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与发展探讨

2016-03-11乐波灵白雪毛洪斌蒋璇李龙黄红燕

广西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池分院蚕业

乐波灵,白雪,毛洪斌,蒋璇,李龙,黄红燕

(1.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 212003;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与发展探讨

乐波灵1,2,白雪2,毛洪斌2,蒋璇2,李龙1,黄红燕2

(1.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 212003;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总结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6个分院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和存在不足。分析认为分院成立以来,在蚕桑品种选育、种养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由于各分院的体制不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经费不多、人员不足等问题。认为今后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继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共同推进蚕桑种业发展,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等。

蚕桑;科研机构;资源整合;发展;广西

2014年7月,广西农业厅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柳州、桂林、贵港、玉林、百色、河池6个市设立研究分院,进一步加强了广西蚕业科研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科研与生产、推广紧密结合,实现了区市两级蚕业科研资源的整合与有效配置,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院设立2年多来,在自治区农业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基地建设、资源多元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基本情况

1.1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为一套人马,是一家集蚕桑科学研究、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蚕种质量管理等职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专业机构;是亚热带蚕桑育种与种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农业部桑蚕遗传改良科学观测实验站等建设载体单位;是国家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亚热带桑树育种岗位、南宁综合试验站、广西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及广西“八桂学者”依托单位[1]。现全院在职人员183人,拥有11个专业研发团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41人、中级职称54人。另外,该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向仲怀院士等20名区内外相关科研院校知名专家为客座研究员。研发团队长期主攻亚热带蚕桑优良品种、亚热带种桑养蚕先进实用技术、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发能力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广西蚕业科学院现拥有蚕桑品种选育室4 400 m2,10万元以上设备有22套,价值608.55万元;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72 hm2位于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内,牧用型桑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36.67 hm2位于扶绥;保存桑树品种资源1 500份、家蚕品种资源400份、蓖麻蚕品种资源25份;拥有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实验室1 200 m2,年检验蚕种量达600万张,是全国蚕种检验量最大的实验室。

1.2 6个研究分院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6个分院挂牌成立来,仍保持现有体制不变,原有的人、财、物管理渠道和方式不变,并在此基础上共建双方努力实现机制创新。一方面在管理人员配置上,各分院领导班子以分院依托单位法人代表作为分院院长,依托单位分管领导和所在市蚕业机构负责人等担任副院长,同时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选派一名优秀中层领导挂职副院长,参与分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资金与物资投入上,充分发挥各分院优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以项目为纽带,共同申报和承担实施科技项目和课题,同时争取国家、自治区和所在地市有关部门的专项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共建研究分院,有效统筹整合了广西的蚕桑科技资源,增加专业研发队伍279人,扩大试验示范用地395 hm2,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使广西蚕业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平台及研究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研发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成果转化得到进一步加快,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2.1 柳州分院 位于柳州市柳北区,依托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占地149.67 hm2,科研生产用房1 540 m2,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7人。主要开展蚕桑产业应用技术研究、现代蚕业先进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家蚕新品种试验室鉴定、蚕桑良种繁育、蚕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工作,具备年产桑蚕一代杂交种15万张能力。

1.2.2 桂林分院 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依托原桂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建立。2014年8月,桂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并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成为桂林市农业科学院蚕业技术研究所。用于桑蚕研究的试验示范基地有6.67 hm2(渡头基地4 hm2、院本部2.67 hm2),建有公共实验室900 m2,配备了近红外分析仪、PCR仪、生物显微镜等仪器197台(套)。其中科技人员9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及以下5人。

1.2.3 贵港分院 位于贵港市港北区,依托贵港市蚕种场建立,拥有土地面积18.67 hm2,科研生产用房18 000 m2,配备各种科研仪器设备20台(套)。在编人员21人,技术干部8人,其中有本科学历4人,大专及以下人员17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及以下17人。

1.2.4 玉林分院 位于玉林市,依托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建立,拥有土地面积160 hm2,科研生产用房30 000 m2,配备各种科研仪器设备530台(套),设备总价值200万元,在编人员63人,其中科技人员3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及以下20人。

