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2016-03-11曾燕蓉朱方容潘启寿朱光书宋宪军施祖珍聂良文
曾燕蓉,朱方容,潘启寿,朱光书,宋宪军,施祖珍,聂良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浅论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曾燕蓉,朱方容,潘启寿,朱光书,宋宪军,施祖珍,聂良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石漠化是广西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治理形势十分严峻。桑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广西栽培广泛,且在石漠化土地利用中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学生长优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生态优势,以及投资回报快、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优势。因此,在广西石漠化的严峻形势下桑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桑树;石漠化;土地利用;优势
“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人类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通常定义为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群众因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降低或丧失,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慢慢裸露的演变过程[1]。广西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同样严重,存在人多地少、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贫困等许多问题。在科学合理的治理和利用石漠化土地发展当地经济中寻求到一个最佳的生态应用模式,对解决石漠化问题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和促进整体经济的平衡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石漠化地区一般都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把石漠化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农业特别是种植经济类作物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和解决人地突出的矛盾。因为种植经济植被,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石漠化的生态修复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方面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3]。但是,不同植被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其生态、经济效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物种选择不容忽视。广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区内广大农村历来有种桑养蚕习惯,屋前屋后、村边地角均有栽培桑树[4]。近年来,桑树因为具有对恶劣环境的明显适应优势,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除养蚕用途外的水果、药用、饲料等用途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从而引起较广泛的关注。随着“东桑西移”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广西已成为我国的桑蚕大省。因此,在广大石漠化地区种植桑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物种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平稳快速的发展当地蚕桑及相关产业,发挥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对石漠化土地的利用、石漠化地区经济的发展、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模式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广西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
广西最难治理、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就是石漠化。据报道,至2011年底石漠化监测区域岩溶面积达833.4万hm2,占国土面积46.5%。其中,非石漠化土地占岩溶面积的49.4%,潜在石漠化土地占27.5%,石漠化土地占23.1%;石漠化土地中轻度占14.3%,中度占29.4%,重度占51.8%,极重度占4.5%[5]。
因为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广西的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均十分落后,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基本都分布在这些石漠化地区。其中,位于西部的河池市和百色市,是有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岩溶地貌发育、旱涝灾害多、生态环境脆弱,位置偏远、高山峻岭多,当地的基础设施不足,经济发展十分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在该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但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依然很艰苦。据遥感调查结果,20世纪末河池市和百色市的石漠化面积是1.57万km2,占整个广西石漠化总面积的56.5%,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6]。
据了解,广西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大,以中度、重度石漠化面积居多,占81.2%。由于石漠化山区本身的基础条件较差,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表现相当突出,石漠化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然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据报道,河池市部分县的监测表明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还呈现每年3%的扩张速度,最严重达到6%以上。当前广西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石漠化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5]。
