标本量<12 mL;标本污染:标本内掺杂粪便、精液、经血、白带、烟灰等物质;错误标记:标本与受检者资料、检查单不符,或标本登记不清、标签脱落;超时送检:采集后超过2 h送检或冷藏标本超过6 h送检[3]。
1.3 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均依据SOP标准规范操作进行检验,严格按照说明书设定相关仪器与试剂。于分析仪开机后每天进行2次质量监控,且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准确记录检验结果,针对可疑标本进行重复检验并做好记录[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标本中共90例不合格,比例为1.8%。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采集检验过程,标本准备过程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标本有15例(16.7%),其中有关事项宣教不到位5例,受检者信息错误3例,卫生处理不到位4例,受检者饮食及药物影响3例;采集和保存过程造成影响的标本有30例(33.3%),其中标本污染14例,样本量不足4例,容器过小3例,保存不当5例,标签错误或脱落4例;检验分析过程造成影响的标本有45例(50.0%),其中检验人员操作不当21例,仪器污染13例,仪器维护过期5例,试纸过期6例。3个过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标本的准备、采集保存、检验分析过程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3 应对策略
3.1 准备过程 检查人员和待检者需做好留取标本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告知患者检查的相关事项,如应全面清洁会阴部和尿道口,取清晨第1次尿液,正确采集,不可污染,另外,应正确对比待检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记录近期所服药物清单。
3.2 采集保存过程 在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过程中,保证患者以正确的方法采集晨尿,并确保过程零污染,采集标本保存在25℃以下环境。注意送检的及时性,若超过2 h,需加入适量防腐剂,如甲醛液等,并维持在3℃~8℃状态冷藏并在6 h内送达。注意标签信息的正确,保证送检过程的安全。
3.3 检验分析过程 检测仪器需定期检查维修,规范检验操作。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定期检查所需物品的保质期、有无污染等。
4 讨论
研究表明,尿常规检查通过对尿液一般情况的分析,不仅可以观察诊断泌尿系及尿路结石、感染、肿瘤、肾移植术后等多种疾病,以及机体其他有关的重要系统疾病,如肝炎、糖尿病、急性胰腺炎等;还可对一些临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如磺胺类药物、大庆霉素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患汞、铅重金属中毒的职业病的辅助诊断[5]。而尿常规检查设备简单,技术操作简便,标本采集容易,故作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易被患者接受。
虽然尿常规检查操作简单,方便实际,但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不当易使检查结果与实际病情有所差异。从采集准备、采集保存到标本送检、检验过程,各环节的多个因素均可使最终的检查结果与实情不符[6-7]。本研究中,通对样本中不合格标本采集检验过程的分析,标本准备过程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标本有15例(16.7%),包括宣教不到位、信息错误、卫生处理不到位、饮食及药物影响等因素;采集和保存过程造成影响的标本有30例(33.3%),包括标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容器过小、保存不当等因素;检验分析过程造成影响的标本有45例(50.0%),其中检验人员操作不当、仪器污染等因素。3个过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看出,尿常规检验过程中,需明确注意各项事宜,如医患沟通准备事宜、患者所服药物的详细备注等准备程序;而在标本的采集保存过程中,医护人员则应规范操作,保证取得新鲜尿液且采集过程不受污染,防止细菌繁殖,标本中的细胞、尿单元、蛋白等受光照、空气影响[8];在最终标本的分析过程,仪器、相关医疗物品及操作流程的正确、规范可显著降低不合格率。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结果的正确性和严密性,对疾病的诊断造成误差。故认真准备、规范操作和仪器物品的可靠都必须日常注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具有广泛代表意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许文娟,王士平.尿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2, 9(23):186.
[2] 许伟琼,黎瑞冰,胡汉斌.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药,2012,43(4):55-57.
[3] 马志慧.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18(2):220-221.
[4] 罗丽杰.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手工法检查尿常规的结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29):154,164.
[5] 马艳,胡必杰,周春妹,等.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732-1734.
[6] 鄢化章,林协.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1-1312.
[7] 陈小玲.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7(10):39-40.
[8] 姚桂清.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2):103-1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033
吉林 135000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医院检验科 (臧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