1.2.5 百色分院 位于百色市,依托百色市蚕种场,整合百色市蚕业技术指导站科技人员共同建设。现有在职职工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9人。主要开展蚕桑良种繁育、优质茧基地建设、石漠化桑园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果桑综合开发示范、配套新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工作,具备年产桑蚕一代杂交种10万张能力。

1.2.6 河池分院 位于河池宜州市,依托市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市蚕种场)建立,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达2 000万元,现有技术员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8人,具备年产桑蚕一代杂交种30万张能力。

2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科技创新工作成效

2.1 狠抓蚕桑品种创新选育,促进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加强蚕桑品种选育的同时,注重与河池、柳州、玉林、贵港分院合作开展蚕、桑新品种中试和鉴定试验,其中河池、柳州、玉林分院承担省级家蚕实验室鉴定试验,分院所辖的宜州、环江、鹿寨等县也承担省级家蚕农村鉴定试验和桑树新品种中试鉴定试验。两年来,各分院积极对家蚕新品种雄蚕1号、雄蚕2号、华康2号、桂蚕N2、MN1、MN2和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桂桑6号”进行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试验,为鉴定评价桑蚕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玉林分院开展家蚕夏秋用新品种选育,继2013年育成“玉蚕一号”“玉蚕二号”后,2015年又选育、组配出新品种“玉蚕三号”,并进行实验室饲养鉴定[2-3]。2016年上半年在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玉林分院和柳州分院3个鉴定点鉴定,下半年进行了广西区域试验。同时,玉林分院还开展中日系原种组合14对,四元一代杂交种组合21对的配合力测定,调查实验室鉴定饲育成绩,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

2.2 狠抓新品种繁育推广,保障蚕农用种安全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注重加强与分院合作开展蚕桑新品种繁育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合理选择新品种原蚕饲养基地,配套科学的原蚕饲养及蚕种繁育技术,使蚕种微粒子病得到有效控制,蚕种质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加大了深受蚕农欢迎的抗家蚕NPV病毒的亚热带夏秋新品种桂蚕N2的繁育力度,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按品种特性要求进行繁育。两年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6个分院共繁育蚕种14万张,占全区的60%,确保了蚕农在夏秋高温季节用种需求。同时还加大了桂蚕系列高丝量品种的繁育力度,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6个分院共繁育6万张,占全区的20%。玉林分院还繁育推广“玉蚕一号”“玉蚕二号”新品种3万张,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和河池分院、柳州分院、玉林分院、百色分院、贵港分院、桂林分院注重其他优良蚕品种的繁育研究,两年分别繁育家蚕一代杂交种25.4万张、54万张、37.3万张、27万张、8.2万张、11.9万张、0.55万张,共计164.35万张,占广西总量的27.3%,为全区蚕种安全生产、足量供应做出了较大贡献。

百色分院、柳州分院、河池分院、桂林分院通过实施桑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开展桑树良种繁育新技术研究,育苗基地出圃桑树优良品种桂桑优12苗木合格率达95%,共4 500万株,可供扩种桑园面积666.67 hm2用种需求。

2.3 狠抓种养技术研发,推进产业省力节本增效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6个分院积极开展轻简省力、高产高质高效的种养技术和省力化机具研究开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种养模式。一是开展种养技术研究。联合开展杂交桑高效育苗、桑园速生密植丰产栽培、小蚕共育、大蚕地面育、大蚕条桑育、方格蔟高效采茧等先进实用技术研究;与玉林分院联合开展1~2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试验,为小蚕“工厂化饲养”在广西的推广掌握了第一手的数据;与河池、柳州、玉林、贵港分院合作加大蚕桑病虫害防控,建立了12个流行性蚕桑病虫害普查监测点,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二是加大了省力化机具的研发和筛选。在贵港分院引进育蚕恒温湿机、桑园病虫害防治机械。在河池分院建立方格蔟自动上蔟示范点3个,筛选推广示范新型设备15套,使得平均劳动效率提高1.5倍;示范推广轨道式省力喂蚕装置15套,平均张种节约劳动力1.2个工;研发筛选桑园剪伐工具有2种,“圆盘桑树伐条机”比“手工刀”平均劳动工效提高3倍以上,“高效大力桑剪”桑枝剪伐平均每667 m2省工0.27个。此外,河池、柳州、贵港等分院还引进试验示范新型小蚕共育框和新型空气能烘茧机等,自主研发了“蚕蛾自动排尿机”“蛾毛收集机”“新型产卵板”等一系列蚕桑良种繁育自动化、机械化技术和设备。三是在河池分院开展省工省力化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技术研究。经过试验,成功总结出省力化技术、桑叶贮藏技术及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养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工厂化养蚕”的技术路线,养蚕效益提高了20%以上。