2 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生物学优势
桑树具有耐涝、耐渍、耐旱的生理优势[7],特别是生态经济型桑树的适应性强,不仅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一定盐碱等优点,而且生长快、生长量大、再生能力强,在栽培中表现出强大的生物学生长优势[8]。
桑树生命力旺盛,即使是降水量只有150 mm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依然能在基本自然状态下生长发育;抗逆性强,能抗-30℃低温和40℃高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 4.5~8.5范围内均能生长;土壤含盐量达0.4%时也能正常生长;耐伐性强,每年可剪枝至少一次;国家林业局确定桑树为生态经济兼用树种[8]。
桑树,生物学上属多年生、阔叶、木本植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萌芽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极顽强,生命周期长,容易成林[9]。水分是制约干旱的石漠化土地中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发现桑树的根系能通过向性生长从而获取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即使处于长期干旱胁迫生长条件下桑树亦未死亡,这有力地证明了在石漠化土地的不利环境条件下桑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10]。
同时,菌根桑应用于石漠化土地的研究也备受学者关注。研究表明,菌根桑能较好适应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生态环境主要不良因素,在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方面具有优势[11-12]。石漠化地区栽培条件恶劣,胡文龙等[13]研究表明,带土移栽菌根桑苗,由于自带营养土栽植当年桑树生长优势明显,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当年长势十分良好;同时,保水剂的使用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桑树的成活率、发条率和产叶量;在栽培成活率和发芽时间方面,菌根桑苗具有明显的优势。
3 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生态优势
在石漠化地区,桑树生态适应性强,栽植桑树可以有效修复石漠化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展示出其巨大的生态修复潜力。桑树适应性较强,在极端缺肥缺水条件下某些品种仍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斜坡地上依然能生长,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同样适用于水、土缺乏的石漠化山区的生态重建。桑树是一个极耐旱、耐瘠薄、喜钙的树种。早有研究表明其对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近年来,桑树作为新疆沙漠化地区的生态防护林已经成功[15]。
种植桑树可以很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以减轻干旱胁迫,固土保土减少土壤流失。在吸收和调节地表径流、增加蓄水保水能力、有效的截持降水、提高土壤的渗透速度等方面桑树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据研究,山地桑园保持水土的能力优于空旷地桑园,其中土壤贮水量、毛管最大持水量、渗透速度、渗透系数分别是它的1.03倍、1.15倍、1.91倍和3.07倍,随桑树年龄的增加这种差距表现出增长趋势;假如桑树的根系发生死亡,腐烂的根也能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16-17]。生态桑园的建立,在降低土壤侵蚀度、提高土壤保水力方面具明显效果,在同样坡度的陡坡耕地不栽植其他粮食作物而选择种植桑树降低水土流失效果更显著,减少高达50%以上[18]。
桑树的侧根数量多,根系巨大,垂直根和水平根组成了一个交互式的立体固持土壤的网络,能有效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19]。史东梅等[20]选择坡地进行桑树密集种植,种植带之间栽植其他农作物,称为桑基植物篱模式,可明显提高土壤抗蚀能力,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表层土团聚度、团聚状况分别增长25.20%和50.60%,径流量、径流系数下降10.34%~20.00%,侵蚀量减少55.23%~67.84%,径流含沙量显著减少48.60%~59.80%,种植桑树能有效降低土壤流失程度,尤以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的减少效果最显著。
除了良好的保持水土的生态效果,桑树在减少土壤养分流失[21]、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物对土壤与水体的危害[22]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
4 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经济效益优势
目前,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经济植物,除桑树外,报道较多的主要有核桃、竹子等[23-24]。但是,核桃树实生苗需8~10年才能挂果,15年才能进入丰产期挂果,即使栽植嫁接苗也要定植后2~3年方可挂果,4~5年才可进入丰产期[25]。在凤山县开展核桃种植治理石漠化报道中,为了让核桃提前挂果激励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科技人员采取了课题攻关,让一棵6年树龄的核桃树结了果[26]。我国竹材利用率较低[27],竹子的栽培也不是易事,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了解适宜竹子生长的气候环境,再到改良土壤、选择栽培品种、配置适宜的品类、科学的养护等均需学习、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方能确保竹子的成活率和其经济效益不受损失[28]。据报道,博白县浪平乡茂龙村村民刘景是当地的竹林种植大户,2014年其介绍当时每支竹约2.6元的收购价格,每667 m2土地年纯利润1 000多元,种竹子的经济效益不算很高[29]。另据了解种植竹子前3年只投资没有效益,竹子的茎干高度和粗细是由当年的生长量确定的,种植次年以后茎干高度和粗细不再增加,只是茎干的致密度、坚硬度、弹性增加,需要采伐时必须采伐有3年以上竹龄的竹子,每年竹子效益的高低和采伐时的竹子价格行情密切相关,价格稳定性较差,投资回报较慢。
