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3-11高金鹏
高金鹏
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是脑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患者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33%[1]。因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发生出血的部位主要在壳核、大脑半球皮层下、丘脑、脑干和小脑五个部位。出血量大于10mL的脑干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最高[2]。以往,临床上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主要是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有研究表明,用外科术手术疗法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3]。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分别使用药物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中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这50例患者的出血量平均为8.541±0.273ml,其血肿的形状为椭圆形和圆形,其CT图像的主要表现为脑干区呈高密度,其CT值为58~71Hz。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在这50例患者中,出血量<10 ml 的患者有25例,出血量为10~20 ml 的患者有15例,出血量>20 ml 的患者有10例。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12例。他们的年龄在 34岁~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4岁。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23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有21例患者出现霍纳征,有19例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的症状,有2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0例患者的瞳孔呈针尖样。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1例。他们的年龄为在33岁~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2.3岁。其中,有14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21例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有19例患出现霍纳征,有23例患者出现肌张力异常的症状,有19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22例患者的瞳孔呈针尖样。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内科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为:①为患者使用脑细胞营养剂进行治疗,即将30mL的依达拉奉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用此药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2次。②为颅内压较高的患者静脉注射甘露醇,以降低其颅内压。为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静脉滴注甘油果糖。③对患者进行控制血压和心率等基础治疗。④让患者卧床休息,为其使用气垫床,并将其头部略抬高15°~30°,每2小时帮助其翻一次身。为外科组患者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进行手术的方法为:①采用美国GE16层螺旋CT影像设备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扫描,以确定其血肿的位置和大小。②根据患者的扫描结果,确定对其进行手术的入路(进行手术的入路有经后颅窝正中入路、经乙状窦后入路、经颞下入路等)。③为中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和中脑桥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采用颞下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即在其中脑或桥脑的外侧脑组织最薄的地方做一个纵形切口切开其脑干,或将其血肿破溃出脑干的表面切开。为桥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或经四脑室底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桥脑延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和桥脑小脑型脑干出血的患者, 应先为其清除小脑的血肿, 再沿其血肿腔清除其桥脑中的血肿。④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显微技术对患者的脑室进行穿刺和引流。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消失,其身体康复。②好转: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6例,其治愈率为24%。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例,其治愈率为4%。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X2值为4.153,P值为0.041)。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好转者有15例,其好转率为60%。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好转者有9例,其好转率为36%。手术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2.885,P值为0.089)。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无效者有4例,其无效率为16%。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无效者有15例,其无效率为60%。手术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10.272,P值为0.001)。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内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内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6例患者出现高热昏迷的症状,有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在外科组的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高热昏迷的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外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值为4.667,P 值为 0.031)。
3 讨论
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疾病。相关的文献报道中称,用显微手术疗法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4]。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有:①患者的出血量>10ml或超过其脑干横截面的1/2以上。②患者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或意识进行性变差的情况。③患者脑干血肿的位置相对集中。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禁忌症包括:①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平稳。②患者存在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③患者的血肿弥散,无法进行手术治疗。④患者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外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内科组患者,外科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内科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袁波等人[6]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因高血压所致脑干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1] 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侵袭外科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9(7):22-25.
[2] 毛群,勾俊龙.外科治疗脑出血: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10,6(2):35-37.
[3] 崔建亚.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13(4):63-66.
[4] 张广宁.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0,12(6):89-92.
[5] 裴全森,胡淑梅,陈小东.脑干出血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3(10):67-69.
[6] 袁波,王诚,童晓欣.自发性脑干出血的救治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