2.4 狠抓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良种良法应用到位

两年来,注重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基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通过抓示范样板建设,辐射带动当地蚕桑生产朝高产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利用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在河池分院、百色分院实施桑蚕标准园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摸索形成了一套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广应用技术体系。二是在河池分院建立桑树新品种示范基地3.33 hm2,主要有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粤桑系列、农桑系列、果桑系列等品种,通过采用桑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使得基地桑园综合效益提高20%以上;建立了桑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和蚕茧优质高产示范基地1个,种植“桂桑优”系列面积12 hm2、“农桑”系列面积3.33 hm2,从桑园的种植管护、饲养、蔟中营茧等技术都高标准、严要求,基地单张产茧量39.2 kg,每667 m2桑产茧量达到199.5 kg,且茧质量较好。三是开展桑树生态性功能研究,与百色分院在凌云、那坡、靖西、平果建立了4个1 000 hm2的基地,开展亚热带石漠化桑园丰产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并在德保、平果、靖西建立基地开展矿区复垦地种桑养蚕试验研究。

2.5 狠抓资源多元化应用研究,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在抓好传统种桑养蚕研发的同时,注重抓好蚕桑资源循环应用的研究,主要抓好桑枝食用菌、蚕沙、蚕丝被和桑果、桑叶食品等研发。一是河池、柳州、贵港分院建立了桑枝栽培食用菌研究和示范点,开展菌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桑—蚕—菇”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二是在贵港、河池分院实施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直接还田、生产有机肥或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三是桂林、玉林、河池分院开展桑果酒系列试验,成功生产了桑果蒸馏酒、桑果干红等,开展嫩桑叶鲜食,利用桑叶开发桑叶粉、面条、馒头、豆腐等,并推进果桑采摘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拓展了产业多元化开发的路径;四是在河池、贵港、玉林、百色分院开展蚕丝被生产技术研究,生产的蚕丝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五是在河池分院开展核桃园套种果桑、桑园套种红薯等研究。另外玉林分院等在桑园套养鸡鸭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

2.6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保障科研开发经费

两年来,主要以项目为纽带,多渠道争取资金,统筹安排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财政厅的项目资金和广西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资金以及各地的各种扶持资金,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在生产资源方面,以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为原则,互通有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两年内,申报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桑蚕标准园示范项目3项,经费110万元;桑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6项,经费150万元;蚕种场建设项目资金130万元用于河池、玉林分院;广西蚕桑产业创新团队资金150万元。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为玉林、百色、桂林分院安排青年科技项目4项,经费10万元,用于开展矿区复垦地种桑养蚕试验示范、果桑品种的引进与对比、一种新型养蚕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等研究。

此外,柳州分院申报立项各级桑蚕及其它行业的项目5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项,获项目经费共122万元。多渠道筹集为开展多元化研究提供资金保障。

2.7 狠抓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非常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精心组织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技术培训。分院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座谈会研究讨论发展方向。一是组织召开了分院工作会议和座谈会,邀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自治区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明伟对分院工作做具体指导;二是邀请分院30多人次参加广西蚕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讨会、广西蚕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选送分院50多人次参加了2015年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应用高级研修班、2016年西南大学广西现代农业(蚕桑技术)高级研修班以及到重庆、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三是邀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区内外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广西桑蚕产业创新团队等专家到分院调研指导20多人次,并与相关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机制;四是在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的同时,注重人才的引进,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两年中引进蚕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10人,分院引进桑蚕专业人员5名,进一步充实了科研队伍。