广西的桑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广泛,桑树还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各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地区均可选栽。栽植桑树,第二年即可正常投产,每667 m2桑园可饲养蚕种5张,而且蚕室、桑苗以及蚕匾等蚕具只需第一年投资建造或改造、购置,正常投产后折旧即可[30]。栽桑养蚕经济效益高,对广西等地的喀斯特地区桑树林调查发现每667 m2平均纯收入3 600多元,高产田块高至6 000多元[31]。黄贤帅[32]对广西的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和木薯生产效益进行统计分析,2006年种桑养蚕每667 m2桑园总产值高达4 080元、种植效益(纯收益)达2 083元,均为种植甘蔗和木薯的3倍以上。因此,栽桑养蚕能保证较快的投资回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适宜养蚕的石漠化地区建设生态桑园,发展蚕桑产业,产业链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其中,利用叶片养蚕每667 m2桑园平均蚕茧年收入为3 000~ 4 000元左右;收获枝条粉碎以发展食用菌的种植,每667 m2能增加收入近千元;枝条也可做燃料或生物碳售卖。养蚕的废弃物——蚕沙经沼气发酵后可还田,既可解决群众的燃料需求也能提高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起到了培肥、改善的作用。同时,种植、发展果桑和果叶两用桑将在石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深入研究、开发桑果使蚕桑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又高又快增长,种植果桑一般每667 m2约收获桑果1 t,桑果出售收入约几千元,与一般果树品种比较就已具备相当的优势了。例如位于凌云县东北部的泗城镇陇雅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2002年栽植桑树10 hm2,栽植当年每667 m2桑园养蚕的蚕茧产量为36 kg,产值750元左右,次年每667 m2增加至 75 kg,产值约1 800元,经济效益比种植玉米高3倍;2005年该村桑园面积已扩大到210 hm2,养蚕产茧量2011年达87.6 t,该项产值达280万元,桑枝食用菌生产27.5万棒,产值约35万元,桑园间套种产值150万元。全村桑蚕产业总产值465万元,纯收入35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人均增收3 448元[33]。
综上所述,桑树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生态、经济效益优势,在广西石漠化土地利用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已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积极、有力地推动广大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5 关于桑树在石漠化土地利用中的建议
在石漠化地区,桑树是既能脱贫致富,又能实现生态治理的理想树种[34]。桑树生态适应性强、生态修复潜力大,在石漠化土地中生长优势较大,是石漠化地区改善生态重要的适生木本资源。桑树不仅可以直接用以养蚕业发展,桑果、桑枝食用菌、桑枝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等产业链的延伸还能明显增加石漠化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其经济优势明显,是石漠化地区发展经济的优良经济作物。而且栽植桑树的效益高,农民的积极性就高,有利于发动群众,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较快实现大面积推广,极大改善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开辟高效利用石漠化土地的新模式。
5.1 选育、推广耐旱桑树品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基岩表现裸露或半裸露的状态,土层瘠薄并且大多分布在岩缝中或石旮旯里;降水极易沿岩溶裂隙、落水洞进入深处的地下水系而难以利用,所以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都缺乏。要实现桑树在石漠化土地中的利用,首要任务就是选育、推广耐旱桑树品种,结合节水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增加桑树种植面积,较大程度提高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防止石漠化面积的扩大,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良性生态环境。
5.2 加强桑树多用途开发研究,使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经济齐发展
石漠化土地的防治和利用,应将生态环境改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提高生态效益,也考虑到能源、经济收入等经济和社会问题[35]。当前,石漠化的防治研究出了很多治理模式,但这些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内涵、外延及技术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深入验证模式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要加强试验示范的广度和深度及推广力度,解决模式因地制宜的问题[36]。石漠化地区栽植桑树,生态适应性强,生态修复潜力大,且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日益壮大,桑树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供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地区选栽。因此,通过在广西石漠化地区实地开展试验,研究石漠化地区桑树丰产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技术,栽桑结合养蚕用、牛羊饲料用、桑果用等桑树多用途开发,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收入,调动农民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探讨建立石漠化地区桑树丰产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为寻求到科学合理的石漠化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佳结合,对解决广西石漠化问题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6 结语
石漠化地区是贫困户分布广、程度重的地区,栽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是治理和利用我国石漠化土地的一种经济生态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可加快培育发展更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为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有力地促进石漠化地区贫困群众尽快整体脱贫致富,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1]黄云龙. 南方石质山区石漠化特点及防治对策[J].南方农业,2014,8(33):162-163.
[2]粟雄飞,尹文嘉,甘日栋.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范例探讨——以广西马山县“弄拉模式”为例[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6):51-54.
[3]钱善勤. 广西石漠化山地生态修复树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832-7834,7841.
[4]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种桑养蚕[M].南宁,2000:1-2.
[5]莫剑锋,陆志星,尹国平,等. 新时期广西石漠化土地治理对策与建议[J].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2):143-148.
[6]刘艳,蔡德所.广西西部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2(3):43-45.
[7]贺秀斌,谢宗强,南宏伟,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J].科技导报,2008,25(23):59-63.
[8]肖力. 生态经济型桑树栽培及产业开发价值[J].科技致富向导,2011(36):220.
[9]熊晓军,吴强,封利军,等.试论桑树的生态功能及对汉江水源地的保护作用[J].北方蚕业,2013,34(3):55-58.
[10]黄小辉.桑树对干旱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1]Xing D,Wang ZH,Zhang AM,et al. Research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ycorrhizal Mulberry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11):1998-2002.
[12]施松梅,陈珂,涂波,等.石漠化地区桑根际AM真菌多样性及桑壮苗培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24-30.
[13]胡文龙,王万华,潘拥华,等.石漠化地区栽桑技术试验初报[J].蚕学通讯,2013,33(1):7-9.
[14]韩世玉.桑树的生态价值及其在贵州“东桑西移”中的生态栽培[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5):140-142.
[15]郭洪荣,买买提依明,吴丽莉.新疆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03,24(4):89-90.
[16]高福军,杨志荣,董洪,等.山地桑园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2,9(1):158-160.
[17]杜周和,刘俊凤,刘刚,等.桑树作水土防护经济林的研究[J].广西蚕业,2001,38(3):10-11.
[18]张正新,宋广林,钟勇玉,等.陕南地区陡坡生态桑园建设模式及水土保持效果[J].蚕业科学,2005,30(4):413-416.
[19]刘家艳,曹敏,唐许,等.桑及菌根桑在库区消落带的生态重建功能及应用潜力[J].生态学报,2016,36(1):22-29.
[20]史东梅,卢喜平,刘立志.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桑基植物篱水土保持作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75-79.
[21]谢雪东,倪九派,周川. 三峡库区坡耕地农桑系统对径流拦截和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05):68-71,96.
[22]周川.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桑树系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特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3]杨振德,廖宏俊,黄国红,等.广西凤山县石漠化治理核桃模式的形成与实践[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45-2947.
[24]胡宝清,陈振宇,饶映雪.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8,26(6):684-691.
[25]李志红.核桃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8):50-53 .
[26]新华网广西频道.广西凤山县核桃种植治理石漠化见闻[EB/OL].[2009-09-01](2016-06-10)http://www. gx.xinhuanet.com/photo/2009-09/01/content_17562746_2. htm.
[27]张建,汪奎宏,李琴,等.我国竹材利用率现状分析与建议[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8):7-10.
[28]杨梅.竹子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改进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11):124.
[29]朱晓波. 茂龙村竹子种植超2000亩成远近闻名“竹乡” [EB/OL].[2014-07-04](2016-05-18)http://www. yulintimes.com/a/2014/xsqnews_0704/11748.html.
[30]潘志新. 种桑养蚕需要多大的投资?[J].广西蚕业,2003,40(2):55-56.
[31]罗平.蚕桑业对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与环境改善的作用[J].广西蚕业,2011,48(4):43-16.
[32]黄贤帅. 广西种桑养蚕与种植甘蔗和木薯的比较效益分析[J].广西蚕业,2010(1):52-54.
[33]黄梅梅,白雪,李莉,等.略论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桑园的重要意义[J].绿色科技,2013(7):14-15.
[34]罗朝斌,韩世玉,王晓红,等. 桑树在贵州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价值及综合利用[J]. 蚕学通讯,2012(2):17-24 .
[35]张卫,王勇坚,杨铸,等.矿山生态修复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奖论文集[C].2015:182-184.
[36]肖华,熊康宁,张浩,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3):330-334.
S88;
A;
1006-1657(2016)04-0043-5
2016-10-22;
2016-1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青年基金项目(No.201601);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No.2011104-16)。
信息]曾燕蓉(1983—),女,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桑树育种、桑树生理以及桑树饲料开发与生态应用研究工作。E-mail:zengyanrong7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