通过区市两级科研资源的整合与有效配置,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形成。两年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共4项,其中“超高产杂交桑高效繁育与速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应用”“广西高产优质高效养蚕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个项目获2015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优质高效蚕业生产模式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性别控制亚热带实用型雄蚕品种选育研究”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承担国家科技项目1项,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项目课题15项;“家蚕与野外昆虫间微孢子虫交叉传染性及其传染机制”获得国家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验收鉴定成果15项;发表论文98篇(SCI收录论文1篇);制订地方标准5项,获得专利授权13项(发明专利4项);育成的亚热带型雄蚕新品种“桂蚕3号”“桂蚕4号”和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桂桑6号”,4个品种均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此外,桂林分院完成的“一种水果蒸馏酒的生产线”项目,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柳州分院完成市科技成果登记1项,研究开发出制种生产过程蛾毛除尘设备样机1套、蚕蛹分选设备样机1套及相关成套技术,推动柳州市蚕种制种工艺技术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织领导有待加强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6分院依托单位分属区市两级,人财物不便统一协调。分院发展定位仍不够明确,管理上缺乏长期规划与谋划。同时,分院工作一无资金、二无政策,科技人员的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目前,贵港、玉林、柳州、河池、百色5个分院的依托单位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维持日常办公、蚕种生产经营活动及发放职工基本福利的同时,用于课题研究的经费相对不足。由于分院成立不久,共建经费来源还未确定,专项经费更是尚未落实。现有科研、生产的用地、用房相对不足,科研基础薄弱。受限于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研究资金短缺等因素,自主创新开发研究课题的能力不足,目前只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区域性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3.3 研发团队仍显不够

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更为紧缺。科研队伍不稳定,年轻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面临断层。由于分院福利待遇较低,出现了严重的“引进专业人才难,留住专业人才更难”的问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3.4 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由于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分院依托单位分属不同法人,主管单位也不同,人事关系和工作经费来源不同,工作性质及管理体制也不同。因此,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各分院之间、分院与分院之间的合作机制还未通顺,人才、资金、项目、科研成果等未能有效整合,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课题,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倾斜,专项研发资金尚无着落,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推进。

4 下一步发展思路探讨

4.1 创新合作机制

整合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各个分院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创新机制,以项目为纽带,争取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合作开展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应进一步加大在科技创新、项目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经常性派出专家到各分院开展技术指导。同时,加大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4.2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研究与示范

针对广西蚕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及各区域蚕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组织开展轻简省力、高产高效的种养技术和省力化机具研究开发,总结探索一套科学种养模式。同时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全区蚕桑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4.3 推进蚕桑种业体系建设

创新蚕桑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蚕桑优良新品种。加强蚕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各分院共同开展新品种的繁育与示范推广工作。全面打造桂桑优、桑特优两大系列桑树品种品牌和桂蚕、壮蚕两大系列家蚕品种品牌,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和集团化发展的现代蚕桑种业体系。同时,加快广西现行蚕桑品种的更新换代,确保蚕农用种安全。

4.4 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抓好利用桑枝、桑果、桑叶开发食用菌、桑果酒、桑果汁、桑叶茶、桑叶粉、桑叶菜等食品的研究开发,抓好利用蚕蛹开发蚕蛹食品、蚕蛹虫草、蚕蛾酒,茧丝开发蚕丝被、彩色内衣,蚕沙生产沼气、有机肥等研究。同时进一步抓好桑的饲料用、食药用、生态用功能开发的研究,为“立桑为业”在全区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由于6个分院科研开发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希望自治区农业厅、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各分院的指导和支持,在部门预算中设置专项经费,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指导支持各分院合作申报、实施省部级等高层次研发项目,进一步提升分院团队人才队伍研发水平和综合素质。

[1]韦炳佩.广西蚕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广西蚕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广西蚕业,2014,51(4):42-46.

[2]姚福广,商本庆,黄庆槐,等.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玉蚕一号的育成[J].蚕业科学,2016:42(5):926-930.

[3]商本庆,黄庆槐,廖华珍,等.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玉蚕二号的育成[J].广西蚕业,2016,53(2):27-32.

S88[-9];

A;

1006-1657(2016)04-0034-5

2016-11-05;

2016-11-26

信息]乐波灵(1979—),男,重庆,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E-mail:1yueboling@163.com

信息]李龙(1960—),男,研究员。E-mail:seri68@hotmail.com

黄红燕(1970—),女,本科,高级农艺师。E-mail:gxhhy@163.com

猜你喜欢

河池分院蚕业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来听,分院帽之歌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